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湛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01:20:14 来源:湛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69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生产总值520.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比计划增长目标(9.0%)高出1.1个百分点,创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99亿元,增长3.4%,减慢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21.97亿元,增长15.2%,加快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8.01亿元,增长8.5%,减慢0.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0%,房地产业增长6.6%。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1:39.8:37.1调整为21.3:42.6:36.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其中,市区下降0.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升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2%。除此以外,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价格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升3.5%。(见表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供需关系紧张;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等。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49.95万亩,比上年减少11.44万亩;糖蔗种植面积157.59万亩,减少11.0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74.25万亩,扩大0.9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2.29万亩,扩大5.38万亩;水果面积123.24万亩,减少6.04万亩。

粮食、糖蔗农产品减产;花生、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47.89万吨,比上年减产0.27万吨,下降0.2%;糖蔗产量756.10万吨,比上年减产85.68万吨,下降10.2%。(见表2)。

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改善。全年完成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16.36万亩,荒山造林11.5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23.4%。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71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增长2.4%,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4.5%和16.3%,禽肉产量下降11.3%。全年水产品产量达77.72万吨,增长2.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9.92万吨,增长2.0%;淡水产品产量7.80万吨,增长2.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13.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村用电量6.07亿千瓦时,增长13.9%。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5.48万吨,减少3.8%;农药施用量1.31万吨,减少3.0%。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乡镇企业8.63万个,比上年减少1.6%;从业人员40.60万人,比上年增长3.5%;乡镇企业增加值83.53亿元,增长6.0%;总产值390.06亿元,增长6.7%;营业收入404.5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利润20.96亿元,增长6.5%;上交税金5.97亿元,增长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7%。(见表3)。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总产值5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快的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天然原油产量418.23万吨,比上年增长24.2%;食用植物油15.25万吨,增长50.3%;液化石油气12.01万吨,增长17.6%;电饭锅1100.10万个,增长47.5%;发电量73.15亿千瓦小时,增长14.3%;供电量40.26亿千瓦小时,增长21.5%。(见表4)。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市直单位企业实现利润40.10亿元,增长25.6%;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5.1,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税金22.59亿元,增长14.5%。劳动生产率达到7.4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0.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见表5),增幅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82亿元,增长19.7%;更新改造投资21.43亿元,增长16.9%;房地产开发投资11.46亿元,增长7.4%。在不包括农村集体和私人建房及房地产的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89亿元,增长5.4倍;第二产业投资31.25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31.25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40.45亿元,增长39.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82亿元,增长47.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4.9万平方米,增长50.2%。资金到位情况好。全年全市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资金到位77.95亿元,增长19.9%,资金超出投资工作量5.86亿元,其中本年到位资金73.66亿元,增长21.8%。国家预算内资金5.37亿元,增长58.3%。(见表5)。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25.15万千伏安;新建一级公路27公里;新增程控交换机容量3.44万线;新增基站120个;新增学校学生席位1.92万个;新增学校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新增水产冷冻库3.5万吨。(见表6)。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我市确定的投资额超亿元的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264亿元,数量之多、投资额之大,是我市经济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年已有20个动工兴建,完成投资22.70亿元,其中华农植物蛋白有限公司大豆加工、华丽金音影碟公司DVD——R二期、国家863水产种苗南方基地、恒兴集团水产品加工、广东富虹大豆加工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湛江港30万吨(首期25万吨)级出海航道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开始实施预备工程;海湾大桥一期工程进入控制性工程——主墩的施工阶段;湛江港20万吨铁矿石码头水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中油奥里乳化油库主体全部完成;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炼油扩建;包装材料企业有限公司尼龙薄膜;大中纺织集团凤梨纤维;冠豪特种涂布纸等15个项目抓紧建设,进展顺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临港工业基地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编制可研报告;官渡工业园4家企业建成投产,14家企业正加紧建设;麻章工业园引进22个项目,其中14个建成投产;渝湛高速公路湛江段、奥里油发电厂、疏港公路、广东鹏尊液化石油气冷冻储存库等4个项目在工博会期间正式动工;椹川大道改造完成拆迁11万平方米;赤坎水质净化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3.00亿元,增长1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3.40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9.10亿元,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35.00亿元,增长17.4%;其他行业零售额2.40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60.5%,通信器材类增长3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7.3%,家具类增长148.0%。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9亿美元大关。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0%,同比提高52.4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总额9.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0%,同比提高29.3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30个和36个百分点。特别是水海产品出口总额1.89亿美元,增长近一倍;机电产品出口1.63亿美元,增长51.3%。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7.71亿美元,增长88.2%;加工贸易出口1.26亿美元,下降2.1%。三资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我市出口的领头羊;私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市出口增长的企业群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出口局面。其中,三资企业出口3.66亿美元,增长72.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6%;国有企业出口2.79亿美元,同比下降5.2%;私营企业出口2.43亿美元,增长6.3倍。所有县(市、区)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出口的重点企业有162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有41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8家,比上年增加12家),比上年增加13家。

