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贵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07 21:17:19 来源:贵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65次

贵港市统计局

2003年,贵港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把贵港建设成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动项目和投资建设,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贵港市生产总值134.4亿元,增长11%,是建市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91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6%、53.8%和25.6%。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39.1:26.7:34.2,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GDP2882元,增长9.4%。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八大类商品价格中有五大类上升,三大类下降,其中,食品类上涨5.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2.4%,衣着类上涨4.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4.2 %,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27.64万人,增长0.98%,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含农村进城从业人员)27.04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9290元,增长11.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717元,增长10.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1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财政收入12.04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财政支出15.47亿元,增长20.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比重大,工业腿短,而且工业对糖纸的依赖性过强;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较严峻。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72亿元,增长5.74%。其中,农业产值44.66亿元,增长1.32%;林业产值2.68亿元,增长25.7%;牧业产值30.69亿元,增长7.9%;渔业产值7.14亿元,增长15.51%。

粮食甘蔗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33.04万吨,下降2.02%;甘蔗产量247.82万吨,下降9.05%;油料产量6.6万吨,增长7.14%;蔬菜产量122.85万吨,增长10.44%;水果产量12.72万吨,增长4.3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123公顷,增长84.7%,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666公顷,增长5倍多。

肉类总产值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出栏生猪275.17万头,增长11.8%;出栏家禽2982.04万只,增长8.96%;肉类总产量26.91万吨,增长9.39%;牛奶产量1847吨,增长30.3%;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10%;蚕茧产量7948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11.72万吨,增长16.27%。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比上年下降1.83%,优质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7.7%,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9.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9.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9.9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639万千瓦小时,增长5.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3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制糖、造纸、水泥制造、炼铁、电力等行业的推动下,全市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20.58%,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29.3%,为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全部工业总产值98.55亿元,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24亿元,增长24.1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机制糖 万吨 36.61 55.85

机制纸 万吨 16.94 7.42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78 -1.45

水泥 万吨 299.37 12.58

生铁 万吨 21.65 11.8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29263 9.48

#水电 万千瓦时 103105 6.5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96亿元,增长14.47%;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67亿元,增长19%。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3亿元,增长66.42%。资质等级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15亿元,增长36.6%,利润总额增长2.6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万平方米,增长23.44%;房屋竣工面积117.86万平方米,增长40.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35亿元,增长23.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61亿元,增长16.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02亿元,增长32.3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4亿元,增长56.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投资看,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大幅度提高,完成投资额0.71亿元,增长9.3倍;第二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投资额11.89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投资继续增长,完成投资12.66亿元,增长20.6%。对工业投资加快,全年工业投资完成额8.02亿元,增长79.1%,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5.01亿元。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全年在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方面完成投资额2.95亿元,增长77.39%;城市道路投资完成额1.41亿元,增长3.5倍。利用外资有突破性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1亿元,增长12.7倍,其中平南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利用外资达1.6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口径)38.19亿元,增长21.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33.64亿元,增长29.75%。

外贸出口额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666万美元,增长12.29%,其中出口总额4254万美元,增长69.2%;出口总额1412万美元,下降44.2%。

利用外资有了新突破。本年实际利用外资2540万美元,增长2.4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2.61亿元,增长14.4%。

交通运输业克服非典疫情影响,保持快速发展。在运输方面,公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为2238万人和30072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246万吨和139731万吨公里;水路运输大幅度增长,全年水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176万吨和62721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1.7%和24.1%。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43万吨,增长38.7%,首次超过千万吨。

邮电通信业高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6.2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9亿元,增长22%;电信业务收入5.63亿元,增长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3.57万户,增长42.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27.44万户,增长43.5%;农村电话用户达26.13万户,增长41.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5.15万户,比上年增长85.5%,其中本年新增16.2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4.28万户,增长53.6%。

旅游市场克服非典疫情影响逐步恢复。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30.58万人次,下降28.7%。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人数3443人次,下降48.3%。其中:接待外国人339人次,下降20.8%;接待港澳台同胞3104人次,下降50.2%。全年国内旅游收入6.43亿元,增长1.3%;国际旅游收入112万美元,下降18.1%。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1.35亿元,比年初增长13.37%,其中,企业存款18.54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49亿元,比年初增长13.8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4.63亿元,比年初增长12.27%。

保险事业发展快速。全年保费收入2.95亿元,增长36.4%,其中财产险0.83亿元,人身险2.12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项目73项;取得科技成果13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2项,软科学成果1项;专利申请量147件,授权专利109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中51所,招生2.39万人,增长7.75%,在校学生6.28万人,增长13.47%。初中224所,招生10.32万人,在校学生27.82万人,增长0.81%。普通小学1160所,招生9.06万人,在校学生54.4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幼儿园在园儿童8.28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各种剧场、影剧院6个,公共图书馆3个,各类图书434千册(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7.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三网”已初步形成,并逐步发挥作用。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5个;卫生机构有床位421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045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22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57人,注册护师(护士)1996人。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取得好成绩,在处理8例输入性“非典”病例中,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取得了有效控制疫情,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贵港市体育健儿,在参加全国、亚洲、世界等大赛中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5枚、铜牌3枚;在全区第十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14枚的好成绩。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18亿元。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9.92万吨/日,用水人口72.78万人,增长3.8%。使用液化石油气人口45.02万人,增长1.5%。生活垃圾处理量17.7万吨。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61辆,增加5辆。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45.4公顷,增长5.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16公顷,增加51公顷。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8个,总投资3885万元,增长2.2倍。到年末全市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73.9平方公里,增长1.3倍。建成城市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1.8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1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市本年出生人口3.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43‰;本年死亡人口1.31万人,死亡率2.8‰;全年净增人口2.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3‰。年末全市总人口470.35万人,增长1.71%。其中,非农业人口51.44万人,占10.94%;农业人口418.91万人,占89.06%。在总人口中,男性245.81万人,占52.26%,女性224.54万人,占47.7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228元,增长6.6%。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10.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998人,增长33.7%;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5.93万人,增长2.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87万人,增长9.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3.04万人,增长15.6%。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278张,比上年末增长10%,福利院收养人数1131人,增长32%。全市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1.32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7.8万元。

注:

1、公报中的贵港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1月份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