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潮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54:46 来源:潮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61次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克服台风灾情带来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协调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8亿元,下降5.7%;第二产业增加值185.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关系为9.5:56.2:34.3。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是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7.4%、27.6%,分别拉动GDP增长10和3.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3060元,比上年增加1638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涨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3%;居住类价格上涨4.4%,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7.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1%,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2.2%;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6.0%。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9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8%,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67万个,国有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年末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登记户数共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35户。

财税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5亿元,增长23.2%。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22.5%,所占比重为93.8%;所得税收入增幅较大,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28.8%,企业所得税增长26.2%。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29.4亿元,增长27.5%;国税国内税收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工业增值税13.7亿元,增长33.1%;地税税收总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较艰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较大。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57.3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5.3%。全年粮食总产量39.23万吨,比上年下降13.4%。水果总产量10.72万吨,比上年下降4.4%;茶叶总产量0.7万吨,增长9.4%;蔬菜总产量49.8万吨,比上年下降6.2%。全年肉类总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4%。水产品产量15.2万吨,比上年下降8.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1.3万吨。

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全市林业用地28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3%,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全年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107万元,效益补偿资金672万元。完成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林分改造0.34万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52公里,面积0.28万亩。

抗灾复产进展顺利,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农作物补种面积达到6.73万亩;修复田间水毁工程500多宗,农田沟渠的清淤、排渍、修整96公里。加大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全年修筑三面光水渠1950米,修筑水陂3座,修建抽水站2座,疏浚渠道7.1公里。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5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达34.5亿元,联结带动农户数7万户。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家,累计13家,带动农户2.8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部工业增加值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2%,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28.8%。

特色工业发挥优势。规模以上七大支柱工业共实现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30.3%,所占比重为62.7%。各个行业中,陶瓷行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33%,占七大支柱行业增加值的46.7%;食品、不锈钢、塑料和服装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3%、44.9%、38.4%和14.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发展迅猛,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8.2亿元,下降10.5%。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9家,比上年末增加81家;其中,民营企业530家,增加值45.5亿元,增长2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5%,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7亿元,同比增长58.1%。企业亏损明显好转,企业亏损面为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新产品产值达80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市有14项工业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全市获省级以上的名牌名标累计155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资质以上等级建筑企业88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0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0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9.4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4%。基本建设投资56.74亿元,比上年下降7.7%;更新改造投资32.7亿元,同比增长62.1%;房地产开发投资5亿元,增长90.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2.2万平方米,增长66.4%,商品房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下降32.7%;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商品房销售额4.66亿元,同比下降10.5%。经加权后计算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55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从城乡看,城镇投资83.24亿元,增长11.8%;农村投资21.5亿元,增长4.8%。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5.8倍。第二产业投资55.4亿元,增长3.4%;其中工业投资53.6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40.1%,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步伐放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9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各个行业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4倍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亿元,同比增长75.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同比增长1倍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3.9亿元,同比下降28.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下降28.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2.5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餐饮业增长19.8%。从商品主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全年汽车类零售额4.34亿元,增长3.7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亿元,增长32.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1亿元,增长11.4%;日用品类零售额0.63亿元,增长4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3亿元,增长61.9%;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6.9%。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调整,逐步朝着高档型、保健型和提升文化素质的方向发展,汽车、通讯设备、住房、医疗保健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出口保持稳步发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进口总额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21.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5.9亿美元,增长19.8%;加工贸易2.2亿美元,增长38%;各类经营主体中,三资企业出口9.2亿美元,增长25.1%;集体、私营企业出口8.1亿美元,增长19.3%。各类商品中,陶瓷商品出口额8.6亿美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为2.2亿美元,增长3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服装及纺织品出口2.5亿美元,增长8.7%;鞋类出口1.5亿美元,增长35%;食品出口1亿美元,增长30%。对各大国际市场出口有新变化,对欧盟出口3.26亿美元,增长10%;对美国出口明显加快,出口额3.25亿美元,增长25.4%;对日本出口下降3.1%。外贸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全年共申报、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60家,全市自营进出口的企业增加到483家,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打下基础。

招商引资规模较小。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8个,比上年增加26个。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68亿美元,增长14%。其中,外资企业直接投资3674万美元,中外合作企业引资2714万美元。香港投资3067万美元,所占比重为45%,是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港口货物吞吐量205万吨,增长156.3%。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4496公里,全年新铺筑水泥沥青路面462.8公里。新改建地方公路桥梁10座703延米。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2.9公里。全市年末机动车拥有量40.95万辆,比上年下降7.8%。全市民用汽车5.8万辆,其中轿车2.5万辆,比上年增长28.9%。

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1万门,比上年增长3.1%。固定电话总用户60.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27.3万户,乡村电话32.3万户。小灵通用户15万户,比上年下降13.5%。移动电话装机总容量170万门,增长9%。移动电话总用户147万户,比上年增长16.6%。电话普及率达到88.4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5.5部。全市互联网络固定用户9.64万户,比上年增长26.4%。

