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河源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2:08:10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14次

河源市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

2007年是河源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是注重科学发展、着力打基础谋长远的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国民经济保持稳健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依期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67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8亿元,增长11.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51.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5%。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1862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563美元),比上年增长19.9%。

财政收支稳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92亿元,增长26.4%。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1.0%、32.9%、52.1%、65.9%和74.8%。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71.4万人,比上年增长2.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其中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比上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涨幅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消费品价格上涨5.5%。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上涨10.7%、6.1%、5.4%、2.5%、1.7%和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0.7%和0.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油脂上涨26.3%,肉禽及制品上涨24.5%,鲜蛋上涨21.1%,蔬菜上涨1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9.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重,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鸦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鸦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鸦市场物价持续上扬,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趋缓,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47.42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5.91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23.53亿元,增长8.2%;渔业产值2.78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亿元,增长7.6%。全年粮食总产量110.87万吨,增长4.8%;肉类总产量9.34万吨,增长7.6%,其中猪、牛、禽肉产量分别增长5.4%、10.0%和11.3%;蔬菜产量75.83万吨,增长6.3%;水果产量32.20万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3.91万吨,增长3.5%。

农业结构不断调优。全年稻谷播种面积221.78万亩,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66.11万亩,增长2.2%;甘蔗种植面积1.46万亩,增长8.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7.40万亩,增长3.8%。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涌现出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2007年,全市新增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25家,全市现有150家农业龙头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辐射带动挂钩农户14.63万户,户均增收2226元。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用运输车3714辆,联合收割机847台,农用拖拉机1.33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2.88亿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6.24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1.06万亩,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44亿元,增长3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15亿元,增长16.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2.15亿元,增长4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56.22亿元,增长40.4%;民营企业增加值63.13亿元,增长46.5%。轻工业增加值49.28亿元,增长52.9%;重工业增加值99.17亿元,增长33.1%。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286家增加到37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6家。食品饮料、矿产冶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陶瓷和医药制造等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29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2%。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手机产业产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产。软饮料、服装、水泥、制冷空调设备、电话单机产品的增速超30%。铁矿石原矿量、化学纤维、人造板、中成药、塑料制品、瓷质砖、金属模具等产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7.2,比上年提高12.8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实现利润14.66亿元,实现利税25.50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5.1%。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利润增幅在40%以上。

园区工业加快发展。全市“一区六园” 工业投产项目达198个,完成工业总产值达30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5%,实现入库税收4.61亿元,增长29.9%,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施工建筑企业68家,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增长1.2倍?鸦上缴税金1.18亿元,增长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2.02亿元,增长32.7%;更新改造投资19.54亿元,增长14.8%;房地产开发投资19.58亿元,增长22.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1.6亿元,增长1.1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6.34万平方米,增长39.3%。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从三次产业看,三大产业投资同步增长。第一产业投资6.63亿元,增长30.1%;第二产业投资93.28亿元,增长42.9%,其中工业投资91.09亿元,增长43.1%;第三产业投资133.05亿元,增长24.6%。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国有经济投资39.12亿元,下降9.7%;非国有经济投资193.83亿元,增长44.8%。其中民营经济投资121.9亿元,增长34.5%。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安排49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66.7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东源县仙塘东江大桥、河源大道小江桥至白岭头路段、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龙川县景旺电子厂、源城区文昌学校、市技工学校(二期)等项目顺利建成并交付使用。河源电厂、市人民医院新院、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东源县青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33.2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362个。改造县乡公路75公里,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900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32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6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42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52万户。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幅比上年快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6.27亿元,增长27.3%;农村零售额37.79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业14.24亿元,增长39.0%;零售业77.05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12.48亿元,增长17.6%。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所占比重上升。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39亿元,增长28.2%,占全部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8.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55亿元,增长4.0%;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零售额0.14亿元,增长73.3%;汽车类零售额1.35亿元,增长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45亿元,增长6.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13亿元,增长33.0%。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至2007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27家,本年新增40家。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5个,比上年增加24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62亿美元,下降8.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2亿美元,增长22.6%。至2007年底止,已有香港、台湾、韩国、欧盟、拉美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来河源投资发展?鸦全市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达15家。

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5.57亿美元,增长56.3%。其中,出口额8.95亿美元,增长60.6%;进口额6.62亿美元,增长50.9%。实现贸易顺差2.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4亿美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04亿美元,增长25.4%;加工贸易出口7.91亿美元,增长66.7%。从经营主体看:“三资”企业出口7.70亿美元,增长58.9%;私营企业出口0.22亿美元,增长17.7%。从出口产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4.93亿美元,增长8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06亿美元,下降95.7%。从出口市场看:出口香港4.46亿美元,增长83.2%;出口美国2.73亿美元,增长50.1%;出口欧盟0.63亿美元,增长23.8%;出口日本0.25亿美元,增长17.7%。全年河源对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额8.0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522公里,其中国道213公里,省道875公里;按公路等级分?押高速公路224公里,一级公路207公里,二级公路833公里,三级公路1060公里,四级公路8486公里。客货运输量(不含铁路,下同)平稳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2445万人次,增长7.0%;旅客运输周转量41.58亿人公里,增长6.7%;货物运输量1145万吨,增长7.0%;货物周转量10.07亿吨公里,增长7.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40.61万吨,增长7.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4.11万辆,增长21.6%,其中私人汽车2.90万辆,增长25.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0.92亿元,增长13.8%;通信业务总收入10.72亿元,增长18.0%。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14.28万门(包小灵通),比上年增加1.4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6.30万户(包小灵通用户),新增3.99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2.62万户,分别增加52万户和17.5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6.87万户,比上年增加2.09万户。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3.7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0.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加1.4部和6.0部。

