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潮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53:02 来源:潮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10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保持国民经济协调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创近七年最高,“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1.87:53.11:35.02。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是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9%、30%,分别拉动GDP增长8.4和3.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1564元,比上年增加1455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折合1433美元。

市场物价上涨,总体涨势尚处于调控范围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食品类、能源类价格的持续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水平同比增长8.7%,拉动价格总指数上涨3.2个百分点。液化石油汽价格居高不下,且屡创新高,价格上涨12.1%。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8万个,国有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480人。年末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登记户数共4.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41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8%,与上年基本持平。

财税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4亿元,增长21.3%。所得税收入增幅较大,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45%。非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53.1%。国税国内税收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工业增值税10.3亿元,增长29.7%。地税税收总收入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能源、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紧缺成为经济发展瓶颈;利用外资总量偏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较大;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59.6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种植业总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比上年下降0.3%,粮食总产量45.3万吨,增长0.6%。水果总产量11.2万吨,增长7.9%;茶叶总产量0.64万吨,增长4.9%;蔬菜总产量53.1万吨,增长3.3%。畜牧业总产值15.45亿元,比上年下降2%,全年肉类总产量8.56万吨,下降1%,生猪饲养量123.7万头。渔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水产品产量16.56万吨,增长2.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5万吨,增长2.5%;淡水产品产量4.06万吨,增长2.5%。

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192万元。林业总产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林业用地276.5万亩,有林地2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7%。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180万元,效益补偿资金672万元。完成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林分改造7777亩,迹地更新1100亩,营造绿色通道30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50公里,面积189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年修筑三面光水渠3.7公里,修筑水陂4座,修建涵洞16个,开挖疏浚渠道7.6公里,加固排涝站1座,修建码头1座,修建村道、机耕路12.5公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25家,联结带动农户数6.93万户。市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7家,带动农户数1.43万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壮大。目前全市有10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2.79万户。农科推广有新成效。全年引进、推广优良品牌51个,其中种植业引进新品种有4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发挥优势。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部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8%,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19.7%,增速居全省各市第9位。我市以打造“中国瓷都”为龙头,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规模以上七大支柱工业共实现增加值39.2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陶瓷工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3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不锈钢、服装、塑料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7%、21.7%、21%。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0.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0.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效益指数为7年来最高。实现利税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8%。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新产品产值达63.6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市有7家企业获“中国名牌”称号,全市获省级以上的名牌名标累计98项。全市工业供电量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8.99亿元,比上年增长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0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1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91.54亿元,增长26.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设投资61.48亿元,增长45.7%,更新改造投资20.2亿元,增长27.9%,房地产开发投资2.6亿元,下降44.6%。46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39.6亿元。三百门电厂1、2号机组将于2006年二、三季度建成投产;韩江供水枢纽下闸蓄水并试发电;市金山中学、市高级中学、市城南中英文学校新校区已相继完工启用;碳化钨粉生产线建成进入生产,老龄人康复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54.7%,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9.7%提高到60.4%,其中电力行业投资29.4亿元,陶瓷行业投资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9%和6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1亿元,增长26.1%。其中能源投资29.5亿元,交通投资4.2亿元,教育投资3.8亿元,公共设施投资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3%、12.6%、21.2%和11.9%。

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5.2亿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38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2%。商品房施工面积43.4万平方米,下降39.7%,商品房竣工面积29.98万平方米,下降2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06亿元,增长9.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0.93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3.8%,餐饮业增长6.7%。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调整,逐步朝着高档型、保健型和提升文化素质的方向发展,汽车、通讯设备、住房、医疗保健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年新注册入户的机动车5.1万辆,其中汽车0.81万辆,摩托车4.3万辆。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城市居民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1286元,增长14.2%,人均居住支出972元,增长25.6%。农村居民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42.3%、22.4%和6.8%。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传统特色商品占主导地位。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8.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进口总额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出口总额1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出口额及增速列全省各市第10位和第5位。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加工贸易出口1.57亿美元,增长8.5%。在出口商品中,传统特色商品占主导地位,陶瓷、服装商品出口额9.7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6%,其中陶瓷出口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占出口比重为51.8%;服装出口2.3亿美元,增长3.7%,所占比重为15.5%。对各主要市场的出口继续扩大,其中对亚洲市场出口额为6.3亿美元,增长8.2%;对欧洲市场出口3.5亿美元,增长63.3%;对拉美洲、非洲的出口额分别增长48.4%和3.9%。欧洲共同体、美国、香港是我市出口的前三大出口市场,其中对欧共体的出口发展迅速,出口总额为3亿美元,增长61.4%,已经取代香港成为我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招商引资规模有所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2个,比上年增加4个。合同利用外资1.18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0.6亿美元,增长2.8%。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引资1082万美元,中外合作企业引资2277万美元,外资企业直接投资2627万美元。香港投资3749万美元,所占比重为62.6%,是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外资的主要投向是制造业。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货物周转量37.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5.8%;旅客周转量16.91亿人公里,增长1.9%;港口货物吞吐量80万吨,增长17%。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939公里,全年新铺筑水泥路面299公里,比上年增长96.5%,新铺沥青路面31.2公里。新建桥梁10座582延米。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2.9公里。全市年末机动车拥有量44.4万辆,比上年增长28.4%,其中汽车6.5万辆,摩托车37.8万辆。全市私人汽车5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71万辆,比上年增长33.6%。

