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潮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52:14 来源:潮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1次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全年经济工作不断进步,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事业都有所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97.0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78.1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86和0.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8.56:45.08:36.3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57.1%、39.5%,分别拉动GDP增长0.26、4.29和2.9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0.7个百分点,是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98元,比上年增加386元。

市场物价稳中略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1.4%,各月价格相对稳定,价格指数波动保持在2.9个百分点以内,但总体价格仍未摆脱下降趋势。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3.6%,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7.2%。食品价格持续下降是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年食品价格指数为95.3%,比上年下降4.7%,其中肉禽及其制品、鲜菜、鲜果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9.1%、9.0%和8.3%。剔除鲜菜、鲜果等季节性变动较大的影响因素,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0.92万人,比上年减少5.5%;全市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工商注册登记)共41235户,比上年增长14.2%,从业人员12.24万人,比上年增长11.3%。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人数6477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65%。

财税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工商税收入4.1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8%,比上年增长15.7%;所得税收入呈上升趋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7.9%和33.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地方税收总收入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国税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7.59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增值税5.99亿元,增长8.97%。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为69%;县、镇二级机关的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面继续扩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顺利推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企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物价低位徘徊,对消费的增长支撑乏力;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偏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农业总产值(不含副业)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5.3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粮食年耕地产量下降,粮食总产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41.66万吨,比上年减少7.64万吨。粮食生产日益优质化,水稻优质品率提高,优质稻种植面积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蔬菜、茶叶、水果、花卉等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增长点。蔬菜产量59.87万吨,比上年增长3.6%;茶叶产量0.7万吨,增长5.7%;水果产量11.3万吨,增长9.4%;全市花卉种植面积2875亩,其中名贵观赏花550亩。

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8.8万吨,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5.6万吨,比上年下降1.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减少1.5%;淡水产品产量下降4.9%。

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面积168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7.7%。拥有“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联结带动农户3.5万户。农业龙头企业中的华海集团年出口创汇超5000万美元,翼龙公司的“茶多酚”加工技术填补了全省空白。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954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实现常年通公路、通讯、通邮、通广播电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的比重为41.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的31%,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59.6亿元,增长4.2%。

非公有制企业拉动效应突出。全年实现总产值34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为90.6%,拉动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出口成为工业增长的亮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产品产值57.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3%;出****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50%,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七大行业带动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服装、陶瓷、印刷、电子、塑料、不锈钢制品七大行业共实现产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1.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8个百分点。其中陶瓷行业实现产值2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4.6%,所占比重居各行业之首。工业产品中,服装、多色印刷品、卫生陶瓷、日用不锈钢制品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65.7%、85.7%、78.2%和55.6%。全社会供电量18.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9%。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1.4%,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效益较好,实现利润7315万元,比上年净增3026万元。

建筑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4.1亿元,比上年下降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3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3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2.7%和8.4%。

四、固定资产投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城镇集体以上投资32.35亿元,增长10.4%。

基建、更改投资加快。城镇集体以上投资额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占主导地位,完成投资额9.11和9.56亿元,比重分别为28.2%和29.6%,同比增长5.1%和25.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稳步增加,全年电网改造、水利建设、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为1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5%,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1亿元,增长60.5%;交通及邮电通信业投资额7.02亿元,增长3.5%;电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4.37亿元,增长15.9%。

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成主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1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民间投资4.8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9.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9.67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46.2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24.8%和36.2%。商品房售给私人22.42万平方米,占总销售面积的90%,居民家庭已成为购置商品房的主体。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23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26.1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额9.36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建成发挥效益。汕汾高速公路潮州支线延长线、潮州第一污水处理厂、韩江南北堤、城堤达标加固工程等项目全面竣工。潮州本地电话网扩容工程、省道s334丰柏线潮州路段改建工程等项目进展加快。计划总投资14亿元的韩江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于2002年9月28日正式开工,至年底累计完成投资额1.62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11.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1%;旅客周转量15.66亿人公里,增长4.6%;港口货物吞吐量24万吨,下降38.5%。全年新铺水泥路面79.6公里,比上年下降8.4%;新建公路24.7公里,下降62.3%;公路通车里程19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60.8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建桥梁20座769延米。全市现有机动车30.16万辆,比上年增长21.4%,其中私人车28.4万辆,比重为94%。

邮电通讯业务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6.4万门,比上年增长6.4%;移动电话装机总容量83.7万门,增长13.1%。固定电话总用户52.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移动电话总用户47万户,增长24.6%。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8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全市共有互联网络固定用户6.7万户,比上年增长74.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消费规模逐步扩大,节假日消费效应较为明显,农村电价的降低促进了农村家用电器的消费,汽车消费逐步成为新亮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90亿元,增长9.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20亿元,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3%,餐饮业增长9.6%,其他行业增长5.1%。城乡各种市场127个,比上年增加3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46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全年新注册入户的机动车1.86万辆,其中客车1717辆,摩托车1.62万辆。

