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茂名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29:57 来源:茂名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12次

2003年,是全面建设茂名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把茂名建设成为粤西经济强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作风全面深入实施“四大跨越”和“工业立市”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手抓防治“非典”抗“乙脑”,一手抓经济发展,突出发展工业,“三化”联动谋划“三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内需和对外出口,重点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增长创近六年新高,生产、需求、效益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发展和改革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创近六年新高。据初步测算,2003年茂名市生产总值656.99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比年初确定经济增长10%的目标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6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6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33.85亿元,同比增长13.6%。三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1:37.9:35.0调整为26.0:38.4:35.6;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9%、42.7%和41.4%。

物价指数总体呈上升势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0.5%。其中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指数分别上升0.6%、2.7%、4.9%。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等指数分别下降1.1%、4.9%、0.2%、2.7%、0.7%。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97.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9万人,其中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28.34万人,城乡私营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25.20万人。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1.5%,投资拉力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大;中央属企业由于基数大,增长速度慢;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资金不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退税率平均调低3个百分点,出口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压力仍较大,且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强市”建设面临新挑战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生产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03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促进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跨越的战略部署,重视和关注“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57.70亿元,同比增长4.2%。

种植业略有减产。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07万公顷,下降0.7%;总产量153.74万吨,保持上年同期水平;全市优质稻面积9.84万公顷,占稻谷面积的54.2%,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优质稻总产量64.48万吨,增加2.43万吨,增长3.9%。水果面积29.02万公顷,总产量达183.45万吨,增长1.5%。其中荔枝面积11.77万公顷,总产量31.52万吨,减产15.8%;龙眼面积7.94万公顷,总产量23.35万吨,增长2.8%。

畜牧业、渔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62.65万吨,增长4.7%;出栏肉猪442.99万头,增长6.2%。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1.18万吨,增长8.0%。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市封山育林面积11.27万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1.17万公顷,改造低产林1467公顷,中幼龄林抚育实际面积1.00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42万公顷,义务植树1010万株,有林面积51.22万公顷,绿化率达91.3%,森林覆盖率达55.5%。全市林木采伐量20.98万立方米,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044.87万立方米。

农村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持续发展。全市完成商品工业产值19.43亿元,增长6.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5.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化肥施用量(实物)69.86万吨,下降1.6%。农村用电量5.39亿千瓦时,增长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65万公顷,下降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立市效果明显,工业成为经济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市以“工业立市”为战略理念,把发展工业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大工业载体建设力度,特别是抓好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县(市、区)工业园区、工业卫星镇、龙头骨干企业等工业载体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石油、乙烯后续加工和下游产品深度开发,加快了地方弱小零散工业向规模化产业群跨越的进程,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全市全社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10.86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564.76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市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58个百分点,显示茂名工业对全市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我市以扩充经济发展规模为目标,制订了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理顺了民营经济管理体制,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发展“赤子”型民营经济,努力为民营企业创业人员和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使我市民营工业发展的新亮点不断闪烁。全市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419.42亿元,同比增长16.1%。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4.03%,比上年上升4.9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0.7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7.64亿元,同比下降9.2%。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53.20亿元,增长19.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2亿元,增长6.1%。竣工产值37亿元,增长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地方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量。我市继续实施“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全力抓好“双百计划”项目建设,抓好告别“泥砖房”工作,大力引导民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果。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3.8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投资84.77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投资对我市投资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中央省属企业投资项目较上年同期减少,完成投资额9.07亿元,同比下降7.9%;基建投资12.00亿元,下降12.6%;更新改造投资15.90亿元,下降2.3%;房地产开发投资5.26亿元,下降33.1%。不同所有制中,农村单位投资14.47亿元,增长35.5%;城镇和农村私人投资41.50亿元,增长4.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改建公路22公里;增加中等学校学生席位7840个,建筑面积32746平方米;增加小学生席位1050个,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城市自来水管道19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2亿人,增长0.2%;旅客周转量107.5亿人公里,增长6.4%。其中,铁路3.2亿人公里,增长1.6%;公路104.3亿人公里,增长6.6%。货运量1.23亿吨,增长5.0%;货物周转量102.37亿吨公里,增长12%。其中,铁路31.7亿吨公里,增长9.3%;公路59.63亿吨公里,增长15.8%;水路2.24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港口货物吞吐量1261.59万吨,同比增长13.4%。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80亿元,同比增长17.9%;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0.2万门,增长23.92%;全市城乡固定电话年末总数114.9万部,增长14.5%;移动电话年末户数88.43万户,增长50.36%;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7部/百人。

