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肇庆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45:07 来源:肇庆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49次

肇庆市统计局

(2006年4月10日)

2005年,我市各地、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新肇庆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45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6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1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增加值95.61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195.79亿元,增长16.1%。三大产业比例为31.2:25.6: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19.6%,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17.2%,房地产业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2%,其他服务业增长13.9%。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1.5%。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2%,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2.4%。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5.2%,居住类上升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3.7%,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持平。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52.75万人,增加2.26万人;第三产业66.55万人,增加1.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7%,比上年下降0.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工业经济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招商引资竞争激烈;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获利减少;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2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7.04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稻谷播种植面积251.67万亩,增长1.2%。糖蔗种植面积下降3.4%;药材种植面积增长23.6%;水果种植面积99.78万亩,增长10.3%。

全年粮食总产量127.99万吨,下降0.3%,其中稻谷产量108.71万吨,下降0.4%;糖蔗产量17.98万吨,增长8.5%;蔬菜产量224.04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59.42万吨,增长15.8%,其中柑桔橙产量31.32万吨,增长21.9%。

全年肉类总产量37.8万吨,增长4.4%。其中猪肉产量25.8万吨,增长4.0%;禽肉产量10.88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3.52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6200吨,增长21.0%。全年水产品产量30.03万吨,增长6.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3.7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1%;农村用电量7.22亿千瓦时,增长14.7%;化肥施用量(折纯)14.27万吨,增长2.5%;有效灌溉面积105.28千公顷,下降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8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94亿元,增长24.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8.87亿元,增长16.1%;民营工业总产值162.96亿元,增长29.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132.25亿元,增长24.0%;重工业总产值187.69亿元,增长26.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69.09亿元,增长9.4%;集体企业总产值4.13亿元,下降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143.32亿元,增长2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83.14亿元,增长22.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70%,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9.98亿元,增长23.5%;产品销售率97.9%;实现税利总额17.52亿元,增长17.0%,其中利润总额6.64亿元,增长8.9%。

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11个,比上年增长8.8%。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7万平方米,增长18.7%;房屋竣工面积175万平方米,增长19.9%。全年完成建筑总产值37.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19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投资17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5.32亿元,增长37.0%;更新改造投资10.76亿元,下降7.5%;房地产开发投资21.30亿元,增长21.8%;农村非农户投资33.78亿元,增长60.7%;农村私人投资12.03亿元,增长6.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9.95亿元,增长25.7%;商品房销售面积104.57万平方米,增长18.8%;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907元/平方米,增长5.8%。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二产业投资63.81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投资55.25亿元,增长15.2%。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48.98亿元,增长13.3%;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投资6.74亿元,增长7.4%;建筑业投资6.38亿元,增长6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4.13亿元,增长116.8%;教育投资4.38亿元,增长8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29亿元,增长36.1%。

全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3.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1.08亿元,增长18.7%;县以下零售额51.21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餐饮业零售额21.83亿元,增长14.4%;其他行业零售额0.02亿元,下降16.5%。分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5.17亿元,增长57.3%;汽车类零售额3.85亿元,增长77.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4.48亿元,下降4.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0.69亿元,下降1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48亿元,下降26.4%;日用品类零售额0.63亿元,下降11.3%;金银珠宝类零售0.43亿元,增长66倍。

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3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79.6%,其中批发额222.60亿元,增长1.5倍。

年末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5家,实现成交额7.76亿元,比上年下降32.1%。全市共有连锁企业4家,分店244家,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2.90亿元,增长21.4%。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2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出口额14.16亿美元,增长14.2%。实现贸易顺差6.5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0.79亿美元。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7.25亿美元,增长21.1%;加工贸易出口6.90亿美元,增长7.7%。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4.43亿美元,增长5.2%;三资企业出口8亿美元,增长10.8%;民营企业出口1.73亿美元,增长78.5%。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5.9亿美元,增长8.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亿美元,下降5.0%;服装、纺织品出口1.4亿美元,增长2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合同254个,比上年增长38.8%,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3.48亿美元,增长58.5%,其中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27个,投资总额达到5.9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0.91亿美元。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增长2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中,第一产业吸引合同外资额0.20亿美元,第二产业吸引合同外资额7.25亿美元,第三产业吸引合同外资额1.72亿美元,分别占新批合同外资额的2.3%、82.7%和1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1%。其中铁路0.60亿吨公里,增长42.9%;公路18.35亿吨公里,增长20.3%;水运6.53亿吨公里,增长17.9%。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19.65万吨,增长21.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96.47万吨,增长75.0%。集装箱吞吐量133.18万吨,增长47.8%,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1.49万吨,增长88.7%。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5.86亿人公里,增长13.9%,其中铁路0.46亿人公里,增长18.6%;公路25.03亿人公里,增长13.8%;水运0.37亿人公里,增长10.1%。