七、对外贸易与旅游业

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9.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进口总值1.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8%。出口总值8.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在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出口6.91亿美元,增长47.9%;加工贸易出口1.21亿元,增长6.6%。民营企业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额3亿美元,增长61.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传统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陶瓷、服装、食品类产品出口额5.9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3.4%,其中陶瓷出口3.27亿美元,比重为40.3%;服装出口1.84亿美元,比重为22.6%。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为0.86亿美元和0.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和17.5%。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对亚洲的出口额为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4%;对北美洲的出口额为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1%。从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看,对香港出口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对美国出口1.53亿美元,增长82.4%;对日本出口0.65亿美元,增长16.6%;对欧洲共同体出口1.05亿美元,增长25.0%。

利用外资有所增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全市合同利用外资0.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新签利用外资合同28宗。

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深入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古城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10.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6.66万人次,增长28.2%;接待海外游客13.51万人次,增长23.0%。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925万美元,增长20.1%。另有大宗旅游出口商品7.51亿元,比2001年的7.32亿元增长3%。滨江长廊、饶平绿岛山庄、道韵楼等新开发的旅游景点成为我市旅游资源的新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64亿元,比年初增长17.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7.38亿元,比年初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93.39亿元,增长8.6%;中长期贷款23.29亿元,增长9.2%。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7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保险业不断发展。全市保险业承保金额107.8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各类保费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已决赔款金额9751万元,比上年增长69.2%。保险业中,人身保险参保人数9.93万人,比上年增长17.2%;人身保险参保金额22.01亿元,增长17.2%;人身险已决赔金额4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倍。财产保险参保金额8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财产保险费收入1.02亿元,增长25.5%;财产保险已决赔金额4892万元,增长21.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与开发有新进展。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计划8项、省级计划16项、市级计划81项。有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4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获省科技成果登记项目12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34项,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4家,比上年增加9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96家,一个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基础,以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阵地初具雏形。全市科技贡献率为42.56%,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全市投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65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支出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37项,比上年下降26%;受权专利715项,比上年增长39%,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664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6998人,比上年增长28.2%。高考录取人数6648人,录取率为68%。基础教育得到巩固,全市普通中学127所,在校学生16.39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6%,毕业率为99.29%。小学762所,在校学生28.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中等专业学校规模缩小,全市中等专业学校7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4784人,比上年减少8.7%。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全市职业中学10所,在校学生4975人;本年参加自学考试1.23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有专业文艺团体2个,文化艺术馆4个,文化站54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藏量302千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2%。全年出版报纸1458万份,杂志4.3万册。全市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省级奖4项。其中话剧小品《人在风中》继上年获省级作品评选一等奖之后,又获全国“曹禺戏剧奖”三等奖;《情系故乡茶》、《爷爷的心事》、《琴结》共3件作品获得省业余文艺创作三等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68家,床位2142张。全市碘盐覆盖率为96.5%;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为89.7%;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8.97%、脊灰疫苗98.91%、百白破98.59%、麻疹98.62%。孕妇系统管理率90.42%,三岁以下幼儿系统管理率为83.14%。全市新增改水受益人口6.46万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集中住院分娩率为68.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清洁卫生水普及率为97.3%;农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80.4%;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为85.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的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比赛取得好成绩,全市共输送173名运动员参赛,获得9.5枚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金牌和总得分超过上届省运会我市的成绩。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市区主要交通道路的改造扩建,大大改善了市区交通拥挤状况,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网络。供电、供水能力有所提高,水源保持较好质量。市区供电量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6%。市区日供水能力22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505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韩江潮州河段、饶平黄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类质量标准。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2372万吨,比上年减少0.7%;生活污水处理率为28.0%;市区生活垃圾全面实行袋装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2%。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475公顷,绿化覆盖率39.1%。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比上年增加5.5%。环境整治取得成效,三废排放量有所减少。市城区工业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8%、31.0%、17.6%和37.5%;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2.4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为66.8%;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55.4分贝,比上年减少0.5分贝。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为17~61API,市城区和潮安、饶平两县城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247.9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4万人。家庭户平均人口4.3人。当年出生人口2.71万人(计生口径),出生率为10.96‰,比上年提高0.3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7‰,比上年上升0.2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6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3867元,比上年增长0.65%。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337元,比上年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77亿元,比年初增长19.8%。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6508元,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3302元,恩格尔系数(即人均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3.8%和49.3%。市区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上年增长4.8%,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享受型消费呈上升趋势,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和衣着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46.3%和29.8%,比食品支出增幅高43.4和26.9个百分点。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45台、电冰箱66台、空调71台、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96辆、家用电脑25台、住宅电话107部、移动电话103部、微波炉46台。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00台、洗衣机83台、摩托车58辆、液化气炉具141个、住宅电话85部。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8平方米,增长7.3%;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2.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居民住宅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区居民住房成套率为87.8%,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家庭配备有浴室、厕所的居民户比重为91%;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居民户比重为95.6%。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9万人,比上年增长2%,其中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3.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6.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5.41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3万人。全年征收各项社保基金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市共有2.3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0.9%,发放救济资金100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院2所,镇办敬老院46所。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93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支出405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工农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为抽样调查推算数据,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4、公报中总人口数据为公安户籍统计数。人口出生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