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肇庆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12-11 13:14:53 来源:肇庆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1次

肇庆市统计局

(2001年4月17日)

2000年,肇庆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和总任务统揽全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克服各种困难,开拓进取,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0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8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5.62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39.76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构成为27.3:38.3:34.4。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5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2.19万,增加1.47万人,在岗职工26.02万人,减少2.79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

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其中列入省脱困考核目标的重点企业14家,已有脱困企业12家,脱困率为85.7%。

市场价格总水平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3.1%;商品零售价格微降0.1%。部分商品价格仍然低于上年水平,其中仪器食品类价格下降1.4%,衣着类价格下降6.4%,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5.4%,交通和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1.8%。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升8.2%和16.8%。

财政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社会投资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跟不上市场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国有中小企业活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各级政府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政策,增加投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62.70亿元,比上年增长6.8%。

生态林业加快发展。全市造林作业面积34.3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612万珠,生态公益林等级明显提高。全市栽植率、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76.2%、92.6%和66.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9.62万千瓦,增长2.2%;化肥施用量(折纯)12.33万吨,增长2.0%;有效灌溉面积164.30万亩,下降1.4%;农村用电量4.21亿千瓦时,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54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完成工业增加值126.56亿元,增长16.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年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1.6,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2.78亿元,增长10.0%,其中利润总额为10.74亿元,增长26.7%,亏损总额为2.45亿元,下降33.8%。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5.73亿元,与上年持平,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403个,增长13.0%,实现利税1588万元,增长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70亿元,增长2.5%;更新改造投资6.10亿元,下降23.7%;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亿元,增长50.6%。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62个,下降16.6%,其中新开工项目250个,下降13.5%。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0.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原材料工业投资5.70亿元,增长46.1%;能源工业投资4.60亿元,下降29.2%;交通运输业投资6.60亿元,下降2.9%;邮电通讯业投资0.90亿元,与上年持平。

重点建设项目未完成年计划。全市大中型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17.10亿元,完成年计划61%。

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发电机组容量4万千瓦;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2万千伏安;化学原料药850吨/年,棉印染2000万米/年;新建改建公路276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全年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34.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其中铁路1.47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25.43亿吨公里,增长4.4%;水运7.97亿吨公里,增长7.6%.旅客周转量完成36.02亿人公里,增长1.9%,其中,铁路0.93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33.38亿人公里,增长2.2%;水运1.71亿人公里,下降2.3%。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89万吨,增长35.0%。

邮电事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全年新增电话用户39.1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2.53万户。年末电话用户达84.02万户,比上年增长87.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6.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92万户。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2万门,移动电话网络容量达4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1.7部。全市互联网注册用户5.3万户,比上年增长4.9倍。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其中城镇73.00亿元,农村53.44亿元,分别增长11.1和7.6%。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迅速,零售额分别为6.41亿元和65.96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1.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1.7%;集体经济零售额10.71亿元,增长14.4%;港澳台投资及其他经济零售额20.27亿元,增长6.0%。分行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6.35亿元,增长率11.4%;;餐饮业17.24亿元,增长11.0%。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有新增长。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贸易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出口7.40亿美元,增长16.4%,进口4.10亿美元,增长10.7%;一般贸易出口3.15亿美元,增长27.1%,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类产品出口占比重最大,由上年的43.5%上升为45.4%。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0%亿美元,增长5.0%;全年新签订合同外资额1.25亿美元,增长44.0%。截至2000年底止,全市登记注册的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560家。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7%。旅游外汇收入为6264万美元,增长3.4%。全市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为389.14万人次,增长10.1%。其中国际游客15.88万人次,国内游客373.2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9.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21亿元,增长7.8%;企业存款余额66.09亿元,增长24.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4.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8.1%。其中短期贷款149.24亿元,下降5.4%;中长期贷款37.91亿元,增长24.3%。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3.13亿元,下降10.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64亿元,下降19.4%;产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2.2%。全市保险公司赔款余额1.22亿元,增长39.3%。其中寿险赔款5809万元,下降9.8%;产险赔款6425万元,增长2.7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队伍日益壮大。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58家,比上年增加5家;从事科研活动人员达3211人,增加236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8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实施科技火炬计划项目6项,科技星火计划项目7项,重点新产品计划21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2家发展到29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全市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335人;中等专业学校(含师范、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06万人;普通中学194所,在校学生22.19万人,增长5.2%;农业职业中学17所,在校学生4210人;小学1546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减少1.6%。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和96.9%,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7.6%和62.7%。

成人教育继续稳步推进。全市成人高校在校学生8822人,全年共招生4554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68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25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广场全年共演出82场,上演节目865个,参演单位268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达76.64万册。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10个,达标的乡镇文化中心104个。博物(纪念)馆9个,电影、影剧院50间。全年出版图书11.70万册,报纸299.74万册,杂志68.64万册。

全市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话台8座,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8座,系统内卫星地面接收站326座。接收有线电视总人口达31.72万人,广播人口覆盖率97.54%,电视人口覆盖率95.91%,分别比上年提高2.14和1.01个百分点。

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40个,床位658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病床位6031张。卫生技术人员11720人,其中医生4490人,护师、护士381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110个,床位1529张,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3222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重大比赛中有23人(次)获金牌,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省少年赛95人获得78枚金牌,57人夺得银牌50枚,97人获铜牌80枚。其中赛艇、皮划艇、拳击三项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向上输送了12名动动员,全省排名第四位,我市深入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效果良好,全民健身热潮高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39%,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活动2119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有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71个,属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116.2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面积82.20平方公里。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受理污染投诉968宗,处理率99.7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1.28%,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主要江河水质按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全市449家工业排污单位按国家考核指标要求实现达标排放,达标率达100%。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0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2.4%。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990元,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1%。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城乡竣工住宅面积456.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19.0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37.2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4.2%和增长21.4%。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至2000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27.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15.3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1.2%、95.9%和4.8%。5.76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待遇。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全年征缴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养老保险基金金额2.79亿元,增长24.6%。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个,床位271张,安置245人。全市有4036户10096人得到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其中城镇有1106户2755人,农村有2930户7341人得到最低生活水平保障。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796个。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援助救济人数达5.2万人,发放救济金485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实中,人口数据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