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惠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50:32 来源:惠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63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中国加入世贸和惠州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掀起建设经济强市和文明城市的热潮,努力扩大内需,开拓外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超额实现了全年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4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0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3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6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构成为13.9:57.7:28.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51元,比上年增长9.1%。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3.3%,衣着价格上升3.2%,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4.7%,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0.2%。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2%。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6.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74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47.43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7.4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退出工作进展顺利,下岗职工通过劳动力市场再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年末止累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市场价格持续回落,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劳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居民的城市意识水平仍需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虽有所减少,但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2.33万亩,比上年减少33.61万亩,减少12.6%,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为149.0万亩,减少11.7%;全年粮食总产量81.8万吨,比上年减少11.9%,其中水稻产量64.1万吨,减少15.9%,优质稻产量为53.1万吨,比上年减少16.9%。

主要经济作物中,花生、水果、蔬菜增产,大豆减产。花生总产量6.91万吨,比上年略增0.2%;蔬菜总产量196.04万吨,增长18%;水果总产量27.12万吨,增长36.8%;大豆总产量1.48万吨,减少6.9%。

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905公顷,比上年增长54.4%。目前,全市林业用地绿化率90.4%,森林覆盖率59.3%。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4.97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猪肉产量9.72万吨,增长12.4%。水产品产量15.61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17万吨,减少2.2%;海水产品产量8.45万吨,增长27%。

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稳定。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9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化肥施用量(折纯)7.8万吨,减少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3万公顷,减少0.5%;农村用电量76815万千瓦小时,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190.94亿元,增长19.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92.96亿元,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97.98亿元,增长32.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67.43亿元,增长16.4%;集体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减少4.3%;以“三资”工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81.53亿元,增长20.2%。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2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37.9%。激光视盘机323.07万台,比上年增长58.8%;微型计算机66.35万台,增长2.5倍;录音机846.72万台,增长56%;移动电话机522.44万部,增长2.8倍;组合音响1398.29万台,增长38.6%;摩托车11.74万辆,增长26.5%。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1.72亿元,增长33.7%;集体经济投资22.84亿元,增长1.9%;居民个人投资10.17亿元,增长9.9%。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41.72亿元,增长30.6%;更新改造投资13.12亿元,增长26.8%;房地产开发投资15.88亿元,增长49.1%。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投资2.59亿元,比上年减少0.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1%下降到2.5%;第二产业投资47.33亿元,增长30.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3.1%上升到45.2%;第三产业投资54.81亿元,增长20.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3.8%下降到52.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基本顺利。数码街、火车北站广场及鹅岭南路、惠州大道一、二期工程等10条道路建设工程己建成交付使用,梅湖污水处理厂及集污管道工程基本完工,惠澳铁路、京九铁路复线己全线铺轨,广惠高速和惠河高速公路己基本完成全线路基工程和桥梁工程、惠州大堤加固工程、惠州学院图书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己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市体育馆、市图书馆、南出口路改造工程、仲恺大道整治工程及一批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市内程控交换机299.93万线/年;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96公里;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72.3万千伏安;电力电缆8350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238公里;新建公路桥梁220米;改建公路32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保持稳定。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4.07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2%。其中,公路26.58亿吨公里,增长2.4%;水运5.89亿吨公里,增长2.3%;航空87.02万吨公里,减少19.4%;管道11.59亿吨公里,增长13.2%。完成旅客周转量23.81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1.6%。其中,公路23.48亿人公里,减少1%;水运0.16亿人公里,增长76%;航空0.16亿人公里,减少66.9%。货物吞吐量955.63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惠州荃湾港货物吞吐量910.13万吨,增长1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2.6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28.3万门,长途电话业务电路4.62万路。固定电话用户89万户,比上年增长20.9%;移动电话用户118.05万户,增长36.6%;无线寻呼用户8.53万户,减少58.8%。全市电话普及率73.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0部。互联网用户达到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近2倍。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23亿元,增长1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78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96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27.45亿元,增长13.7%;制造业零售额4.74亿元,减少26.3%。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增幅较大。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6.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1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出口总额58.9亿美元,增长20%,进口总额53.36亿美元,增长36.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61亿美元,增长56%;“三来一补”出口11.7亿美元,增长5.5%;“三资”企业出口44.58亿美元,增长22.7%。

