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韶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24 20:00:07 来源:韶关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4058次
韶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
 
2020年3月23日
 
2019年,韶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一、综合
 
年末常住人口303.04万人,比上年增加3.28万人,增长10.94‰。城镇常住人口173.9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57.4%,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常住人口129.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42.6%,比上年末降低0.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33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9%。全年出生人口3.05万人,出生率11.52‰;死亡人口1.99万人,死亡率7.51‰;自然增长人口1.0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
 
年末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40.7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1%,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
 
经广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341美元),增长5.1%。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74.4亿元,增长5.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443.4亿元,增长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4.5%;第三产业增加值700.6亿元,增长7.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8年的12.8:34.7:52.5调整为13.2:33.6:53.2。分区域看:市区生产总值653.26亿元、增长5.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9万元(8975美元);县域生产总值665.15亿元、增长6.4%,占全市5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万元(4922美元)。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7.16亿元、增长7.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18.84亿元、增长3.2%。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价格上涨1.7%。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6%、衣着价格下降5.1%、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7%。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0亿元、增长6.7%,其中税收收入58.6亿元、下降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2.6亿元,增长12.8%。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75.7%,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85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增长7%,林业增长5.1%,畜牧业下降3.9%,渔业增长3.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万亩,增长0.6%;甘蔗种植面积4.39万亩,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59.88万亩,增长4.2%;烟叶种植面积12.96万亩,下降4%;蔬菜种植面积78.43万亩,增长5.7%。
 
农村用电量11.28亿千瓦时,增长17.5%;化肥施用量(折纯)9.49万吨,下降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367.78亿元,增长5.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57亿元,增长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88.21亿元,增长4.1%。股份制工业281.81亿元,增长5.5%;民营工业100.12亿元,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47.03亿元,增长0.1%。轻工业增加值95.04亿元,持平;重工业增加值238.53亿元,增长7.1%。年末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06亿元,增长6.4%。
 
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制药工业下降4%,钢铁工业增长14.1%,机械工业增长11.6%,玩具工业增长7.3%,电力工业增长7.6%,烟草工业下降1.3%,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10.93%,资产保值增值率113.52%,资产负债率60.21%,成本费用利润率6.83%。主营业务收入1150.29亿元、增长4.5%。利税总额159.16亿元、下降11%。利润总额73.84亿元、下降16.8%,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0.48亿元、下降24.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6.31亿元、增长0.1%。年末资质建筑企业18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3.35亿元、增长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按投资主体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下降26%;民营经济投资增长4.1%。按产业完成投资分:第一产业下降21.2%;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下降1.6%。
 
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9.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8%。建成广东粤电韶关发电厂灰场光伏项目、韶关育威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工程、金志利公司实型精密锻造件生产项目等19个项目,新开工建设莞韶双创中心二期项目、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丹霞山南部片区建设项目等61个项目。高速公路“133”工程进展顺利,韶新高速完成投资32.7亿元,武深高速公路始兴联络线完成立项,南雄至信丰高速、韶关至连州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韶州互通、马坝互通、黄浪水互通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北江航道濛浬枢纽二线船闸竣工通航。韶关丹霞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南水供水工程完成管线18.5公里。华电南雄热电联产工程、韶能新丰生物质扩建项目、乳源大布风电场二期等5个能源项目建成投产,中国石化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500千伏韶关北输变电工程等能源项目进展顺利。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6.98万平方米、下降26.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06.33万平方米、下降28.3%。商品房销售额210.65亿元、下降19.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85.55亿元、下降21.1%;商品房待售面积160.67万平方米、下降7.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8%,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20.8%,粮油、食品类增长3.8%,烟酒类增长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4%,通讯器材类下降4.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6.5%。
 
全年进出口总额182.2亿元,增长16.8%。其中,进口107亿元、增长28.1%;出口75.2亿元、增长3.8%。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7.31亿元,加工贸易出口37.93亿元。按经营主体分: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0.7%,“三资企业”出口增长5.8%,私营企业出口下降4.8%。按出口商品分:玩具出口增长8.7%,机电产品出口下降3.5%,服装出口下降19.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7.0%。按出口市场分:对香港出口下降12.1%,对欧盟出口增长7.4%,对美国出口增长9.3%,对日本出口增长40.8%。实际利用外资0.81亿美元,增长6.9%。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5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4.3%。公路货运周转量30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9.1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0%、1.5%。水路货运周转量130.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8%。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69万公里,公路密度92.37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1.47万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6.8公里、一级公路221.8公里、二级公路827.7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3.46万辆、增长17.7%,其中私人汽车39.62万辆、占91.2%。民用轿车拥有量41.6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39.33万辆、占94.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0.9亿元,增长6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8.43亿元,增长12.2%;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162.47亿元,增长65.3%。固定电话3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9.1万户。家庭宽带用户数85.7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261.6万户,移动基站总数17820个,WLAN无线局域网393个,AP热点1221个。
 