旅游业持续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市城市住宿设施接待旅游总人数182万人次,增长0.1%。其中接待国际旅客10792人次,增长9.2%。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3.87亿元,增长6.9%。其中外汇收入338.76万美元,增长20.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消费层次不断提高。2003年,尽管受“非典”影响,但我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应对,采取多种促销策略造市,实施全方位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策略,努力拓展省内外和农村市场,发展特色旅游业,激活餐饮业,加大消费信贷力度,促进了全市消费市场的繁荣兴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1.26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39亿元,增长1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9.86亿元,增长12.3%。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08.71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15亿元,增长15.7%。

房地产销售稳步增长。全市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增长3.8%;销售额达4.9亿元,增长8.9%。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8.25亿元,增长4.0%。

七、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市实现外贸出口12.63亿美元,增长43.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总值12.24亿美元,增长45.7%;来料加工出口0.25亿美元,增长30.3%;进料加工出口0.14亿美元,下降30.0%。

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199宗,增长62.0%;合同金额1.45亿美元,增长52.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1亿美元,增长14.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加。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56亿元,增长17.1%。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67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1.50亿元,比年初增长13.6%;企业存款余额63.79亿元,比年初增长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9.33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短期贷款159.26亿元,增长1.8%;中长期贷款65.79亿元,增长30.1%。

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25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54亿元;产险保费收入1.71亿元。全市保险公司赔款金额1.25亿元,其中:寿险赔款0.28亿元;产险赔款0.9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15万人,同比增长12.8%;中等专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87万人。普通中学316所,在校学生49.32万人,增长7.6%;小学2031所,在校学生92.38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和97.7%。

科研开发取得较大进展。全市有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1家省级重点工程中心,取得科研成果68项(其中新产品成果50项,项目工艺成果18项)。全市专利申请量205件,授权量96件。全市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49家。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计划1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8项);省科技计划项目27项,省级新产品4个;市级科技计划229项。全年受理申报市科技进步奖项目66项,经评审奖励4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1项);推荐省科学技术奖11项,有4项科研成果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50.25万册,全年读者总流通人次59.0万人次。全市现有博物馆5个,藏品3217件,参观人数达100万人次。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出1582场次,其中国内演出场次1346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组织文艺活动174次。

广播电视事业较快发展。全市有电视台、电台6座,自办节目11套。中波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转播台34座,电视发射、转播台12座,系统内卫星地面接收站有179座,有线电视总用户数20.8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7%和96.9%。

卫生医疗水平提高。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实有床位933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04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师4217人。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06个,实有床位2802张,卫生技术人员404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类体育运动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6枚,银牌52枚,铜牌43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体育人口的比率达37.6%;有组织地开展了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竞赛和表演等活动。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95个,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6个,完成投资8043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5990万吨,达标率92.6%。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99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6万吨,废物综合利用率89.3%。经过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明显改善,第三产业的油烟污染逐步得到控制,江河水质趋于好转,城区空气质量基本稳定,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8.12万人,其中市辖区120.19万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01‰,死亡率4.36‰,自然增长率7.6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2310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528元和4165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4.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著。至2003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34.39万人,缴纳养老保险费5.2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8.57万人,缴纳养老保险费5919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26.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5.90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2003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7所,收留孤儿1122人,敬老院120所,入院供养老人3575人,分散供养老人5.62万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3.81万户,人数达8.9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0.29亿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按国家统计局规定,2004年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的茂名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等均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2002年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