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广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3-27 13:45:35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4644次
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020年3月6日)
 
2019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454.00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23亿元,增长7.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6:27.32:71.62。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7%和73.7%。2019年,广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42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676美元。
 
年末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953.72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3.98万人,出生率14.86‰;死亡人口4.83万人,死亡率5.14‰;自然增长人口9.15万人,自然增长率9.72‰。户籍迁入人口21.05万人,迁出人口4.30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6.7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79.9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3.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其中,能源类下降1.6%,高技术类下降1.9%;轻工业下降0.9%,重工业下降1.0%;生产资料下降1.1%,生活资料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3.1%,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4.9%,化工原料类下降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4.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73万人,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扶持创业4.2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4.59万人。年末,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3.78万人。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6336.00亿元,增长2.1%。其中,税务部门组织收入5699.00亿元,增长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21亿元,增长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65.12亿元,增长14.3%。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4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148.0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花卉种植面积22.44千公顷,减少1.5%;甘蔗种植面积5.42千公顷,减少18.2%;油料种植面积5.21千公顷,减少12.2%。
 
全年粮食产量13.20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385.32万吨,增长4.5%;花卉产值51.06亿元,增长4.8%;甘蔗产量65.62万吨,减少17.9%;油料产量1.45万吨,减少9.6%,园林水果产量64.26万吨,增长6.1%。
 
全年肉类总产量11.48万吨,减少15.1%。其中,猪肉产量3.16万吨,减少29.1%;禽肉产量8.19万吨,减少7.9%。全年水产品产量46.52万吨,增长2.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63万吨,增长8.4%;淡水产品产量35.89万吨,增长0.8%。
 
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2353.98亿元,增长8.6%。都市农业总产值1672.23亿元,增长6.9%。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73家。农业产业化产值74.58亿元,增长3.4%;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0.8%,提高3.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57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0%,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8%,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0.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4.1%,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0.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3.0%。
 
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1.4%。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0.5%,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5.2%,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2.2%。
 
全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2.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62.43亿元,下降5.8%;实现利润总额1335.48亿元,下降4.8%。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2.8%;企业亏损面18.2%,提高3.9个百分点。
 
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316个,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增加值773.63亿元,增长12.4%。
 
四、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6.1%;民间投资增长27.8%;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19.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0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8.0%。工业投资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7.7%。先进制造业投资下降15.6%。
 
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310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087.07亿元,增长20.4%。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投资584.65亿元,增长13.5%;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1322.14亿元,增长36.0%;144平方米以上住宅完成投资180.28亿元,下降26.8%。办公楼完成投资327.86亿元,增长14.0%;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97.46亿元,增长11.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4.0%,汽车类零售额增长0.3%,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7.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8.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9%。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99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商品出口总值5257.98亿元,下降6.2%;商品进口总值4737.83亿元,增长12.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520.15亿元,比上年减少884.86亿元。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385.9亿元,增长56.4%。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46个,比上年下降35.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395.29亿美元,下降1.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43亿美元,增长8.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7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2687.31万吨,增长1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01.03万吨,增长7.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23.6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6.0%。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61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54.85万吨,分别增长5.2%和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045.06亿元,增长19.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86.18亿元,增长32.4%;快递业务量63.47亿件,同比增长25.3%;快递业务收入635.49亿元,增长32.5%;电信业务收入358.88亿元,增长1.2%。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77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入境旅游者899.43万人次,下降0.1%;境内旅游者5873.72万人次,增长4.3%。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46.28万人次,增长1.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53.15万人次,下降1.3%。旅游业总收入4454.59亿元,增长11.1%。旅游外汇收入65.30亿美元,增长0.7%。
 
