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清远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17:40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66次

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成功控制了疫情,成为全省六个没有发生非典疫情的城市。努力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胜利完成了“三年打基础”的阶段性战略任务。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民经济加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行政区域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改革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明显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4.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创八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3.0%,减慢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28.8%,加快1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1.8%,加快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9:30:31发展为35:35:30。第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030元,比上年增加614元。

2003年物价水平(表1)

单位:%

指  标

同比上涨

指  标

同比上涨

一、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0.6

二、年末(12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

1.2

1食品

3.5

1食品类

7.4

#粮食

2.9

2饮料、烟酒类

-1.4

2烟酒及用品

0.1

4纺织品类

-1.6

3衣着

-2.7

5家电及音像器材类

-5.3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0

7日用品类

-2.0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1

9交通、通信用品类

-12.8

6交通和通信

-2.1

16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类

9.5

#汽油

11.5

#水泥

44.4

柴油

17.7

玻璃

23.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

三、全年累计工业品价格总水平

-0.9

8居住

2.5

其中:轻工业品

-1.9

#液化石油气

14.6

重工业品

1.7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其中全年累计食品消费价格上涨3.5%,居住类消费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其中汽油价格上涨11.5%,柴油价格上涨17.7%,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4.6%。十二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1.2%,其中食品类零售价格上涨7.4%,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7%,水泥零售价格上升了44.4%,玻璃价格上升23.7%。全年累计工业品价格总指数下降0.9%,其中轻工业品价格下降1.9%,而重工业品价格则上升1.7%。总体来看,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主要受投资品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拉动影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工商税收6.23亿元,增长20.1%。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8.16亿元,增长19.6%,其中教育支出7.86亿元,增长18.3%。

劳动就业人数增加。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安置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91.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3.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9.39万人,其中使用农村劳动力3.23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比上年末增加7000人。全年累计已办理劳务输出手续7.66万人。全年累计安排城镇待业人员1.22万人。全年安排再就业职工9712人,比上年增加5012人。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尚有下岗职工4.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7万人,比上年减少近7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下降0.1个百分点。

各项经济工作、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优化资本结构工作积极进行。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顺应形势发展,一个开放、务实、高效的政府办事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低洼效应”、“羊群效应”,成功引进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711户,注册资本17.2亿元,分别增长39%和63%;新登记个体企业13757户,注册资本5.5亿元,分别增长24.5%和107%。全部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32.2亿元,增长62.5%。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完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较慢,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仍较艰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道路网、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有待加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57.35亿元,增长2.1%;林业产值6.67亿元,增长2.2%;牧业产值28.47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5.94亿元,增长4.9%。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主动性减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0.91万亩,比上年减少26.05万亩。粮食总产量110.57万吨,比上年减少7.35万吨,下降6.2%。亩产粮食334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其中稻谷产量95.33万吨,比上年减少6.5万吨,下降6.4%。大部分经济作物增长较快。蔬菜种植面积153.77万亩,比上年增加19.17万亩。蔬菜总产量168.57万吨,增加9.22万吨,增长5.8%;水果总产量16.99万吨,增加2.19万吨,增长1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林业生产稳定增长。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7万亩,迹地林更新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127.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00公顷。

畜牧水产业较快发展。全年生猪存栏量124.96万头,出栏量199.07万头,比上年增加13.93万头。家禽出栏量3632.07万只,增加372.5万只。肉类产量20.68万吨,增加2.48万吨。禽蛋产品9611吨,增加1992吨。水产品产量6.7万吨,增加0.68万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2)

