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潮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52:39 来源:潮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27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广东‘东大门’,构建潮州发展新格局”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为总基调,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增速创近五年新高。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2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42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87.37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4和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7.6:45.4:37.0。第二、三产业是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43.3%,分别拉动GDP增长5.1和4.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9517元,比上年增加819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1149美元。

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2%。与上年比,食品类上升2.6%、烟酒及用品类上升3.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2%、居住类上升2.8%;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则分别下降3.5%、7.6%、和7.3%。工业品价格总指数99.2%下降0.8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2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人;全市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工商注册登记)共43867户,比上年增加2632户。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2.97万人,再就业率76.3%。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6%。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工商税收入4.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比上年增长14.6%;所得税收入呈上升趋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24.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国税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8.94亿元,增长17.8%,其中工业增值税6.8亿元,增长14%。地方税收总收入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滞后,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完善。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结构有所调整,比重由上年的67.56:33.24调整为68.74:31.2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0.4万亩,比上年减少0.57万亩。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3%。粮食总产量42.5万吨,比上年增加0.9万吨。水稻优质品率保持较高水平,优质稻种植面积比重为63.7%。蔬菜产量55.8万吨,比上年下降6.8%;茶叶产量0.64万吨,比上年下降12.3%;水果产量10.3万吨,比上年下降7.8%。

畜牧业和渔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8.86万吨,比上年增长0.29%。水产品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5%;淡水产品产量下降2.2%。

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全年造林面积140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7.6%。境内的“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带动农户5万户,其中新华海集团获得“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创汇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8%,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部工业总产值4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56.2亿元,下降0.5%。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重工业发展加快成为工业增长新亮点,重工业产值38.7亿元,增长43.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增幅比轻工业高出27.7个百分点。支柱行业主导作用增强,陶瓷、服装、食品、塑料、电子、不锈钢、印刷七大行业共实现产值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所占比重为68%,其中陶瓷工业产值增长20.2%,比重为25.5%;服装工业产值增长10.42%,比重为9.3%;食品工业产值增长4.5%,比重为10.9%。非公有制企业全面发展,其中民营企业产值64.1亿元,增长20%,比重为4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57.1亿元,增长26.6%,比重为37.9%。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7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6.9%。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61%;利税总额7.6亿元,增长41%。工业总用电量明显增加,全年工业用电量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2%。

建筑业生产略有增长。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0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5.1%和1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13亿元,增长87.9%;更新改造投资12.43亿元,增长26.5%;房地产开发投资3.8亿元,下降36.6%。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全年电网改造、水利建设、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为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市列入统计的施工项目287个,比上年增加10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3个,增加107个。建设项目资金到位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5.8亿元,增长2.7倍。

民间投资趋于活跃,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工业投资18.4亿元,增长50.2%,比重为38.4%。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8项重点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1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4%。韩江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及一批工业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广济桥修复、中心广场建设、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饶平沿海饮水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发区二期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商品房销售市场趋旺,空置面积下降。全市商品房销售额4.6亿元,销售面积36.3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19.5%。空置面积大幅减少,至年底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比年初减少18万平方米。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市新建、改建公路155.3公里。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长度756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79万千伏安。新增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污水处理4万吨/日;新增城市防洪堤长度10.1公里。新增学生席位15582个,其中高、中等院校2580个,小学13002个。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货物周转量18.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旅客周转量15.97亿人公里,增长2.0%;港口货物吞吐量46.9万吨,增长95.1%。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870.8公里,全年新铺筑水泥路面137.74公里,比上年增长73%,新建桥梁12座677.3延米。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0.7公里。全市年末机动车30万辆,比上年增长30.2%,其中汽车3.8万辆,摩托车25.7万辆。全市私人汽车2.8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近1万辆,比上年增长49.2%。全年新注册入户的机动车4.6万辆,其中客车0.42万辆,摩托车4万辆。

邮电通讯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4.1万门,比上年增长11.7%。移动电话装机总容量118万门,比上年增长41%。固定电话总用户59.75万户,比上年增长14.6%。移动电话总用户80.54万户,比上年增长71.3%。电话普及率达到56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16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全市共有互联网络固定用户8.6万户,比上年增长29.2%。