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22.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内游客618.09万人次,增长24.5%;国际游客4.19万人次,增长4.8%。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90.48万人次,增长12.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94亿元,增长20.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13亿元,增长20.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68万美元,增长2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86.55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57亿元,增长21.0%;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87.67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74.02亿元,增长33.0%。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52亿元,增长32.1%。贷款增长前三位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分别增长2.67倍、1倍和80.6%。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7.39亿元,比年初增加13.88亿元,增长1.03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3.58亿元,增长1.04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32%,比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降。

证券业务量创历史新高。全市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成交总额达266.78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倍。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3.03亿元,增长1.83倍;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14.54亿元,增长2.64倍;证券投资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为3.09万户(其中B股971户),本年新增1.08万户,增长53.7%。

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6亿元,增长35.2%,人身险保费收入2.82亿元,增长47.6%。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58亿元,增长88.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04亿元,增长42.5%;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55亿元,增长4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大中专院校16所,在校学生3.10万人?鸦普通中学186所,在校学生22.9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57.4%提高至61.84%;小学1327所,在校学生31.1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3%;幼儿园234所,在园幼儿6.32万人。全市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1919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为66.3%。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较快发展。当年参加成人高考人数为2749人,当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达9241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1400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经费1.45亿元,全市享受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的学生达到41万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58项,比上年增加16项?鸦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签订技术合同8个,合同成交金额18.4万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86件,专利授权量98件,分别增长36.8%和1.4倍。全市累计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7家,比上年增加8家,从业人员6846人,技工贸收入21.3亿元,增长16.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现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10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2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为429场,观众合计94万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48.6万册(件),全年总流通60.2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物藏品5.1万件;档案馆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文书类)341卷(件);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8%,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有线电视覆盖率30.8%。新闻出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共出版发行各类报纸2种,2319.3万份;发行各类图书、期刊、杂志等2100种1500万册(份)。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门诊)30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91人,其中:执业医师1762人,执业助理医师1364人,注册护士2652人;卫生机构床位4664张,其中医院2261张,卫生院19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66张、医生1.12人。医疗机构全年诊疗病人601.3万人次。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872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9%,自来水普及率达49.1%。全市碘盐覆盖率为96.8%。全年无偿献血8473人次,献血量200.67万毫升,分别增长21.4%和23.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4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16次,体育人口12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4.4%。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3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2%和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和3.8%。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04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由上年末的4.51万户、22.85万人减少到3.48万户、17.67万人,分别下降22.8%和22.7%。

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53元,增长3.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092元,增长11.8%;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84元,增长6.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27元,增长1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5%,上升3.0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辆,家用电脑55台。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增加4.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931元,增长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2%,上升0.7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2台,移动电话138.2部,冰箱18.2台,空调器12.4台。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8.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7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4万人,比上年净增2.43万人,月人均养老金620元,增长2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2万人,净增0.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89万人,净增1.9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440元/月。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75万人,净增1.8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5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达198.49万人,本年新增42.8万人,覆盖率(占常住人口)达95.7%。城乡低保和社会福利工作得到加强。至2007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1.16万人,其中城镇2.16万人,农村9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5500万元,增长25.1%。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903张,收养各类人员220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26.3%。

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80起,比上年下降23.1%;死亡139人,受伤235人,直接经济损失659.58万元,分别下降7.9%、40.2%和上升57.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19起,下降22.6%;死亡120人,受伤234人,直接经济损失114.91万元,分别下降11.8%、38.6%和27.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2人,下降26.3%;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95人,与上年持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78人,减少0.83人。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35.43万人,比上年减少5.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0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4.2%;农村人口254.3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为75.8%。人口出生率为17.14‰,死亡率10.17‰,人口自然增长率6.98‰,比上年下降2.6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女性为100)。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5.2岁。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年末耕地总资源114584公顷,当年新开荒等增加644公顷,当年建设占用、退耕还林等减少846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202公顷。其中,生态退耕88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49公顷,建设占用耕地505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05110公顷,其中水田82287公顷,比上年分别增加1636公顷和864公顷。

全市水资源总量1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354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668毫米,比上年减少565毫米。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74.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17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8.4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生活用水1.93亿立方米,增长11.6%;工业用水4.89亿立方米,增长24.4%;农业用水10.81亿立方米,下降3.7%。全市人均用水量657立方米。全年曾有7.21万人口、2.18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56种,矿产地262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矿产地122处。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5种,地热水矿产1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共有矿产地8处,共探明储量2.3亿吨。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造林面积38272公顷,迹地更新面积654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659.34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4%(新标准),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已批准的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19个,全市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7.71万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5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7%。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9万公顷。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30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4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2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9分贝,符合国家标准。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