八、金融业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131.20亿元,比年初增加4325.2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701.75亿元,增加4037.17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103.31亿元,增加6150.1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155.78亿元,增加6188.99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7家,比上年末增长9.2%,市价总值1532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5%。各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193.82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9家,共计筹资人民币67.43亿元。证券公司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01亿元,净利润5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和49.5%。证券分支机构355家,股票账户数1734.85万户,股票交易额76241.97亿元,同比增长43.2%。期货公司7家,全年代理交易量5.61亿手,同比增长32.3%,代理交易额46.09万亿元,同比增长48.1%;营业收入14.66亿元,同比下降7.0%;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34.5%。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市场主体106家。全年原保费收入1424.83亿元,增长22.5%。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343.87亿元,增长17.8%;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814.16亿元,增长23.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66.80亿元,增长25.1%。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62.47亿元,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72.51亿元,增长5.1%;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31.38亿元,增长13.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58.59亿元,增长38.0%。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8元,增长10.9%。
 
全年城市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5049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2522元,增长9.1%。城市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城市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13.6%。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2%。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10.0%。全年农村常住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50.41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09.0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68.99万人,下降1.9%;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0.09万人,增长12.8%。参加社会医疗保险1302.20万人,增长4.4%,其中,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803.13万人,增长6.8%。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达499.08万人,增长0.7%。年末参加失业保险644.20万人,增长5.8%,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3.31万人,增长5.1%;参加工伤保险732.27万人,增长14.4%;参加生育保险628.10万人,增长7.3%。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617.75亿元,增长18.8%;年末五种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700.47亿元,增长17.0%。
 
全年民政部门认定并实施医疗救助123.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4.61万人,其中,城镇1.87万人,农村2.74万人。享受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的特困群众0.40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6.19万张,收养人员3.19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4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3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5.88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0.66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95万人,在校研究生11.24万人,毕业生2.6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6.16万人,在校生115.30万人,毕业生29.00万人。技工学校招生8.66万人,在校生24.41万人,毕业生7.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35万人,在校生18.10万人,毕业生5.82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8.47万人,在校生52.62万人,毕业生16.4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1.09万人,在校生110.47万人,毕业生14.7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2.76万人。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7223件,增长2.4%;其中发明专利46643件,下降7.0%,占申请量的26.3%。专利授权104813件,增长16.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222件,增长13.2%。
 
年末,全市县级及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6家。全市在穗院士人数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以及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65家。国家级孵化器3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1家。全市累计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174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8个。
 
全市市属市场监管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个,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全市市属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个。全市获得资质认定(CMA)实验室740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14557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认证组织1765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7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69个,公共图书馆14间,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1个。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931个)4162个,其中,医院269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7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全市拥有床位10.02万张,增长5.3%,其中,医院床位9.11万张,增长5.9%。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81万人,增长7.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7万人,注册护士7.78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86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7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0.32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6万人;镇卫生院31个,镇卫生院床位0.19万张,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45万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5.69万例,死亡137例;发病率381.67/10万,死亡率0.92/10万。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64亿人次,增长7.2%,提供住院服务344.93万人次,增长7.6%。
 
全年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单项比赛51次,开展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赛事1184项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1.25亿元,筹集公益金10.66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市全年水资源总量95.52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2306.3毫米,比上年增长26.7%。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8.1%。初步估算,全年总用水量62亿立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54.3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05.58亿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453.77亿千瓦时,增长3.9%。
 
全市在13个国家、省考核断面中,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8.5%;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5.4%,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8.5%,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0%,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7.7%。
 
2019年广州平均灰霾天气日数为18.2天,较2018年减少14.2天,较近10年平均偏少35.4天。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0小时,比常年(1981-2010年)偏少24.5小时。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5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6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与上年持平。
 
全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87.33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1%,累计建成绿道3560公里。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10起,死亡358人,受伤437人,直接经济损失4044.86亿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38起,比上年下降9.6%;死亡299人,下降2.9%;受伤411人,下降10.5%;直接经济损失175.23万元,下降15.1%。
 
注:1.本公报中的2019年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是将研发支出(R&D)纳入核算后的数据;
 
3.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邮电业务收入为年报数;
 
5.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按当量值计算;
 
6.表中“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广州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证券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来自广州市港务局;邮政业务收入来自广州市邮政管理局;社会治安数据来自广州市公安局;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广州市商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广州海关;旅游数据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及检验数据来自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档案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广州市体育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广州市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广州市应急管理局;低保数据来自广州市民政局;就业与失业人员、社会保障与福利数据来自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数据来自广州市医疗保障局;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森林覆盖率、绿道等数据来自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广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