旅游业逐步复苏。受“非典”影响,我市旅游市场一度低迷,下半年逐步复苏,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接待海外游客12.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7%。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全年客房出租率为59%。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7.45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4.2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8%,餐饮业增长11.2%。城乡各类市场120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3亿元。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朝着高档化的方向发展,汽车、住房、教育、通讯设备、医疗保健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年城市居民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1180元,比上年增长38.9%;人均教育支出545元,增长1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65元,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4.1%、15.8%、22.1%和6.9%。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成效显著,传统产品占主导地位。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进口总额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8%;出口总额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加工贸易出口1.26亿美元,增长4%。在出口商品中,传统产品占主导地位,陶瓷、服装产品出口额6.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6%,其中陶瓷出口4.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所占比重为43.4%,服装出口2.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所占比重为22.7%。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出口市场有所调整,全年对香港出口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对美国出口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对欧盟出口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对日本出口0.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7%。

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增势,引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45宗,比上年增长61%,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从资金来源看,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引资额为0.94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79%。分行业看,制造业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投资额为0.96亿美元,占总引资额的8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1.68亿无,比年初增长1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6.67亿元,比年初增长7.7%,其中短期贷款97.67亿元,比年初增长4.5%;中长期贷款27.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81.0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保险业有所发展。全市保险业承保金额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各类保费收入2.29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已决赔款金额6316万元,比上年下降35.2%。保险业中,人身保险参保人数25.13万人,比上年增长153%;人身保险参保金额35.89亿元,增长63%;人身险已决赔金额1061万元,比上年下降78.2%。财产保险参保金额1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财产保险费收入1亿元,下降2%;财产保险已决赔金额5255万元,增长7.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人数526人,比上年增长9%,在校学生数8861人,比上年增长26%。全市高考录取人数9348人,比上年增加2692人,高考入围率达78.8%。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年撤销、合并、新建、扩建中、小学97所。全市普通中学123所,在校学生17.32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02.95%,毕业率为99.52%。全市共有小学742所,在校学生29.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含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其中: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招投标项目1项,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1项,火炬计划项目8项,星火计划项目11项,社会发展计划项目3项,省专项计划项目6项,新产品计划7项,成果推广计划6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重点省行动计划”3项,广东省专利技术实施计划2项。全市共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支持近1000万元,安排下达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94万元,落实技术创新专项资金490万元。新组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5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全年有13家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年约27亿元。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9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有专业文艺团体2个,文化艺术馆4个,文化站52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藏量323千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2%。全年出版报纸1520万份,杂志4.8万册。全市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省级奖12项,其中小戏曲《冤与缘》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二等奖、戏曲剧本《益春外传》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将剧本奖;蔡武或的歌曲《韩江情思》获得省业余文艺创作一等奖;话剧小品《打赌》获得省业余文艺创作二等奖、潮州歌谣《潮州绣花谣》获得省业余文艺创作二等奖。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去年我市发生“非典”疫情后,各级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迅速果断推进定点医院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70家,床位2310张。各类医疗门诊部、所715个,专科防治站、所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753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2631人,注册护士1194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集中住院分娩率为70.95%,比上年提高2.39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清洁卫生水普及率为97.4%;农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80.6%;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为86.97%。全市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5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市武术队参加省级比赛获奖88项,其中一等奖17项;参加全国比赛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市围棋队参加全国“春苗杯”比赛获金牌2枚和团体第三名。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供电、供水能力明显提高,市区供电量8.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2%;市区日供水能力22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547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4%。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2550万吨,比上年减少7.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6.2%;市区生活垃圾全面实行袋装化,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480公顷,绿化覆盖率39.26%。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市区、潮安和饶平县城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水源保持较好质量,韩江潮州河段、饶平黄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类质量标准。市区工业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5.2%和10%;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上升20.86%,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上年上升0.77%。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2.4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6.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24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35万人。全市当年出生人口2.61万人(计生口径),出生率为10.49‰,比上年下降0.4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15‰,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4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3962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714元,比上年增长1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3.6亿元,比年初增长22.5%。

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7212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3568元,比上年增长8%。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4%和49.02%。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50台、电冰箱71台、空调87台、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108辆、家用电脑28台、住宅电话110部、移动电话137部。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99台、空调12台、家用电脑6台、摩托车62辆、住宅电话87部、移动电话67部。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4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居民住房成套率为87%;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万人,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企业职工17.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8.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11.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9万人。全年征收各项社保基金2.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全市共有3.5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4%,发放资金1576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院2所,镇办敬老院46所。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2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09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支出4417万元,比上年增长8.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