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肇庆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40:55 来源:肇庆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59次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0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构成为28.2:35.7:36.1。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2.5%,衣着类价格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2.7%,居住类价格上升3.3%。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3.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其中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4.75万人,减少1.2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2.60万人,减少0.41万人。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714人,比上年末下降15.1%。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实现就业或得到安置1.59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9%。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林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加大,更新改造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发建设工业园,培植新的工业增长点。以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效益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减少,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不理想;农民增收不多,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不够平衡。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减粮食播种面积19.5万亩,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分别比上年增长8.4%、9.5%和7.0%。全市农业总产值169.72亿元,增长7.2%,农业增加值117.05亿元,增长6.5%。

林业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面积35.58万亩,完成义务植树688万株,栽植率、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96.0%、92.6%、66.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8.26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4.73万吨,增长12.4%;有效灌溉面积16.45万亩,增长0.1%;农村用电量4.7亿千瓦时,增长1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581.7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增加值135.11亿元,增长7.5%。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01.87亿元,增长8.2%。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市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7.41,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7.44亿元,下降21.0%,其中利润总额为6.41亿元,下降39.9%;亏损总额为3.12亿元,上升29.5%。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利税8120万元,增长1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4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94亿元,下降9.7%;更新改造投资9.18亿元,增长51.4%;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82个,增长5.5%,其中新开工项目224个,下降10.4%。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2.1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原材料工业投资4.97亿元,下降15.5%;能源工业投资4.77亿元,增长4.8%;交通运输业投资5.30亿元,增长42.4%;邮电通信投资1.79亿元,增长20.9%。

重点建设项目未完成年计划,全市大中型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6.91亿元,完成年计划75.0%。

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8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发电机组容量2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的变电设备能力3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32公里,化学纤维4500吨/年,棉印染10005万米/年,新建改建公路176公里,肇庆大桥长度2443米/座,程控电话交换机27万线。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1.60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5.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其中,铁路1.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公路26.18亿吨公里,增长2.9%;水运8.23亿吨公里,增长3.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8.9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1%。其中,铁路0.92亿人公里,下降1.1%;公路36.34亿人公里,增长8.9%;水运1.67亿人公里,下降2.3%。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5.0万吨,下降28.6%。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新增电话用户28.1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0.21万户。年末电话用户达100.37万户,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6.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39万户。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6万门,移动电话网络容量达66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5.8部。全市互联网注册用户5.8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零售额82.32亿元,增长12.8%,农村零售额57.52亿元,增长7.6%。私营及个体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零售额分别为74.98亿元和9.11亿元,分别增长14.0%和42.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零售额22.78亿元,下降1.3%;集体经济零售额10.37亿元,下降3.7%;港澳台投资及其他经济零售额22.60亿元,增长11.8%。

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5.79亿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额19.82亿元,增长15.0%;其他行业零售额24.23亿元,增长6.0%。

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受国际经济放缓影响,进出口贸易略有下降。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1.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7.62亿美元,增长3.0%;进口3.82亿美元,下降7.0%。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25亿美元,增长3.2%;加工贸易出口4.37亿美元,增长2.8%。机电类产品出口3.02亿美元,下降12.5%,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46.6%下降至39.9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签订合同外资额1.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4.76亿美元,增长7.5%。截至2001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1183家。

旅游业有新发展。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全国首家荣获ISO14000国家示范区称号的重点风景名胜区。节假日旅游火爆,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8.0%。旅游外汇收入6270万美元,增长0.1%。全市城市接待旅游者人数428.12万人次,增长10.0%。其中国际游客14.26万人次,下降10.2%;国内游客413.86万人次,增长10.9%。国内游中,旅行社组团人数12.15万人次,增长45.9%。

八、金融和保险业

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4.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81亿元,增长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27亿元,增长8.2%。各项贷款余额221.36亿元,增长9.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90亿元,增长1.5%;中长期贷款余额69.40亿元,增长48.3%。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市保费收入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6亿元,增长13.4%;人身险保费收入2.38亿元,增长35.9%。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7亿元,增长61.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78亿元,增长3.8倍;人身险给付支出1.19亿元,增长12.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43家,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884人,增加1673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6.5%。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2%。科技成果显著。列入省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级以上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项,实施科技火炬计划6项,重点新产品计划30项;共开发新产品、新花色品种251个,其中获国家级、省级新产品称号63个,省级优秀新产品1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9家发展到34家。2001年,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基础教育保持稳定。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6.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7.7%。

全日制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小学1510所,在校学生41.10万人,减少4.4%。普通中学188所,在校学生23.08万人,增长4.0%;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761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6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401人。

成人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有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0451人,全年共招生4109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558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70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24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年组织送戏下乡918场,送电影下乡10394场,送书下乡3.7万册。市、县、镇文化广场49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达80.1万册。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9个。博物(纪念)馆8个,电影、影剧院21间。全年出版图书9.32万册,报纸2996.75万册,杂志218.17万册。

全市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系统内卫星地面接收站314座。接收有线电视总人口达34.0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7.77%,电视人口覆盖率95.13%。

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35个,床位663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病床位615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653人,其中医生4389人,护师、护士3884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全市乡镇卫生院109个,床位1576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360人。2001年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市”称号,并被国家宣布为“无脊灰区”。无偿献血工作深入发展,我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市有52名优秀运动员角逐全国九运会,8人9项10人次获得冠军,36人50次获前八名,名列全省前茅。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中,4人夺得10项冠军,1人获1项第二名,4人夺得10项冠军,1人获1项第二名,4人取得4项第三名;在参加省少年比赛中有1人次超(破)省年龄级别纪录;83人次夺得金牌,83人次获得银牌,63人次夺得铜牌。获得了2个团体总分第一名,1个第三名,名列全省前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圆满成功地承办了全国赛艇冠军赛、广东省少年赛艇、皮划艇、举重、摔跤等锦标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全市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活动731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有新发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市年内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5个,投入0.07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控制面积128.1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85.17平方公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比制度执行率100%,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城区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70个,总面积15.6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区3个,面积276.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据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12.32‰,死亡率5.18‰,自然增长率7.14‰,比上年下降0.7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8.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62万人,占24.1%;乡村人口295.28万人,占75.9%。全市男性人口为199.69万人,女性人口为189.21万人。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和4.0%。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670元,增长7.6%。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4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其中,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08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22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4.9%和2.4%。

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著,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0.75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参加失业保险26.11万人,增长14.4%;参加工伤保险15.24万人,下降1.0%。全市已开展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市直、端州、鼎湖、广宁,参保共12.48万人。全市6.04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待遇;1.71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社会保险基金年征缴4.32亿元,增长36.3%,其中养老保险基金金额3.20亿元,增长16.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个,床位473张,安置243人。敬老院125间,床位数2622张。全市有6156户16069人得到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其中城镇有1676户4241人,农村有4480户11828人得到最低生活水平保障。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572个。全市发放救济金1119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