七、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44亿元、增长5.1%,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316亿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11亿元、增长16.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10亿元、增长22.2%。住户贷款余额中:中长期消费贷款531.89亿元、增长21.9%,短期消费贷款78.11亿元、增长24.6%。
 
全年保费总收入59.5亿元,增长13.1%。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3亿元,增长15.3%;财产险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7.8%。财产险赔付支出8.45亿元,增长29%。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6元,比上年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34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0元,增长9.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3:1。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27元,比上年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73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64元,增长9.0%。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6.7%,农村39.6%。
 
2019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户33008户84454人,省定贫困村278个。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32585户83354人实现脱贫出列,贫困村和脱贫人口脱贫出列比率分别达到100%和98.7%。全市所有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1元,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9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059%。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68.31万人,下降12.9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56万人,增长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7.7万人,增长0.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1.9万人、增长2.7%。参加工伤保险42.34万人,增长3.3%。参加失业保险32.11万人,增长0.6%。参加生育保险36.3万人,增长4.3%。年末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21.83万人。全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征缴61.08亿元(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比上年增长31%;累计结余33.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5%。全年全市医疗保险基金征缴39.7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累计结余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全年全市生育保险基金征缴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年末累计结余0.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倍。
 
年末敬老院88所、床位数4747张、在院人数1664人,社会福利院10所、床位数2790张、在院人数1154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476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2.94亿元,其中城镇0.46亿元;发放救灾资金235.25万元,救济人数233户。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0亿元。
 
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638套,农村危房改造户771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含技工学校,不含成人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在校学生50.5万人,增长3.5%。拥有全日制高等学校2所,技工学校4所,普通中学151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小学204所。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家、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1家。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6家,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2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6家,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重点实验室2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201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8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63件。全市专利授权量33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7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剧场、影剧院数27个,其中市区13个;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84.7万册,其中市区116.2万册。文化系统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博物馆9个,文化馆11个。微波线路总长80.6公里,广播电视微波站3座,电视发射台8座,广播调频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0%。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9.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5330.6万人次、增长11.3%,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3.5万人次、下降9.3%。旅游总收入512.3亿元,增长13.1%。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49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医疗卫生床位数1.92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30人,注册护士10368人。乡镇卫生院98个,床位3157张,卫生技术人员4019人,乡村医疗点1365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93.88%。
 
全市体育场馆共8399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21.86万人,占常住人口40.2%。成功举办了2019丹霞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2019韶关马拉松赛、第十二届中国人民保险杯韶关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2019年韶关市“农行杯”畅游北江活动、2019年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韶关站)暨环丹霞山自行车赛、2019年韶关市迎国庆·莲花大道自行车骑行活动、2019年“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杯”全国桥牌公开赛、韶关市第41届元旦环城跑、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韶关赛区比赛。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中:煤1.31亿吨,铁矿石2580万吨,锰矿石74万吨,铜矿石7780万吨,铅矿石8890万吨,锌矿石1.29亿吨,钨矿石1.78亿吨,钼矿石1.15亿吨,锑矿石234万吨,铋矿石1.28亿吨。
 
全年水资源总量220.9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919.1毫米,年平均气温20.8℃,年日照时数1625小时。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1.3亿立方米,增长1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817.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全社会用电量144.25亿千瓦小时,增长8.2%。其中,工业用电98.09亿千瓦时,增长9.5%。
 
全市26个地表水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23个)比例88.5%,Ⅲ类水质的断面(3个)比例11.5%,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0。全市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为3.4410,比上年下降0.4965,全市河流水质总体提升。
 
全年未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标120.7%),下降12.1%;PM10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标值162.8%),下降4.4%。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达标率为92.6%,达到省考核目标92%的要求。
 
完成荒山(沙、土)造林面积1070公顷。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2%,林木绿化率74.7%,活立木蓄积量9282万立方米。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2个),面积25.2万公顷。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66.5万间、1639.2平方米,累计打造干净整洁村679个、美丽宜居村150个、特色精品村34个。
 
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火灾事故1051起、比上年下降3.2%;死亡120人、下降15.5%。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29起、下降12.1%,死亡32人、下降23.8%,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2489.5万元、下降5.8%;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87起、增长14.7%,死亡88人、下降12%;消防火灾事故835起、下降6.2%,直接经济损失580.6万元、下降47.4%,生产经营性消防火灾死亡0人,全年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生产安全较大事故0起。
 
注:
 
1.公报中的2019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从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4.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十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