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河源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4-23 10:59:38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414次
2014年,河源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以振兴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三大抓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改善民生福祉,国民经济呈稳中趋好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打造“广东绿谷”、建设幸福河源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常住人口306.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6万人,增长8.43‰。城镇人口比重41.2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65.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4万人,增长12.03‰。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分别比全国(7.4%)、全省(7.8%)快3.5和3.1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98亿元,增长4.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84.92亿元,增长15.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1%,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4.05亿元,增长6.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49.6∶38.2调整为11.9∶50.7∶37.4,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2014年,河源人均GDP为2488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6652元)的53.3%、全省(63452元)的39.2%],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050美元。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占比逐步提高。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10.41万个,上交税金54.70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2.3%。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保障支出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45亿元,增长23.9%,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其中,税收收入41.71亿元,增长21.4%。国、地税税收收入99.27亿元,增长14.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74亿元,增长23.5%。其中,用于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分别增长36.1%、63.3%和29.6%,民生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全市财政平均支出水平。
 
物价水平涨幅较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7%,烟酒类价格下降3.1%,衣着类价格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7%;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5%。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21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02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0.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2.8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9万人。全市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接纳本地劳动力10.50万人,其中本年新增1.16万人。实施创业培训0.20万人,创业带动就业0.56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下行压力逐步加大,人均水平与全国对比仍有较大差距,振兴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重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不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力度有待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体制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不明显;社会矛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83.42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19.84亿元,增长5.6%;牧业产值30.49亿元,增长0.7%;渔业产值4.31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6亿元,增长5.5%。
 
粮食种植保持稳定,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6.3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87.8公顷,比上年增加11.9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8万公顷,增加44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72万公顷,增加196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1.23万吨,比上年增加2.61万吨,增长2.9%,其中稻谷81.51万吨,增长3.7%。
 
经济作物普遍增产。糖料产量2.47万吨,增长3.3%;油料产量7.78万吨,增长5.1%;蔬菜产量68.85万吨,增长7.1%;水果产量38.07万吨,增长8.7%;茶叶产量5018吨,增长2.0%。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安排种粮补贴1114.36万元,农机补贴1269.46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0.78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8家,本年新增18家,其中省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增加2家和16家。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户均增收3100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32.45亿元,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27.06亿元,增长11.8%;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243.85亿元,增长22.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5.91亿元,增长15.2%;重工业增加值293.57亿元,增长18.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81.73亿元,增长14.1%;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61.51亿元,增长12.8%;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45.91亿元,增长28.1%;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0.33亿元,下降28.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占比有所提高。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9家,比上年增加4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29家,比上年增加8家。矿产冶金、食品饮料、轻纺服装、医药制造、建材陶瓷、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七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2.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领跑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8.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出6.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4亿元,增长27.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51亿元,增长22.1%,受国家油价持续大幅回落影响,石油及化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6亿元,下降6.9%;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出8.7个百分点。其中,以手机生产为主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9.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工业增加值0.87亿元,增长51.0%,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23.9%;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78.09亿元,增长16.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28.93亿元,增长15.3%。
 
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增效。全市“一区六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4家,比上年增加8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95.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增速比规上工业高出12.4个百分点;实现入库税收2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157.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8%。
 
大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增产。铁矿石原矿量、钨精矿折含量、化学原料药、水泥、钢材、金属模具、粗钢、电话单机等产量增速达两位数以上,分别比上年增长17.1%、25.2%、55.5%、29.7%、25.9%、15.8%、58.9%和15.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7.47%,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64%,下降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9.9%,下降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62次,下降0.07次;成本费用率4.97%,下降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24万元/人年,提高32.0%;产品销售率95.86%,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5.75亿元,增长20.5%,利润总额60.13亿元,下降1.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23亿元,增长36.6%。
 
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02家,比上年减少2家;实现利润总额4.90亿元,增长25.0%;利税总额7.87亿元,增长4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成增长主引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4亿元,下降16.4%;工业投资187.20亿元,增长64.6%;第三产业投资261.54亿元,增长17.7%,其中交通、电力、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产业投资139.61亿元,增长18.6%。分投资主体看,内源性经济投资420.96亿元,增长36.0%。其中,民间投资301.17亿元,增长30.0%;外源性经济投资32.33亿元,下降3.0%。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全市共安排11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年投资额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27个,年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40个,年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3个,比上年增加4个。年度计划总投资额为164.33亿元,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142.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比重为86.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计划新开工项目25个,续建项目46个,年内计划投产项目39个。99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部分生产性项目、全局性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家具、市城南汽车客运站、太平街改造、龙川泰华城贸易市场等22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美迪手机配件、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内科大楼、巴伐利亚庄园、龙川县佗城温泉国际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红棉吉他、大鹏建材城、东源大道(东江社区第一标段)新建工程、紫金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44个项目相继竣工或投产。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下降。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69.38亿元,增长9.3%。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4.83亿元,下降24.2%;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15.50亿元,下降37.5%;别墅、高档公寓投资5.47亿元,下降39.7%;办公楼投资1.49亿元,下降28.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36亿元,增长41.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6.45万平方米,下降3.1%;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9.52亿元,下降9.7%。
 