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9.1%;邮政总量0.87亿元,增长9.1%。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6万门,比上年增长9%。移动电话装机总容量156万门,增长31.1%。固定电话总用户6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28.6万户,乡村电话32.4万户。小灵通用户15.2万户,比上年增长56.4%。移动电话总用户126.12万户,比上年增长6.3%。电话普及率达到81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12部。全市互联网络固定用户7.5万户。

整合提升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人气趋旺。全市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拓展区域旅游合作、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大力打造“魅力潮州”品牌,使潮州作为优秀旅游城市更富有内涵和活力。全市旅游收入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64.3万人次,增长14.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8万人次,增长13.6%,接待国内游客146.3万人次,增长14.7%;客房出租率达70.2%,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9亿元,比年初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6.3亿元,比年初增长15.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7.2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87.1亿元,比年初下降0.3%;中长期贷款44.42亿元,比年初增长48%。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88.2亿元,比上年下降1.9%。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市保险业承保金额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各类保费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已决赔款金额6021万元,比上年下降20.6%。保险业中,人身保险参保金额62.87亿元,增长39.6%;人身险已决赔金额636.5万元,比上年下降64.2%。财产保险参保金额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财产保险费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财产保险已决赔金额5385万元,比上年下降7.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422人,在校学生1009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2.9%。全市普通中学122所,在校学生18.89万人。初中入学率95.2%,毕业率为99.8%。高中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2万人,增长11.7%,在校学生4.82万人。全市高考录取人数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0人。高考入围率达84%。全市共有小学726所,小学专任教师1.06万人,在校学生28.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全年共有5所学校晋升为省一级学校,17所学校晋升为市一级学校,目前,全市共有省一级学校23所,市一级学校51所,全市优质学位达13.8万个。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全年有1489名学生获省、市级以上奖励;有7个集体和16个个人荣获第16届潮汕星河奖。中职教育稳步发展,全年招收新生4277人,增长19.6%。市技工学校通过评估成为省重点技工学校,市卫生学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教育在调整中发展,全年各县区共完成182所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其中小学撤销51所,合并49所,扩建25所,异地新建13所,累计投入资金7993万元;初中撤销12所,合并8所,扩建22所,异地新建2所,累计投入资金6618万元。全年共争取省政府补助资金1117万元,对2.63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和寄宿生活费实行减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申请专利1155件,比上年增长31.4%,专利授权量741件,比上年增长36.2%;全年共组织实施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计划71项,市级计划67项;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考核合格19家,累计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8家。全年新增11家省民科企业,累计146家,市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0家、市技术贸易机构3家。民科企业科技人员5066人。全市共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支持1100万元,支持25个科技项目的实施,安排下达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49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文化站54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藏量361千册。文化资源发掘、保护、整合工作取得新突破,潮州音乐、潮剧、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剪纸、潮绣和潮州木雕6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础设施工作得到加强,市文化研究教育推广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饶宗颐学术馆扩建工程、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等六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5%。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70家,床位2378张。各类医疗门诊部、所713个,专科防治站、所4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757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2699人,注册护士1253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集中住院分娩率为7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清洁卫生水普及率为96.9%;新增改水受益人口0.94万人。农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80.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9.5%。全市有2个镇被评为省卫生先进镇、2个镇被评为市卫生镇、有4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7.5万人,参加率55.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体育健儿参加省锦标赛,获得金牌8枚、银牌11枚、铜牌11枚;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城市金杯跆拳锦标赛获得1枚金牌和2枚银牌。在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潮州籍运动员林娜和林跃分别获得10米台女子双人跳水银牌和10米台男子单人跳水第四名。承办全省围棋锦标赛,赛事圆满成功,我市少年围棋队获得团体第一名。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有所改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市区、潮安和饶平县城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水源保持较好质量,韩江潮州河段、饶平黄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类质量标准。城市供电、供水能力明显提高,市区供电量9.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2%;市区日供水能力22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59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市区排水管道总长度158公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城市交通建设进展加快,年末市区实有铺装道路面积204万平方米,年末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100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436万人次。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500公顷,绿化覆盖率39.8%,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472公顷。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环境保护力度有所加强。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2.4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6.8%,与上年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0.42万人,比上年净增0.8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36万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52.01万人,人口出生率11.56‰,死亡率6.24‰,自然增长率5.3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6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比上年增长3.3%。全市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含下岗职工)10377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320元,比上年增长8.3%。

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8199元,比上年增长9.98%。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3851元,比上年增长2.23%。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4%和47.7%。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58台、电冰箱80台、空调107台、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105辆、家用电脑41台、住宅电话102部、移动电话168部。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空调18台、家用电脑11台、摩托车93辆、住宅电话96部、移动电话125部。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8平方米,增长4.8%;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3.1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27万人,比上年增长12.24%,其中企业职工22.08万人,增长14.5%。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23.4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15.61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9万人,分别增长11.3%、11.9%和60.6%。全年各类社保基金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共支付各项待遇3.1亿元,基金综合收支结余6731万元。各项保险待遇实现100%社会化发放。全市共有4.86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面达1.9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院3所,镇办敬老院36所。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3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06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支出7684万元,比上年增长3.5%。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