指    标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粮食

万吨

110.57

-6.2

#稻谷

万吨

95.33

-6.4

花生

万吨

6.46

1.4

蔬菜

万吨

168.57

5.8

甘蔗

万吨

34.71

-33.1

茶叶

2725

-7.5

水果

万吨

16.99

14.8

生猪存栏量

万头

124.96

-5.9

生猪出栏量

万头

199.07

7.5

家禽出栏量

万头

3632.07

11.4

肉类产量

万吨

20.68

7.2

水产品

万吨

6.7

5.4

奶类

2123

2.4倍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2.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村用电量3.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化肥施用量(折纯)14.29万吨,比上年增长6.6%。有效灌溉面积141.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91.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4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1.84亿元,增长33.3%。从实现的增加值来看,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82亿元,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52亿元,增长28.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03亿元,增长2.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55.4%;“三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6.30亿元,增长31.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6.09亿元,下降23.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5.8%,产销衔接良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2.25亿元,增长28.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为2.2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36亿元。

原材料和建材工业产品增长较快。通讯电缆3.18万公里,增长28.2倍;化学原料药27吨,增长4.4倍;化学纤维1.09万吨,增长1.6倍;铜加工材2.17万吨,增长35.6%;水泥469万吨,增长18.0%;全社会用电量31.95亿千瓦时,增长25.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3)

指    标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5.46

0.0

服装

万件

2559

23.5

纸制品

万吨

10.39

19.7

化学原料药

27

4.4倍

水泥

万吨

469

18.0

卫生陶瓷

5695

-6.0

通讯电缆

公里

31834

28.2倍

铜加工材

21657

35.6

化学纤维

10971

1.59倍

人造板

万立方米

4.4

16.6

注:发电量不包含飞来峡水利枢纽发电量。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年末尚有国有工业企业61家,比上年减少21家。亏损国有企业35家,亏损面为57.4%。全部国有工业利润总额亏损1.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976万元,比上年减少2.19亿元。

建筑业发展有所加快。全年我市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6万平方米,增长1.13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 105.94亿元,比上年增长85.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03亿元,增长86.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29亿元,增长97.7%;其他投资完成21.22亿元,增长4.3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80亿元,增长27.2%。

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从资金投向领域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50.21亿元,增长1.7倍。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6.36亿元,比上年增加29.12亿元,增长1.7倍,工业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7.46亿元,增长2.0倍,电力生产项目完成投资17.75亿元,增长1.3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4.21亿元,增长46.0%。其中交通运输完成投资14.35亿元,增长78.7%。

各经济主体投资活跃。从投资主体性质看,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38.00亿元,增长98.5%。集体经济单位完成投资4.94亿元,增长10.2%。三资企业完成投资12.78亿元,增长83.2%。民营经济单位完成投资40.44亿元,增长108.6%。

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重点项目有:粤连电厂二期完成投资4.55亿元,广清高速公路北段完成4.39亿元,阳山—佛山双回线输电工程完成2.8亿元,英德海螺水泥项目完成2.66亿元,英德海螺型材项目完成1.66亿元,英佛一级公路完成投资1.79亿元,清远联通工程完成1.67亿元,清新广硕鞋业完成投资1.36亿元,北江三桥及引桥工程完成投资1.09亿元,清新双汇温氏食品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佛冈建滔积层板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清城区中毅电子项目完成1.04亿元。

全年施工项目515个,比上年增加147个,增长11.2%,其中新开工项目353个,比上年增加112个,增长46.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2.5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6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96个,增加56个。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发电机装机容量5.13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长度235.83公里,新建公路47.72公里,改建公路895.3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20座,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183辆,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9.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0.51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5.54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883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7%。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31.59亿元,增长8.4%,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4.40亿元,增长1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1.36亿,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13.99亿元,增长12.6%。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年末共有集市233个,实现贸易成交额45.02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08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39.8%。进口总额3.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36亿美元,增长60.9%,来料加工装配出口6124万美元,增长21.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10亿美元,增长30.6%;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3209万美元,下降17.4%,“三资”企业出口24559万美元,增长40.4%。

利用外资增长加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0亿美元,增长58.7%。全年利用外资新签合同183宗,下降17.2%。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5.51亿美元,增长1.24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有所下降。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30.83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68亿吨公里,下降13.2%。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19.33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69亿吨公里,下降12.2%。完成旅客周转量34.22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0.22亿人公里,下降0.7%。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29.31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0.41亿人公里,下降1.4%。港口货物吞吐量143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38.9%。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1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90万门,长途业务电路13591路。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0.12万户,比上年增加8.16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2.9部。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82.8万部,比上年增加29.13万部。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1.2部。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5.46万户,比上年增加8200户。