全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1万辆,比上年增长24.5%。其中,私人汽车4.41万辆,增长28.9%。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2亿元,增长4%。其中邮政1.16亿元,下降5.7%;电信20.84亿元,增长4.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年末达到9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年末达到150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15万户。

全市城市住宿设施接待旅游者人数512.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11.46万人次,增长1.9%。组团国内游20万人次,增长5.4%;出境游5.7万人次,增长4.6%。全年旅游总收入41.27亿元,增长17.2%。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8.1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25亿元,增长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93亿元,增长2.0%。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9.43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8.66亿元,下降2.2%;中长期贷款余额99.08亿元,下降23.7%。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8.10亿元,比年初增加2.77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6.07亿元,比上年下降19.6%。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3.24亿元,增长1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高等院校共招收本、专科生1.10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7万人,增长15.4%。高等院校在校生2.90万人,增长21.6%;高等院校毕业生0.5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2.32万人,增长12.7%;在校生6.00万人,增长16.7%。普通高中招生2.23万人,在校生5.77万人,毕业生1.31万人。全市初中招生6.99万人,在校生20.40万人,毕业生6.7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42万人,在校生47.1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2%。幼儿园在园幼儿6.21万人。

全市有科技活动机构5个,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0个。拥有民营科技企业99家,从业人员1.51万人,技工贸收入35.76亿元。全年获省级科技奖励成果6项,市级科技奖励成果98项。通过市级鉴定的科技成果120项。全市申请专利量303件,专利授权量187件。列入省级及省以上的重点新产品22项,其中国家级3项。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增长27%;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6家,市级43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2.34亿元,增长3.3%。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8634万元。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份,合同成交金额241.43万元,增长123.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3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08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年组织送戏下乡797场,送电影下乡4960场,送书下乡4.76万册。市、县、镇文化广场61个。县及县以上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达90.6万册。博物(纪念)馆8个,电影、影剧院12间。

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36%,电视人口覆盖率97.66%,接收有线电视总人口达41.91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11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144个,卫生防疫站和防治机构7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697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96人,其中执业医师4038人,注册护士3946人,卫生防疫防治人员478人,卫生监督人员90人。已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个,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890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0%,自来水普及率88.89%。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8.98/10万,全年无偿献血23420人次。

全市体育健儿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勇夺13枚金牌,成绩名列全省第二名、地级市第一名,刘海涛个人夺得5枚金牌,成为全运会上夺金牌最多的运动员。2005年,肇庆再次荣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苏烔川等6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年全市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或比赛463次,参与人数达210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67.60万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6.48万人,比上年增加2.4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5.89‰。

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97元,比上年增长9.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增长5.0%;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02元,增长7.3%。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11.4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00.76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39.0万人,比上年增长25.4%;失业保险26.73万人,增长0.9%;医疗保险29.66万人,增长3.9%;工伤保险19.29万人,增长15.0%;生育保险17.66万人,增长4.7%。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8.9亿元,增长16.4%;年末基金累计结余10.69亿元,增长21.4%。

全年全市共投入救灾款0.47亿元,恢复住房0.17万户。全市已保五保对象1.44万人。到2005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城镇0.9万人,农村5.4万人。共发放低保救助金0.23亿元,医疗救助金193万元。全市共接待求助人员1240人,实际救助998人。全市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91亿元,筹集福利资金0.08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308.48公顷,增加380.93公顷,当年净增加耕地72.45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实际占用耕地168.0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79.23公顷。

全年平均降雨量1840毫米,比上年增加40.7%。灰霾天气日数30天,同比下降33%;年日照时数1319.5小时,比正常年份减少24%,比上年减少20%。全年全市人工增雨总量3亿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60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计3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14种,水气矿产2种。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1267.1万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3个。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136.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2个,面积85.2平方公里。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3项,处理能力11万吨/日。发放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1213份。

全市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45017公顷。生态示范区5个,总面积731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建成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100%。

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面积20059公顷;义务植树514.9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3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5.1%。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建立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38238.7公顷,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6%。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