保障安居工程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额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7.5%,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筑面积12.09万平方米,增长0.7%。公租房(含廉租房)投资额1.55亿元,增长31.2%;公租房(含廉租房)建筑面积10.15万平方米,增长59.8%。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4.32亿元。新建四级以上公路260.3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08公里,新增水泥硬底化村道595.5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421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71.7千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2.91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10亿元,增长11.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97亿元,增长12.0%;零售业零售额234.89亿元,增长11.8%;住宿业零售额7.82亿元,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13.33亿元,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大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27亿元,增长18.8%;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86.49亿元,增长8.8%。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0%,化妆品类增长25.4%,金银珠宝类增长7.6%,日用品类增长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9%,中西药品类增长28.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1%,通讯器材类增长41.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8%,汽车类增长4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总额26.49亿美元,增长17.9%。“三资”企业是出口主力军,实现出口额23.36亿美元,增长23.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8.2%。在出口总值中,河源对美国、香港、欧盟、日本、东盟的出口额22.0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3.2%。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至2014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36家,比上年增加96家。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97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584公里,比上年增加238公里。全年客货运输量(不含铁路,下同)快速增长。客运量2922万人次,增长21.4%;旅客运输周转量33.49亿人公里,增长22.3%;货运量5756万吨,增长20.4%;货物运输周转量76.60亿吨公里,增长21.2%。
 
民用汽车保有量较快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4.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2%,其中私人汽车12.48万辆,增长19.8%。民用轿车保有量达7.37万辆,增长19.8%,其中私人轿车6.74万辆,增长21.8%。
 
邮电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3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31.42亿元,增长30.1%。本地电话用户44.1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1.7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5.53万户,新增65.1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71.45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5.3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5.97万户,比上年增加6.86万户。
 
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20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内游客2195.60万人次,增长15.4%;国际游客5.88万人次,下降5.6%。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949.98万人次,增长5.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7.01亿元,增长15.9%。2014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2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2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9个,其中4A景区5个。
 
,八、金融
 
金融形势稳健,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68亿元,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1.49亿元,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9.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82亿元,增长22.0%。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15.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6亿元,增长20.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1.42亿元,增长27.1%。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税后)17.48亿元,增长3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0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8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3%,比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重现繁荣。全市共有5家证券经营机构,其中本年新增1家。证券代理交易额570.17亿元,比上年增长71.7%。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9.86亿元,增长193.3%;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33.25亿元,增长71.7%;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73686户(其中B股1143户),比上年末增加5544户。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9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0家,人寿保险主体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62亿元,增长23.8%,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61亿元,增长15.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33亿元,增长102.6%。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5.62亿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10亿元,增长18.6%,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13亿元,下降2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39亿元,增长129.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创强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成功创建81个教育强镇,其中本年新增5个,教育强镇覆盖率达81%。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24所,在园幼儿12.01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90.65%,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小学318所,在校学生26.05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136所,其中,初级中学100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0所;一贯制学校4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在校学生11.48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高中在校学生7.06万人,比上年减少2713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9.11%提高至92.07%;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11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30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17人,比上年下降4.0%,在校生12686人,比上年增长2.3%。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项,其中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0项。年末认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其中本年新认定1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个,其中本年新增1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846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567件,分别比上年下降19.4%和0.5%。高新技术企业24家,本年新增4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61.8万册(件),全年总流通59.25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8个,文物藏品5.6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32.36万卷,增长3%;已开放各类档案1.24万卷,增长6%;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8%提高至99.64%;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0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2.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3.5万户。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4100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80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994张,比上年增长6.9%;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299张,增长7.8%。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599人,增长2.6%;其中执业医师2699人,下降3.5%,执业助理医师1793人,注册护士4607人,分别增长3.7%和4.3%。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700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1.55%,农村自来水改造受益人口207.7万人,增长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86%。全年无偿献血15184人次,献血量431万毫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竞技体育成绩有所提高。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16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3枚。群众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130次,体育人口达163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差距有所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3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6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4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88∶1缩小至1.85∶1(农民收入为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1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6.70万人,增加27.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34万人,增加0.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7.45万人,增加0.54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80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8.10万人,增加1.06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6.17万人,减少0.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1.17万人,增加0.6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8.97万人,增加0.73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310.4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9.65亿元,受益人数达185.26万人次。
 
社会福利工作不断强化。至2014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6.90万人,其中城镇2.00万人,农村14.90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561张,比上年增长12%;收养人数2332人,增长5%。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31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5.2%,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134亿元。
 
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1起,比上年减少37起,死亡128人,比上年增加8人,受伤554人,比上年增加78人,直接经济损失1605.9万元,比上年上升38.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40起,减少79起,造成死亡117人,比上年增加7人;火灾516起(其中生产经营性火灾125起),比去年增加了150起,造成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743.65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69人,比上年下降2.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713人,比上年上升0.2%。
 
十二、资源与环境
 
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用水量明显下降。全市水资源总量127.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6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446.72毫米,比上年下降29.8%。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92.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2.2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48.8立方米,下降10.3%。
 
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44种(含亚矿种),矿产地290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32种,其中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0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现有储量2.83亿吨。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329.8公顷,比上年增长28.1%。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8092公顷,下降26.7%。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6.59万公顷,增长28.2%。活立木蓄积量584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全民义务植树340.2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5.5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3%。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5万公顷。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水质方面,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满足Ⅰ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5%,满足Ⅱ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75%。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方面,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26.1平方公里。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91%,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情况,没有下过酸雨;声环境质量方面,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24.4平方公里。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6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7分贝。废弃物处理方面,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2%,其中市区达10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4.32%提高至44.60%。
 
注:1.本公报中201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0-2013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