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团结实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9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44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30亿元,增长14.4%。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62.9%和34.5%。人均生产总值50207元,增长18.3%,折算为627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八大类消费价格中:居住类上涨5.3%,食品类上涨4.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1%,衣着类下降2.2%。
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51.23万人,比上年增长3.2%;失业人员安置率71.2%;城镇登记失业率1.89%。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种植业46.17亿元,增长0.3%;林业0.31亿元,增长4.5%;畜牧业49.52亿元,增长3.9%;渔业69.26亿元,增长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43万亩,比上年减少0.7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15.85万亩,增加0.7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62万亩,增加8.63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32.62万吨,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16.71万吨,增长5.4%;水产品总产量52.39万吨,增长0.9%。其中,塘鱼总产量51.25万吨,增长1.3%。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21.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化肥施用量(折纯)5.61万吨,下降5.6%;农村用电量175.15亿千瓦时,增长2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07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0.80亿元,增长25.6%。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95.00亿元,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75.00亿元,增长2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下同),轻工业产值2996.00亿元,增长23.4%;重工业产值3244.80亿元,增长28.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412.87亿元,增长9.4%;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116.95亿元,增长27.4%;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148.29亿元,增长2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274.57亿元,增长17.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09.84亿元,增长29.5%。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32.00亿元,增长32.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6.9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4%。
全年增幅较大的主要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0.4%;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433.45亿元,增长42.5%;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342.47亿元,增长41.9%;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75.28亿元,增长39.7%;石油加工产业完成产值115.44亿元,增长34.8%;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10.25亿元,增长3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22.81亿元,增长33.3%;家具制造业完成产值98.89亿元,增长32.5%;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16.67亿元,增长3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587.04亿元,增长3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4,比上年提高21.6点。其中:资产贡献率为9.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0次,比上年加快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4602元/人年,比上年增长20.8%。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资质建筑业增加值46.69亿元,增长23.8%;利税总额28.87亿元,增长10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572.15亿元,增长16.5%;更新改造投资126.92亿元,增长44.6 %;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7亿元,增长27.2%。商品房销售额259.01亿元,增长42.7%。商品房销售面积670.47万平方米,增长25.0%。按投资主体分,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51.70亿元,增长9.7%;非国有经济投资758.13亿元,增长22.5%,其中民营经济投资464.51亿元,增长15.3%。
全年完成产业投资887.3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7.20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9.86亿元,增长17.7%。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8.0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1.92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3.7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47.2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61.4公里;火力发电10万千瓦;新建公路1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公里,二级公路7公里;改建公路4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4公里,二级公路5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4座,城市永久性桥梁88座。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61.23公里;新增各类院校学生席位23979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3.17万吨/日;城市排水管铺设长度71.99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14.6公里;医院病床1900张。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63亿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公路运输1.61亿人,增长11.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0亿吨,增长13.5%。其中,公路运输1.53亿吨,增长14.2%。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8.73万辆,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私人汽车39.39万辆,增长17.8 %。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1.2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9.41万辆。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2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邮政5.47亿元,增长21.0%;电信200.79亿元,增长31.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80.50万户,增长6.3%;移动电话用户722.02万户,增长9.7%。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253.44万门和769.36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9.78亿元,增长24.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按类别分,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7.72亿元,增长20.5%;金银珠宝类1.69亿元,增长148.2%;书报杂志类1.94亿元,增长1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0.47亿元,增长58.0%;石油及制品类51.63亿元,增长62.9%;汽车类77.77亿元,增长20.1%。
全市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34家,成交额410.75亿元。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值309.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出口总值211.40亿美元,增长23.7%。按类别分,一般贸易出口总值104.40亿美元,增长40.5%;加工贸易出口总值106.04亿美元,增长9.9%。按出口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9.00亿美元,增长18.0%;内资企业出口82.30亿美元,增长33.9%。在内资企业出口中,民营企业出口78.5亿美元,增长43.0%。按出口商品种类分,机电产品出口131.83亿美元,增长19.8%;高技术产品出口35.20亿美元,增长16.1%。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7.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1.37亿美元,增长22.4%。
全年接待游客22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27.56万人次,增长9.9%;接待过夜国际游客83.63万人次,增长9.2%。旅游总收入129.47亿元,增长19.1%。创外汇收入4.15亿美元,增长20.4%。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35.09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67.06亿元,比年初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61.59亿元,比年初增长16.3%。
全年保费收入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1.34亿元。各项理赔支出15.52亿元。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10.34亿元;人身险理赔支出5.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现有各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75个,企业技术中心3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419 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1家。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8项。中国名牌产品53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广东省名牌产品157个,居全省第一;中国驰名商标1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51件,均居全省第二;全年专利申请量19054个,授权量9064个。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全年招生1.25万人,在校学生3.83万人;普通高中57所,招生3.85万人,在校学生11.20万人;初中118所,招生7.11万人,在校学生20.77万人;小学487所,招生7.07万人,在校学生44.46万人;幼儿园756所,招生4.30万人,在园幼儿15.2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7.92%,高中毕业升学率83.1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6间,文化馆5间,剧场、影剧院数47间,博物馆5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所,图书馆总藏量234.57万册,其中图书藏量205.39万册。《佛山日报》总印数2863.50万份。
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35个,其中医院(所、站、门诊部)233个。医院实有病床18803张,每千人口实有病床数5.2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39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4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5.70人和2.22人。
成功承办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佛山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中,共有1人1次打破1项广东省最高记录,7人8次打破8项省少年甲组记录,3人3次打破3项青少年乙组记录。取得金牌196.5枚,金牌数居全省第三位,并获得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为我市在省运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继续推进《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佛山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等规划工作。以“一环”为重点的21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包括“一环”在内的31项工程已全面建成通车。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中心、新闻中心等重大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共18座,污水处理能力为74.1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75%。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16%,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2.32%,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6.38%。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2006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5.83万人,出生率9.77‰,死亡率4.12‰,自然增长率5.65‰。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部总户数105.34万户,总人口358.06万人,比上年增加3.58万人,增长1.0%。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4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24元,增长8.6%。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5207元,增长14.4%。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摩托车133辆、家用汽车16辆、洗衣机100.5台、电冰箱101.5台、彩色电视机164台、影碟机98.5台、家用电脑94.5台、组合音响60台、空调器183台、淋浴热水器100.5台、移动电话230部。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43.33万人;失业保险111.55万人;医疗保险136.91万人;工伤保险149.82万人。
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9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74。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