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河源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08:52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98次

河源市统计局

2009年3月12日

2008年,河源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注重抢抓各种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重民生保稳定,“七大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39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16.5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80亿元,增长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7%,金融保险业增长6.2%,房地产业下降6.5%,其他服务业增长13.9%。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53.4:33.2调整为13.4:54.9:31.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996美元),比上年增长8.9%。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3%。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5.31万个,从业人员28.82万人,实现税收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77亿元,增支12.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用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倍、44.5%、42.6%和20.5%。

物价持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0%。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

物价持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0%。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粮食上涨6.5%,油脂上涨22.1%,肉禽及制品上涨21.7%,鲜菜上涨15.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8%。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78.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5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8%,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发展要素制约增多;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改善民生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50.25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4.58亿元,增长11.1%;牧业产值25.52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3.07亿元,增长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2亿元,增长1.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5266公顷,比上年增加3280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26公顷,增加1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766公顷,增加9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7430公顷,增加2224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90.61万吨,比上年增加4.42万吨,增产5.1%。糖蔗产量1.58万吨,增长1.71倍;油料产量5.97万吨,增产1.7%;蔬菜产量46.29万吨,增产6.7%;水果产量20.40万吨,增产9.6%;茶叶产量0.29万吨,减产0.6%。

全年肉类总产量10.97万吨,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6.89

万吨,增长10.4%;牛肉产量0.30万吨,增长30.1%;禽肉产量

3.62万吨,下降3.1%。全年水产品产量3.43万吨,增长10.9%。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67家,本年新增17家,辐射带动挂钩农户15.3万户,户均增收2300元。

农村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用运输车4209辆,联合收割机205台,农用拖拉机1.3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3.27亿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6.51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6.6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46亿元,增

长1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69

亿元,下降0.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3.89亿元,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70.25亿元,增长21.6%;民营企业增加值81.78亿元,增长19.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54.24亿元,增长20.8%;重工业增加值129.22亿元,增长14.7%。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初具雏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360家增加到42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6家。食品饮料、矿产冶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陶瓷和医药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4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4%。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以手机为主的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70.8%。

过半主要工业产品增产。软饮料、人造板、瓷质砖、电话单机等产品产量增速超20%。铁矿石原矿量、服装、金属模具、改装汽车等产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1,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74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20.4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4.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7%和33.0%。全市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7个行业利润增幅在30%以上。

园区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市“一区六园” 规模以上工业投产项目233个,完成工业总产值达374.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7%),比上年增长19.2%;实现入库税收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1%。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19亿元,比上

年增长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73家,比上年减少1家;实现利润总额0.77亿元,下降44.2%;上缴税金0.92亿元,下降2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1.00万平方米,下降20.6%,房屋竣工面积125.24万平方米,下降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萎缩。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18亿元,比上年下降23.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2.44亿元,下降26.4%;更新改造投资12.58亿元,下降35.6%;房地产开发投资18.36亿元,下降6.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0.01亿元,下降57.5%; 商品房销售面积46.71万平方米,下降56.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95.87亿元,下降15.8%;农村投资62.95亿元,下降36.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3.34亿元,下降38.7%;非国有经济投资153.84亿元,下降21.0%。其中民营经济投资103.7亿元,下降15.3%。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额679万元,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0亿元,下降44.1%;第二产业投资70.90亿元,下降22.4%,其中工业投资70.31亿元,下降22.7%;第三产业投资102.59亿元,下降10.9%。完成基础产业投资61.99亿元,下降29.1%。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7.14亿元,下降4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8.91亿元,增长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3.18亿元,下降48.2%;城市建设投资10.37亿元,下降47.8%。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共安排89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9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行政村道硬底化建设、省道(S227、S230、S242、S341)二级公路建设、移动传输网与无线基站工程、西可通讯技术设备公司二期、龙川稔坑水电站等项目顺利建成并交付使用。农村安居工程、河源电厂、220千伏(热水、升平)输变电工程、风光水利枢纽工程、雅居乐花园、东源县东江中学等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0.2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115个。新改建四级以上公路366.8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4公里,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600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65.38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35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58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4.6万户。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2.58亿元,增长2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38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0.44亿元,增长21.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6亿元,增长6.3%;其他行业零售额0.26亿元,下降9.9%。分商品类别看(限上批发零售业),粮油类零售额增长11.2%;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8.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8.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3.5%。

商贸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2.63亿元,增长23.6%,占全部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至2008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83家,本年新增110家。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5个,比上年减少20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2亿美元,下降52.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2亿美元,增长10.1%。至2008年底止,已有香港、台湾、韩国、欧盟、拉美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来河源投资发展;全市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达78家,其中三千万美元以上的16家。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19.71亿美元,增长26.5%。其中出口额12.47亿美元,增长39.3%;进口额7.24亿美元,增长9.4%。实现贸易顺差5.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89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看:出口香港5.96亿美元,增长33.8%;出口美国3.60亿美元,增长31.9%;出口欧盟1.44亿美元,增长1.3倍;出口日本0.31亿美元,增长25.1%。全年河源对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额11.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0.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89公里,其中国道213.4公里,省道875.3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223.7公里,一级公路221.1公里,二级公路869.8公里,三级公路1056.3公里,四级公路9101公里。通车里程公路密度为89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密度为73公里/百平方公里。客货运输量(不含铁路,下同)平稳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2556万人,增长4.5%;旅客运输周转量44.41亿人公里,增长6.8%;货物运输量1237万吨,增长8.0%;货物周转量10.97亿吨公里,增长9.0%。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万吨,下降92.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4.97万辆,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私人汽车3.63万辆,增长25.2%。民用轿车保有量达1.97万辆,增长27.9%;其中私人轿车1.58万辆,增长33.9%。