旅游业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影响,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市内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8.4万人次,增加100多万人次,增长24.0%,其中国际旅游人数12.82万人。全市旅游总收入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3.60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73亿元,比年初增长15.3%,企业存款余额64.70亿元,增长13.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80亿元,比年初增长12.2%。短期贷款余额112.81亿元,比年初增长1.2%,其中工业短期贷款余额22.16亿元,比年初下降2.9%,中长期贷款余额61.07亿元,比年初增长35.4%。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6亿元,下降13.4%;人寿险保费收入3.50亿元,增长38.9%。支付各类赔款、给付(退保)1.27亿元,增长32.8%。其中财产险支付7125万元,下降7.1%;人寿险支付5578万元,增长19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第二批老区农村学校改造工作基本完成,高中、职业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快,有八间学校被评为市一级以上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2003年秋季,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共招收国家计划专科层次全日制学生1300人。年末全市小学专任教师18736人,在校生43.6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451人,在校生25.29万人,比上年增长2.7%。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878人,在校生16586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342人,在校生4042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323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23267人,科研活动机构数18个,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活动人员数116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9件,专利授权137件。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10项,科研攻关计划5项,成果推广计划3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49个,各类专业艺术团体4个,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9个,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67.5万册。独立广播电台1个,广播覆盖率98.3%,电视台1个,电视覆盖率95.01%。出版各类报纸、杂志14种,出版各类报纸、杂志、期刊1002.38万份。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市政府非常重视,增加了卫生投入,逐步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3个,其中医院3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531张,技术人员73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41人,护士274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37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所)3个,卫生技术人员61人。初级卫生保健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29个,床位2466张。全年无偿献血18965人次,献血量3926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8座,举办各类运动会83次,参加运动员达2320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5枚,银牌34枚,铜牌49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131.7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成效。全市年末户籍人口389.97万,比上年增长0.24‰,其中非农业人口113.08万人,增加了33.83万人。人口出生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9.9‰,上升0.9个千分点。死亡率5.0‰,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4.9‰,比上年上升0.9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56元,比上年增加1707元,增长13.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72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3.9%。

人口构成情况(表4)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户籍总人口

389.97

其中:农业人口

276.94

71.0

非农业人口

113.03

29.0

其中:男性

202.12

51.8

女性

187.85

48.2

暂住人口

13.01

占户籍人口比重3.3

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共有23.68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5800人,增长2.5%。共有10.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6.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4.6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47个,床位4119张,收养人数2624人,其中敬老院120个,床位3351张,收养人数2286人。全市福利性企业19个,招收残疾职工228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资源与环境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3个,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资13447万元。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55万吨,二氧化硫去除量1.6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1.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752万吨,达标量2386万吨,达标率86.7%,比上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生活污水排放量7086万吨,处理量680万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建成烟尘控制区120.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59.36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封山育林面积5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8%,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2万亩,其中国家基建占用4.21万亩,其他基建占用7.79万亩。生态退耕3.33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5.11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0.69万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46.68万亩,减少13.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6.35万亩,减少8.6万亩。全年净减少耕地30.86万亩。

能源消费明显上升,电力供应不足现象有所抬头。全社会用电量31.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6.57亿千瓦时,增长25.9%,其中工业行业电力消耗21.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4.84亿千瓦时,增长2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0.9亿千瓦时,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全年能源消耗总量224.5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5%。其中原煤消耗231.34万吨,比上年增加8.59万吨,增长3.9%。

水资源和自然灾害。市区全年平均降水量1763.7毫米,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区全年平均气温22.5℃。全年城镇消费自来水6743万吨,增长2.7%。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99.19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6.14万亩,绝收面积12.97万亩。

注:1.本公报数为2003年度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各项指标均使用同口径数据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