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阳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14:29 来源:阳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29次

2005年,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规划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及省长黄华华视察阳江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市委四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努力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十五”规划各项目标全面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幅创下近十年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08.1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11801元,比上年增长14.0%。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2.4:34.2:33.4转变为30.4:36.6:33.0。

价格总水平维持在可控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均上涨2.2%。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8%,居住类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衣着类下降3.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3%。

城镇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16.7万人,比上年增长1.1%。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9.8万人,增长8.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加快发展短期内后劲仍然不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招商引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社会各种矛盾和治安形势仍需改善,构建和谐阳江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2万亩,增加1.2万亩;粮食总产量76.7万吨,增加0.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1.3万亩,增加1.1万亩;蔬菜产量90.3万吨,增加2.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36.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花生产量4.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实有水果面积124.5万亩,增加1.0万亩;水果总产量28万吨,增加4.9万吨。

林业二次创业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更新和低改面积8014公顷,其中用材林6415公顷,经济林89公顷,防护林1509公顷。森林资源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覆盖率53.1%。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2.4万吨,比上年增长4.1%;禽蛋产量0.8万吨,下降4.2%。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总产值51.0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农村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化肥施用量(折纯)9.4万吨,增长5.5%;农村用电量2.8亿千瓦时,增长5.8%;全年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2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完成工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1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1%,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产值219.4亿元(按全省统一口径),增长16.2%,占工业总产值66.9%。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53.7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新开工面积237.6万平方米,增长4.7%;房屋竣工面积213.7万平方米,下降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增幅比上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8亿元,增长126.5%;更新改造投资5.6亿元,增长28.3%;房地产开发投资13.1亿元,增长4.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5万平方米,增长33.2%;商品房销售额9.3亿元,增长51.3%。

投资产业结构有新变化。第一产业(农业)投入下降,全年完成投资1.6亿元,比上年下降52.5%;第二产业投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投资37.5亿元,增长59.3%,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52.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9.6亿元,增长415.8%;第三产业投资趋缓,全年完成投资41.1亿元,增长5.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5亿元,减少37.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1.3%。其中,列入投产计划的6个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87.4%;续建的10个项目完成投资12.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7.7%。新开工的4个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8.0%。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公路26.1亿吨公里,增长15.6%;水运2.1亿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铁路0.6亿吨公里,增长20.0%。港口货物吞吐量221.5万吨,增长47.7%。全年旅客周转量36.7

亿人公里,增长10.9%。

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5万户,比上年增长12.6%;移动电话用户72.2万户,增长15.0%;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继续高速发展。年末ADSL用户3.6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县及县以上实现零售额106.2亿元,增长15.6%;县以下实现零售额52.7亿元,增长14.7%。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8亿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2.6%;其他行业零售额1.9亿元,增长1.4%。

商品流通规模加快扩张。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批发额111亿元,增长18%;零售额137亿元,增长21.1%。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出口9.1亿美元,增长8.8%;进口1.2亿美元,下降51.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出口总额中,从分类别看,一般贸易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进料加工贸易0.6亿美元,下降7.5%。从出口市场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出口香港2.7亿美元,增长3.2%;出口美国2.3亿美元,增长8.6%;出口欧盟2.1亿美元,增长22.4%;出口日本0.3亿美元,增长5.3%。从出口商品看,五金产品是出口主导产品,其中套刀0.9亿美元,下降7.0%;单支刀0.5亿美元,增长5.5%;成套餐具0.6亿美元,增长36.8%;剪刀0.6亿美元,增长15.5%;非成套餐具0.3亿美元,增长19.0%。从出口企业性质看,民营经济成为出口的主要支撑力量,全年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出口额为4.7亿美元,增长55.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51.5%。

在进口总额中,从类别看,一般贸易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5%;进料加工贸易0.2亿美元,下降7.1%。从进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口0.9亿美元,下降33.5%。

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50万美元,增长31.3%。新签利用外资合同78宗,比上年增长39.3%;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69.7%,平均每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增加71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48家。

八、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据初步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0.9亿元,增长22.9%;旅游外汇收入852.5万美元,增长7.3%。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421.1万人次,增长14.8%。其中一日游游客人数177.9万人次,增长42.6%;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43万人次,增长0.4%。在过夜游客中,国际游客4.68万人次,增长5.5%;国内游客238.5万人次,增长0.36%。全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天数349.4万人天,增长2.2%。其中国际游客9.2万人天,增长10.1%;国内游客340.2万人天,增长2.04%。

九、金融业

各项信贷业务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5.4亿元,比年初增长11.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1亿元,增长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9.9亿元,增长10.9%。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9.7亿元,增长4.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7亿元,增长0.93%;中长期贷款余额53.0亿元,增长8.2%。全年现金净投放0.7亿元。

十、科技与教育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55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7家,总数达127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50件,增长31.0%。

“普九”教育得到巩固。全市小学招生人数3.4万人,比上年下降15.9%,小学在校学生26.8万人,下降7.0%;普通初中招生人数5.1万人,增长1.9%,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4.6万人,增长0.5%。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0%,小学升学率99.9%,普通初中生升学率68.1%。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1.7万人,比上年增长25.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1万人,增长15.2%;普通高中生毛入学率58.0%。

高等教育有所发展。电视大学、党校教育、自学考试方兴未艾。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323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档案馆8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6%,电视人口覆盖率98.4%。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341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2个,乡镇卫生院43个,妇幼保健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其他卫生机构257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4440张,增加108张,其中医院2951张,乡镇卫生院1153张,妇幼保健院232张,其它卫生机构104张。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309人,增加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80人,注册护士18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45.4%,提高1.8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一年来,阳江市籍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共获金牌11枚,银牌19枚,铜牌21枚。其中国际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枚;全国比赛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19枚。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机构25个,人员25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1.0%。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92.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50平方公里。

市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级等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0%。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198.6平方公里。年内建成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93%。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1.48‰,死亡率4.97‰,自然增长率6.5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4.2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3640元,比上年增长10.0%,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增长5.0%,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5万平方米,增长33.2%;城镇和工矿区私人竣工住宅面积125.2万平方米,增长8.9%;农村私人竣工住宅面积76.4万平方米,增长21.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6.6万人,比上年增长2.6%;社会养老保险22.1万人,增长2.8%;工伤保险12.6万人,增长12.9%;生育保险5.0万人,比上年增长0.7%;基本医疗保险12.9万人,增长10.1%。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全市基金余额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间,床位1133张。敬老院52间,在院人数130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巩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扩大,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万人,比上年增加5.3万人。城镇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一些行业指标对比基期数已使用经济普查年度(2004年)调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