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十五”计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和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1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621.1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75.44亿元,增长11.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4:53.0:40.6转化为6.2:53.1:4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636元(折4183美元),增长10.2%。
市场价格在低位运行。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7%,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2.9%,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下降2%。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城镇在岗职工45.09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1.05万人。全市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02万人,失业人员安置率60.3%。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仍待进一步优化;物价仍在低位徘徊;需求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存在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粮食播种面积64.16万亩,比上年减少36.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9.12万亩,增加11.19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15.48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50.64亿元,增长8.7%;林业产值0.30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30.15亿元,增长7.0%;渔业产值62.39亿元,增长5.8%。农村经济总收入2884.58亿元,增长18.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3.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化肥施用量(折纯)6.04万吨,减少4.3%;农村用电量111.31亿千瓦时,增长23.3%;有效灌溉面积达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70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增加值514.37亿元,增长13.3%。工业总产值2040.66亿元,增长15.6%。轻工业产值1177.98亿元,增长26.5%;重工业产值862.68亿元,增长3.2%。国有工业总产值63.28亿元,减少35.4%;集体工业总产值136.80亿元,减少6.2%;“三资”工业总产值853.39亿元,增长19.2%;股份制工业总产值770.79亿元,增长18.8%;股份合作工业总产值96.61亿元,增长18.0%。
工业品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57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产品出****货值583.46亿元,增长33.2%。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7,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6.87亿元,增长63.2%;亏损企业亏损额13.97亿元,下降47.3%。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建筑业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9.60亿元,增长29.4%;更新改造投资28.59亿元,增长26.9%;房地产投资81.60亿元,增长12.8%;农村集体(单位)投资104.64亿元,增长43.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6.0%,是拉动投资大幅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保持较高增幅的行业主要有:社会服务业增长64.9%,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增长32.5%,教育文化业增长28.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18.9%。
在县(区)及县(区)以上投资中,新增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主要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791.3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208.15万千伏安;彩色显像管40万只/年;房间空气调节器60万台/年;灯管9006万只/年;中等学校学生席位8200个;小学学生席位5694个;购置公共交通车辆107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2444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公路8876万吨,增长12.0%;水路3470万吨,减少1.6%;铁路98万吨,减少25.3%;货物周转量154.03亿吨公里,增长36.1%。客运量11606万人,增长17.1%,其中:公路11392万人,增长17.6%;铁路118万人,减少11.9%;旅客周转量52.61亿人公里,增长80.2%。港口货物吞吐量2990万吨,增长28.4%。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05万户,比上年增长29.8%。本地电话用户150万户,增长10.3%。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159万门和375万门。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55部/百人和90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需求稳中见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2.53亿元,增长12.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7.27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5.53亿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82.61亿元,增长13.0%;其他行业零售额31.65亿元,增长1.5%。汽车、通信等消费热点凸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销售额较大的有:通信器材增长2.6倍、汽车增长52.1%、石油及制品增长28.9%、服装增长1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4.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出口总值7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外贸企业出口26.78亿美元,增长12.6%;“三资”企业出口52.10亿美元,增长31.0%。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机电产品出口47.5亿美元,增长3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3亿美元,增长57.1%。利用外资掀起新热潮。全市合同利用外资8.00亿美元,增长61.1%。实际利用外资10.02亿美元,增长57.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8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8.2%。
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旅游总收入7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创外汇收入2.11亿美元,增长15.1%;接待过夜总人数507.54万人次,增长3.4%。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8.97万人次,增长5.3%;接待国内游客438.57万人次,增长3.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4.40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5.93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8.47亿元,增长3.5%。
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92亿元,减少4.8%;人身险保费收入22.64亿元,增长53.1%。各项赔款支出6.75亿元,增长12.7%,其中:财产保险5.12亿元,增长9.2%;人身保险1.63亿元,增长25.4%。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工作再创新局面。各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各级企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总数达97家。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4家。积极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全市共有民科企业500家,其中:省级民科企业148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市专利申请量6897件,比上年增长25.6%,居全省第二位;授权量4892件,增长21.6%,居全省第一位。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全市有幼儿园832所,在园幼儿15.27万人;小学653所,在校学生40.10万人,普通中学188所,在校学生27.75万人,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1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0.3%。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例达35.2%。教育信息化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市80%的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平均每11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1间,文化馆6间,博物馆6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间。电影放映单位88个。电视台1座,电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8%。图书馆馆藏176万册,其中图书藏量140万册。《佛山日报》总印数2555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卫生医疗机构784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88个。卫生机构床位14557张,其中:医院床位1361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3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0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5.09人和2.06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夺成人组金牌36块、银牌45.5块、铜牌39.5块;少年组金牌109.5块、银牌77.5块、铜牌101.5块。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8.5%,优秀率为32.2%。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为契机,积极做好《佛山市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的编制工作。继续实施“路堤结合”工程,高标准加固佛山大堤。加快城南碧水工程建设,全年实施项目9个,共投资7700多万元,整治河涌1.9公里,建设污水干管5公里。广佛地铁正式动工建设。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在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全市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37%,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69.67%,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9.3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3.68%,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2.81%。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部总户数100.67万户,总人口338.98万人,比上年增加3.13万人,增长0.9%。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2元(新口径,按旧口径计算为14336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增长5.0%。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872元,增长11.6%。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60台,电冰箱98台,洗衣机102台,淋浴热水器100台,组合音响67台,影碟机74台,空调器144台,摩托车138辆,家用电脑63台,移动电话152部。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1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6万人。全市共有敬老院92间。其中,省一级敬老院33间,省二级敬老院12间,省级敬老院占全市敬老院的48.9%。敬老院床位3716张。社区服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共有社区服务设施623个。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