多元化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远洋贸易增长较快,新兴市场增幅喜人。我市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26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出口4.05亿美元,增长38.2%,占出口总额的45.0%;对北美洲出口2.73亿美元,增长89.8%,占出口总额的30.3%;对欧洲出口1.38亿美元,增长96.2%,占出口总额的15.3%。我市出口超500万美元的国家(地区)26个,前5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2.59亿美元,增长90.9%;香港1.45亿美元,增长14.9%;欧盟1.21亿美元,增长89.9%;日本1.03亿美元,增长44.5%;东盟0.74亿美元,增长56.9%。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2003年我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参加了日韩、广东(香港)、粤西(澳门)、湖北、广东等招商洽谈会;组成小分队赴珠江三角洲招商,在广州成功举办大型投资环境推介会;举办’2003湛江工业博览会,全方位、多渠道招商引资,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外资项目50个,比上年增加5个;合同外资金额2.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0亿美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61.8%,增速提高53.8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明显。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6.4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1%。其中,铁路13.70亿吨公里,增长20.5%;公路33.71亿吨公里,下降5.3%;水运14.16亿吨公里,增长19.1%;管道14.16亿吨公里,下降31.4%。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4.0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9.9%。其中,铁路3.17亿人公里,下降11.4%;公路50.16亿人公里,下降10.1%;水运0.72亿人公里,增长3.8%。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85万吨,增长11.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85.40万吨,增长11.0。(见表7)。

邮电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11.2%;电信业务总量25.55亿元,增长24.9%。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6.50万门,比上年增加81.00万门,增长35.9%。净增固定电话用户5.32万户,年末达到83.5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5.5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8.00万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19.99万户,年末达到101.99万户。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7.4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0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8部/百人,每百人比上年增加5部。(见表8)。

旅游业平稳发展。2003年,我市加大了对旅游业各种软硬件的建设力度,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尽管非典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但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全年入境人数4.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外国人9027人次,增长0.2%;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02万人次,增长52.0%。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1.50万人次,下降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62.03万美元,增长13.9%。全年出境人数达4200人次,下降38.3%。国内旅游人数达434.15万人次,下降1.0%;旅游总收入28.04亿元,下降5.0%。(见表9)。

八、金融、保险

金融业认真贯彻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服务质量,保持了各项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0.05亿元,比年初增长1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0.93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62亿元,比年初增长1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7.53亿元,比年初增长5.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9.05亿元,比年初减少1.3%;中长期贷款余额84.51亿元,比年初增长15.4%。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8.03亿元,与上年相比少回笼2.07亿元。(见表10)。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7.50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0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45亿元;财产险赔款1.1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79万人,在校生4.69万人,毕业生0.7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7万人,在校生5.14万人,毕业生1.28万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37万人,在校生8.58万人,毕业生1.94万人。全市初中招生16.26万人,在校生46.00万人,毕业生13.7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25万人,在校生107.14万人,毕业生16.7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64人,在校生172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22万人。(见表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988科技兴湛计划》实施完成,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开招标,全年投入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300万元;首创“振兴湛江——市民创意奖”活动;启动实施省级以上“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78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20.0%;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立省级湛江民营科技园,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增加25家;建立省级湛江农业科技园。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农业星火专项、农业科技攻关计划56项,比上年增长35%。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235件,授权专利165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6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1.21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0%。出版全市性报纸4980万份,各类期刊25.5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55卷(件)。建成粤西规模最大的湛江图书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霞山、赤坎两个演出点每周各演一场,三个长假各连续演出7场,共演出了101场,观众达30万人次,演出单位达100多个,参演剧目1000多个,参演人数1万多人。坚持“两为方向”,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全市8个专业文艺团体以农村演出市场为主,全年共送戏演出1373场;全市7个公共图书馆共举办送书下乡活动152次,送书45793册。全市各电影公司全年共送电影下乡4480场,观众213余万人次。遂溪县被评为“中国醒狮之乡”。(见表12)。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全民抗击非典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网络和“120”急救指挥系统。初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06万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进行;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44.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1927张。卫生技术人员169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37人,注册护士5520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46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9人。乡镇卫生院103个,床位3181张,卫生技术人员4396人。(见表1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共有体育业余体校9间,在校学生3657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12.01万人;体育场地4566个;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了省级以上运动奖牌197枚,其中,金牌78枚,银牌68枚,铜牌51枚;为国家和省输送运动员256人。成功承办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公共场所增设大批健身设施,全市共组织各类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50次,参加人数300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13.94万人(见表14)。全年全市出生人口9.53万人,出生率为13.42‰,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3.49‰,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9.93‰,比上年上升0.07个千分点。(见表14)。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8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7%;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19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42.8%,与上年持平;农村为52.2%,降低6.0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1.57万人,比上年增加0.4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3.12万人,减少0.92万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4.74万人,增加1.5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9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8.79万人。年末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3.62万人,绝大部分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28万人,比上年增加0.82万人;全市共有5.30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0.54万人。(见表15)。

十二、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稳定。全年全市工业污染源继续稳定达标,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比上年有所减少,继续呈下降趋势,工业污染占全市污染负荷的比重继续下降。对新项目的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较好地控制了新建项目的污染,有效防止了新污染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得力,水、大气和声环境质量均保持良好。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大气质量保持良好。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平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市区大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为30—94,在全国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符合一级标准(优)的占49.9%。鉴江、九洲江、袂花江、南渡河、湖光岩湖、鹤地水库、湛江港湾等主要江河、湖库、港湾等水体水质及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水质总体保持稳定,达到所在功能区的要求。市区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50.37平方公里,覆盖率达70.2%,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5dB、67.8dB,都保持在良好水平。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进一步拓展。市区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南桥河和海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市区新增加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赤坎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湛江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第二期工程也基本完成。各地生态保护工作向深入拓展,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54.9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3.3%。(见表1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