利用外资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78宗,比上年增加132宗,增长29.6%;协议合同外资金额15.46亿美元,增长15.3%;实际利用外资13.26亿美元,增长12.4%。截至2002年底,累计执行利用外资合同共7524宗,比上年末增加469宗,增长6.6%。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60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接待过夜旅游者301.14万人次,增长21.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30.23万人次,增长8.9%;港澳同胞18.83万人次,增长3.5%;台湾同胞5.37万人次,增长5.3%。全年旅游总收入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404万美元,增长14.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加大对金融的监管和调控力度,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5亿元,增长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9.03亿元,增长1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9.11亿元,增长16.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6.01亿元,减少6.1%;中长期贷款余额107.18亿元,增长62.8%。全年现金净回笼8.14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99亿元。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各类保险承保总额7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保费收入5.83亿元,增长3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4亿元,增长13.6%;人身险保费收入3.49亿元,增长6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9亿元,增长27.6%。其中财产险赔款1.3亿元,增长27.5%;人身险赔款及给付0.69亿元,增长27.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有所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列入市以上星火和火炬项目2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代理专利申请708项,获授权专利443项。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1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96万人,增加0.3万人。全市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科技机构28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47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6人;科技经费总收入2493万元,科技经费支出1801万元。全年新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4份,合同金额1515.75万元。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0亿元。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全年参加科协各类活动3.56万人次。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的服务取得新进展。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考入大专以上学生6494人,比上年增加600人,增长10.2%;考入中专5852人,增加1611人,增长38%。各类学校招生19.51万人,比上年增长8.3%;在校学生66.18万人,增长3.4%。其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36万人;普通中学学校18.84万人;农、职业学校0.5万人;技工学校0.14万人;小学36.0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07万人;成人中等教育学校0.23万人;幼儿园6.9万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学龄儿童35.13万人,入学儿童35.07万人,入学率99.8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小学学生辍学率0.02%;普通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5%,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2.5%;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69.72%。全年教育经费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6.08亿元,增长36.8%。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档案馆6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5座,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的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76%;拥有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2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6.1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6.9%。全市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其中影剧院9个。全年出版报纸591.7万印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5个(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下同),病床位687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9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566人,注册护士3386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501人。妇幼卫生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548人。初级卫生保健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86个,病床位2609张。全市有35个医院被评为爱婴医院。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本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99枚。其中获国家赛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8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市得到广泛贯彻实施,第八套广播体操普及推广,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38次,参赛运动员2.68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2年大力实施《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和《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98人。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81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140.58平方公里。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5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0.2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环境保护继续加强。2002年我市进一步巩固“四块金牌"成果,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荣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继续实施两江四岸综合整治工作,对两江堤坝违章建筑进行整治,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启动道路畅通工程,改造道路环境,对市区主要街道进行“穿衣戴帽”,改善城市景观景色。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梅湖水质净化中心及集污管道工程、西湖北丰湖整治工程基本完工。酸雨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83.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02万人,占38.5%;农业人口174万人,占61.5%。全市男性人口为144.29万人,占50.98%;女性为138.73万人,占49.02%。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54万人,出生率为9.16‰;死亡人口1.2万人,死亡率为4.27‰;全年净增人口1.3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88‰,下降0.51个千分点。

职工队伍继续壮大,工资收入稳定增加。年末全市在岗职工47.43万人,比上年增加4.71万人,增长11%;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2.3亿元,增长17.2%;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收入11318元,比上年增加836元,增长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1.04元,比上年增加676.51元,增长6.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3元,比上年增长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累计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员达36.83万人,比上年增长2.6%;有41.31万职工和4.2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29.39万职工和3.34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37.7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全年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89个,床位2027张,收养970人。全市已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全部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险网络,社会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5.35万人。优抚安置工作有所加强,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