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阳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15:23 来源:阳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48次

2008-03-26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发展工业和特色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95.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预期目标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6878元,增长13.3%。三大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20.2%和1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5.8:38.2:36.0调整为24.1:40.7:35.2。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2%、54.0%和35.7%,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1.4个百分点、7.7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7人/亿元,比省下达的任务低0.1人/亿元。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率为0.96人/十万人。道路交通死亡率为4.15人/万辆。

物价指数保持在可控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3.0%。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上涨6.1%,居住类上涨5.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3%,衣着类下降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

城镇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万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工业化程度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有扩大趋势;解决社会矛盾,整治社会治安任务繁重,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5.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8.7万亩,比上年增加4.6万亩;粮食总产量78.0万吨,增加2.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1.7万亩,减少4.8万亩;蔬菜产量91.5万吨,减少4.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35.1万亩,减少1.3万亩;花生产量4.8万吨,减少0.1万吨。水果总产量40.1万吨,增加5.5万吨,其中柑、桔、橙产量17.9万吨,增加4.1万吨。

林业二次创业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更新和低改面积7467.9公顷,其中用材林6790.1公顷,防护林662.7公顷。森林资源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覆盖率52.0%。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10.6%。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总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92.6亿元,同比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9.8亿元, 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28.5%。民营工业产值343.3亿元,增长26.1%,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9.7%。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199.6亿元,增长25.3%。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社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01.1万平方米,增长16.7%,其中新开工面积165.7万平方米,下降42.0%;房屋竣工面积254.5万平方米,增长4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7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2.6亿元,增长68.5%;更新改造投资10.1亿元,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17.2亿元,增长16.0%。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1.5亿吨公里,增长45.2%;水运货物周转量0.6亿吨公里,增长33.5%;铁路货物周转量0.5亿吨公里,下降28.2%。港口货物吞吐量240万吨,与去年持平。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39.6亿人公里,增长13.6%。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通信业务总量35.0亿元,同比增长20.1%;邮电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1.6万户,同比增长4.1%;移动电话用户106.4万户,增长18.3%;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年末ADSL用户6.2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1亿元,同比增长18.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县及县以上实现零售额143.7亿元,增长18.8%;县以下实现零售额78.4亿元,增长18.7%。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1.9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9亿元,增长18.6%;其他行业零售额2.2亿元,增长9.8%。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张。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323.7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批发额131.8亿元,增长10.1%;零售额191.9亿元,增长18.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10.6亿美元,增长8.8%;进口1.0亿美元,下降35.9%。

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9.6亿美元,增长7.7%,加工贸易1.0亿美元,增长20.8%。国有企业出口0.8亿美元,下降12.6%;外商独资企业出口2.8亿美元,增长6.1%;集体企业出口0.6亿美元,增长111.2%;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出口6.5亿美元,增长8.7%。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有所增长,其中出口美国2.9亿美元,增长5.0%;出口欧盟2.7亿美元,增长24.6%;出口德国0.6亿美元,增长31.7%;出口荷兰0.4亿美元,增长59.0%。

实际利用外资大幅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新签利用外资合同77宗,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增长2.5%,平均每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433万美元,增加5万美元。截至2007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474家。

八、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13.1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35.2万人次,增长13.5%。其中一日游游客人数290.1万人次,增长27.2%;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45.0万人次,增长0.6%。在过夜游客中,国际游客7.5万人次,增长21.8%;国内游客237.5万人次,增长0.1%。

九、金融业

各项金融信贷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5.6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3亿元,增长2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9.4亿元,增长7.0%。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5.6亿元,增长27.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4.5亿元,增长24.4%;中长期贷款余额76.8亿元,增长24.2%。全年现金回笼1.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科技与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有所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数达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总数达80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总数达133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总数达44家。全市专利申请量935件,增长16.1%。

“普九”教育略有发展。全市小学招生人数2.94万人,同比下降3.9%,小学在校学生23.1万人,下降10.4%;普通初中招生人数5.0万人,增长1.7%,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9万人,下降1.8%。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7%,小学升学率99.51%,普通初中生升学率69.89%。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1.8万人,同比下降2.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1万人,增长8.3%;普通高中生毛入学率55.8%。

高等教育有所发展。普通大学、电视大学、党校教育、自学考试方兴未艾。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85%,电视人口覆盖率98.75%,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98.85%。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375个,同比增加9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7个,乡镇卫生院43个,妇幼保健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其他卫生机构286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5032张,增加358张,其中医院3544张,乡镇卫生院1153张,妇幼保健院283张,其它卫生机构52张。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975人,增加56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61人,注册护士214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83.9%,提高19.0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机构24个,人员262人。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92.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50平方公里。

市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到2级等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0%。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2个,总面积461.4平方公里。本年环评制度执行率100%。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人口出生率12.1‰,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6.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5.7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6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38元, 增长5.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8.0万人,同比增长6.8%;社会养老保险24.1万人,增长5.8%;工伤保险15.1万人,增长7.4%;生育保险5.8万人,增长14.7%;基本医疗保险15.0万人,增长9.2%。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5.7亿元,增长30.3%。年末全市基金余额11.0亿元,增长29.0%。

社会福利事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6间,床位1152张。敬老院52间,在院人数137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巩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扩大,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万人。城镇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