整合提升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人气较旺。全市旅游收入2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89.9万人次,增长15.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0.9万人次,增长15.8%,接待国内游客169万人次,增长15.5%;客房出租率达68%。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4亿元,比年初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2.3亿元,比年初增长14.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7.5亿元,比年初增长5.23%。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80.7亿元,比上年下降8.5%。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业承保金额341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各类保费收入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已决赔款金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倍。保险业中,人身保险参保金额56亿元,下降11%;人身险已决赔偿金额7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倍。财产保险参保金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财产保险费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财产保险已决赔偿金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439人,在校学生1079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7%。中职教育稳步发展,全年招收新生4377人,在校学生数1.11万人。全市普通中学123所,在校学生19.58万人。初中入学率95.61%。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总数达18所,全年增加学位数9430个,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95万人,同比增长7.28%,在校学生数达5.3万人,同比增长9.84%。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取得成效,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的农业户口学生总数为30.57万人,年免费金额达1亿元;落实省政府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一免一补”优惠政策,全市农村困难学生26349人,全学年免费金额达1102.4万元。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全年共投入资金3033万元,调整中小学布局23所;两县共投资1065万元改造学校学生生活设施项目,建筑面积达8452平方米。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申请专利1630件,比上年增长41.1%,专利授权量913件,比上年增长23.2%;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37项,比上年增长59.1%;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计划133项,市级计划76项;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累计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全年新增17家省民科企业,市技术贸易机构3家。民科企业科技人员5572人。全年共安排下达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950万元,同比增长5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文化站54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藏量376千册。全市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5%。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小潮剧《夫妻照相》、小品《小鬼考贪官》、《守株待兔》获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小潮剧《追舟》、话剧小品《取经奇遇》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欢乐进农家—全省农村小戏小品调演”活动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潮州歌册《潮州八景新唱》在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曲艺花会比赛中获金奖。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所发展。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72家,床位2641张。各类医疗门诊部、所761个,专科防治站、所4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746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180人,注册护士1339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集中住院分娩率为81.2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78万人;农村人口清洁卫生水普及率为97.9%;农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81.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0%。全市有4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10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1.49万人,参加率60%。全年共支付农村合作医疗资金3376万元;支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金242万元,住院医疗救助1241人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体育健儿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获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10.5枚;武术散打项目10名运动员参赛,有9人获得前八名奖励,夺得一枚金牌。围棋协组队参加闽粤七市围棋赛,包揽了所有比赛项目7枚金牌,参加省锦标赛获得4枚金牌;象棋协会参加省锦标赛获得1枚金牌;羽毛球协会参加广东省第四届业余羽毛球赛获金牌2枚、银牌1枚;跆拳道协会参加“2006年广东省跆拳道精英赛”获得2金、1银、2铜及3项第五名的佳绩。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2200万元,为我市募集体育彩票公益金200多万元,创造税收60多万元。全市有9所学校被省命名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实验学校被国家命名为“奥林匹克体育教学示范学校”。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有所改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市城区和潮安、饶平两县城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水源保持较好质量,韩江潮州河段、饶平黄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类质量标准。城市供电、供水能力明显提高,市区供电量1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1%;市区日供水能力29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63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3%,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343公里。城市交通建设进展加快,年末市区实有铺装道路面积207万平方米,年末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103辆,年末运营线路长度277公里,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451万人次。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527公顷,绿化覆盖率40.5%,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487公顷。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环境保护力度有所加强。市区污水处理率保持在65%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2.4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6.8%,与上年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37万人,比上年净增1.4万人,城镇人口占62.9%,乡村人口占37.1%。按常住人口统计,人口出生率11.19‰,死亡率5.79‰,自然增长率5.4‰。年末户籍总人口251.7万人,比上年净增1.28万人,其中湘桥区人口34.5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5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4319元,比上年增长1.4%。全市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含离岗职工)11102元,比上年增长7%;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411元,比上年增长8.2%。

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8733元,比上年增长6.5%。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3934元,比上年增长2.2%。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9%和47.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62台、电冰箱85台、空调112台、家用汽车5辆、摩托车115辆、家用电脑50台、住宅电话103部、移动电话175部。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15台、空调24台、家用电脑14台、摩托车99辆、住宅电话102部、移动电话133部。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8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3.1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85万人,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企业职工22.6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2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21.3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9万人,分别增长15%、14.5%和12.2%。全年各类社保基金总收入5.1亿元,其中,地税征收金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共支付各项待遇3.5亿元,基金综合收支结余15141万元。各项保险待遇全部通过银行、邮政实行按时足额100%发放。全市共有4.94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面达1.9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院3所,社会福利院床位数562张,镇办敬老院37所。新增加“星光老年之家”3处,累计49处。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4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06万元,比上年增长31%。为救助洪涝灾害中灾民,全年下拨自然灾害补助资金6378.3万元,使灾区灾民得到了有效的救济。并动员社会开展慈善捐助,全市共接收灾害捐助款4500多万元,大米1325吨,衣服4.8万件。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支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