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肇庆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44:42 来源:肇庆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22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狠抓落实、推进改革、注重效益,实现了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54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04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95.51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01.96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9.0%,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3.2%,衣着类价格上升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5.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升0.1%,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7%,居住类价格上升2.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2%。

劳动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4.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2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19.62万元,增加6.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工业比重仍然较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活力有待增强;大项目拉动尚不明显,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渠道不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低收入的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86.1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农作物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1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0%。糖蔗种植面积2.34千公顷,下降5%;油料种植面积26.56千公顷,下降0.7%;蔬菜种植面积82.23千公顷,下降0.7%。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28.38万吨,增长3.1%。糖蔗产量16.57万吨,下降14.6%;油料产量7.03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214.79万吨,下降0.7%;水果产量51.32万吨,增长9.9%,其中柑桔产量23.33万吨,增长18.8%。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完成荒山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面积21.54千公顷,其中宜林荒山造林3.56千公顷。营造防护林1.31千公顷。义务植树51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7.4%。畜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6.25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猪肉产量24.85万吨,增长6.4%;禽肉产量10.22万吨,增长11.8%。水产养殖面积29.32千公顷,下降2.5%,水产品产量28.14万吨,增长3.8%。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2.7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8%;农村用电量6.3亿千瓦时,增长9.5%;化肥施用量(折纯)13.93万吨,增长1.2%;有效灌溉面积107千公顷,增长0.1%。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4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工业增加值172.68亿元,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8.47亿元,增长19.5%;工业增加值127.40亿元,增长18.9%。民营工业总产值341.45亿元,增长19.9%。工业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18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3.9,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5.21亿元,增长21.4%;产品销售率97%,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利总额23.59亿元,增长14.4%,其中利润总额10.25亿元,增长18.1%;税金总额13.34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35亿元,增长29.0%;实现税利总额6.94亿元,增长18.2%。工业用电量27.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68亿元,增长51.5%;更新改造投资11.62亿元,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17.49亿元;增长6.1%。全年施工项目529个,增长13.3%,其中新开工项目28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57个。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在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5亿元,增长322.5%;第二产业投资53.9亿元,增长45.1%。其中工业投资49.80亿元,增长43.3%;第三产业投资48.0亿元,增长25.6%。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7.41亿元,增长9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09亿元,增长28.7%;教育投资2.35亿元,增长3.9%。重点建设项目未完成年计划。全年83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8.07亿元,为年计划30.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8.15亿元,增长14.3%;县以下零售额75.76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28.44亿元,增长14.7%;其他行业零售额0.78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回升,全年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8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实现利润总额2.06亿元,增长2.7%。分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1.7亿元,增长9.2%;汽车类零售额3.4亿元,增长30.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9亿元,增长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0.62亿元,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55亿元,增长14.6%;日用品类零售额0.68亿元,增长9.7%;金银珠宝类零售0.55亿元,增长52.3%;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3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批发额149.02亿元,增长1.3%。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9.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总额12.40亿美元,增长12.9%;进口总额6.63亿美元,增长42.9%。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99亿美元,增长8.0%;加工贸易出口6.41亿美元,增长17.4%。从出口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4.21亿美元,下降12.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22亿美元,增长25.0%;民营企业出口0.97亿美元,增长145.4%。按出口产品结构分,机电产品出口5.46亿美元,增长12.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3亿美元,增长21.5%。实际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183宗,增长26.2%;合同投资总额9.17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为5.53亿美元。全年新批总投资和净增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26宗,增长52.9%,项目合同外资额3.4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82亿美元,增长114.3%。截至2004年底,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78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其中铁路0.42亿吨公里,增长5.6%;公路15.25亿吨公里,增长8.6%;水运5.54亿吨公里,增长6.6%。港口货物吞吐量428.66万吨,增长12.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5.13万吨,增长11.1%。集装箱吞吐量90.32万吨,增长9.2%;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0.13万吨,增长7.8%。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2.71亿人公里,增长5.0%。其中铁路0.39亿人公里,增长24.7%;公路21.99亿人公里,增长5.2%;水运0.33亿人公里,下降14.5%。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1.17亿元,增长10.8%。其中邮政1.23亿元,增长11.8%;电信19.94亿元,增长10.8%。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38万户,年末达到8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年末达到134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27.81万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47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国际游客11.25万人次,国内游客462.51万人次,分别增长10.9%和10.2%。组团国内游19.05万人次,增长39.1%;出境游1.44万人次,下降25%。全年旅游总收入35.21亿元,增长16.7%。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4.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5.45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3.06亿元,增长14.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7.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56亿元,下降4.3%;中长期贷款余额118.46亿元,增长19.9%。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7亿元,增长17.0%;人身险保费收入5.58亿元,增长10.3%。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75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88亿元,增长15.1%;人身险给付支出1.87亿元,增长2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招收本、专科生1.00万人,比上年增长50.7%。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67万人,增长138.5%;成人高校本、专科招生0.33万人,下降13.8%。在校本、专科2.38万人,增长38.4%;毕业生0.2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生1.62万人,增长66.2%;成人高校本、专科生0.76万人,增长2%。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20万人,增长3.4%;在校生5.26万人,增长15.2%;毕业生1.23万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04万人,在校生4.97万人,毕业生1.24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29万人。全市初中招生6.76万人,在校生20.48万人,毕业生6.4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29万人,在校生43.3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幼儿园在园幼儿10.54万人。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全市有科技活动机构17个,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5个。拥有省级、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7家,从业人员1.09万人,技工贸收入27.46亿元。全年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105项,其中获省级科技奖励成果6项。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119项。全市共申请专利343件,获得专利授权19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2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9家,增长34.8%;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1家,市级3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0.06亿元,增长7.0%。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7份,合同成交金额195.3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2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08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年组织送戏下乡744场,送电影下乡7613场,送书下乡5.85万册。市、县、镇文化广场59个。县及县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达79.3万册。博物(纪念)馆8个,电影、影剧院10间。全年出版报纸2898.6万份,各类期刊237.5万册,图书9.85万册。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0%,电视人口覆盖率98.1%,接收有线电视总人口达44.7万户。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11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146个,医院床位6696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43个,床位5047张;卫生院103个,床位1649张。全市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8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42人。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自来水普及率达87.5%,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84.0%和48.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为84.7%。全年无偿献血2.6万人次。体育事业再创辉煌。2004年,我市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荣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4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3人获得名次,其中运动员冼东妹勇夺52KG级女子柔道金牌,实现了肇庆市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我市参加13个项目省少年锦标赛,9个项目夺取团体总分全省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其中赛艇、拳击2个项目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889.5万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1个。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128.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2个,面积85.2平方公里。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项,处理能力5万吨/日。发放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1365份。全市自然保护区76个,总面积17.7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0%。生态示范区5个,总面积731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建成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稳步下降。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评估,全市人口出生率11.21‰,死亡率5.22‰,自然增长率5.99‰,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4.05万人,比上年增加1.4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1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40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914元,增长14.1%。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415.67万平方米,其中,城镇竣工住宅面积94.0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21.64万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31.09万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4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6.7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8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7.1亿元,增长13.0%;年末基金累计结余8.81亿元,增长19.5%。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14个,床位4700张,收养366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9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604个。全市共有97个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为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5.25万人,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0.97万人,农村4.28万人;发放低保金2160.7万元,增长1.0%。其中城镇665.5万元,农村1495.5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肇庆市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