邮电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8亿元,增长15.0%;电信业务总量38.88亿元,增长26.7%。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17.86万门 (包小灵通),比上年增加3.5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68.41万户(包小灵通用户),新增1.8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5.8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2.55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6.9万户,分别增加14.6万户和24.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1.7万户,比上年增加4.83万户。全市本地电话主线普及率为24.1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8.1部/百人,每百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加0.3线和7.9部。

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2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国内游客719.1万人次,增长16.3%;国际游客3.98万人次,下降5.0%。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330.05万人次,增长13.6%。旅行社组团国内游5.52万人次,下降48.0%;出境游0.36万人次,增长3.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1.02亿元,增长15.1%,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30.66万美元,下降12.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4.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14亿元,增长19.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1.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贷款增长前三位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5.52倍、1.48倍和56.8%。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6.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3亿元,增长33.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4.33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5.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3.21%,比年初下降3.84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降。全市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结益4.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3%。

证券业务量下降。全市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代理交易额153亿

元,比上年下降42.6%。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1.73亿元,下降43.0%;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9.33亿元,下降46.0%;证券投资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为3.74万户(其中B股981户),本年新增6463户,增长21.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9家,人寿保险主体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16亿元,增长17.3%,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86亿元,增长4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28亿元,增长47%。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05亿元,增长30.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3亿元,增长33%;寿险业务给付0.6亿元,增长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给付0.15亿元,增长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大中专院校19所,在校学生3.72万人,毕业生0.85万人;普通中学189所,招生6.44万人,在校学生23.92万人,毕业生6.92万人;小学1289所,招生4.20万人,在校学生28.76万人,毕业生6.3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411人;幼儿园239所,在园幼儿6.57万人。到2008年底,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57.5%提高至62.4%。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8项,比上年增加20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新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知识产权优势区域一个;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全年申请专利309件,专利授权量115件,分别增长66.1%和17.3%。全市累计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6.6亿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99家,比上年增加2家,从业人员5118人,技工贸收入15.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10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2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为417场,观众合计63万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51.84万册(件),全年总流通60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物藏品5.1万件;档案馆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文书类)7.35万卷(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6%和98.2%;有线电视用户39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万户,有线电视覆盖率和有线数字电视覆盖率分别为50%和23%;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5100万份;发行各类图书、期刊、杂志等2100种1200万册(份)。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门诊)295个,床位52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床位520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923人,其中执业医师1893人,执业助理医师1403人,注册护士284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96人;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695人;农村乡镇卫生技术人员3921人。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873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9%,自来水普及率达53.8%,受益人口140.47万人,增长8.7%。全市碘盐覆盖率为98.57%。全年无偿献血13167人次,献血量275.5万毫升,分别增长59.0%和6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5枚、银牌21枚、铜牌20枚。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251次,体育人口109.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8.5%。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80元,增长7.1%,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为1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29元,比上年增长6.7%;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437元,增长12.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为5.4%;城镇最高、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489元和3662元;农村最高、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028元和2441元,分别增长2.7%和17.6%。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4: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7%和47.9%,分别下降0.8和0.3个百分点;全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0.43平方米和29.07平方米。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057元,比上年增长9.7%。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减少到6.67万户、21.85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6.7%和6.9%。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5.22万人,比上年净增3.7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1.23万人,净增3.4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99万人,净增0.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91万人,净增3.02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520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0.79万人,净增3.0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5万人,净增8.94万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达273.6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5.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48.06万人,参合率达93.0%。城乡低保和社会福利工作得到加强。至2008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24.02万人,其中城镇3.15万人,农村20.87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1.67亿元,增长2倍。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06张,收养人员30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73.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54亿元。

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25起,比上年下降19.6%;死亡110人,受伤212人,直接经济损失482.48万元,分别下降20.9%、9.8%和25.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91起,下降12.8%;造成死亡95人,受伤211人,分别下降20.8%、9.8%,直接财产损失140.2万元,增长22.0%。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5人,减少1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80人, 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8人,分别下降33.3%、29.5%和7.8%。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控制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46.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1万人,非农业人口83.02万人,农业人口263.62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4:100(女性为100)。年末常住人口286.91万人,城镇人口占40.5%,乡村人口占59.5%。人口出生率18.06‰,死亡率6.96‰,自然增长率11.1‰。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年末耕地总资源116443公顷,本年新增1859公顷。其中,当年新开荒250.5公顷,当年建设占用、退耕还林等减少139.5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07796公顷,其中水田83694公顷,比上年分别增加2686公顷和1407公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水资源总量1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451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744毫米,比上年减少55毫米。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80.0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68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8.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生活用水1.9亿立方米,下降1.6%;工业用水5.24亿立方米,增长7.2%;农业用水11.11亿立方米,增长2.8%。全市人均用水量655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473立方米,下降1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4立方米,下降15.1%。

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56种(含亚矿种),矿产地498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8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2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共探明储量2.83亿吨。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7555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089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2.61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6%(新标准),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01%。全市已批准的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19个,全市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7.71万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5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7%。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9万公顷。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6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4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7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5.8%;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现行制度调查时期为1-11月。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所有人均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