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努力克服世界经济放缓带来的困难,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再创佳绩,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7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76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完成的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68.5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573.9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436.06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4∶53.2∶40.4。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各项配套改革不断完善。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促进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企业住房货币化的配套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需求的扩大仍然受到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市围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的目标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改善农业品种结构、推动基地化生产方面加大了力度。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农业总产值135.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46.10亿元,减少1.8%;林业产值0.36亿元,减少3.5%;牧业产值28.79亿元,增长7.8%;副业产值0.70亿元,减少26.1%;渔业产值59.45亿元,增长8.1%。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248.82亿元,增长15.9%。
全年机械总动力达141.92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6.31万吨,农村用电90.26亿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达7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365.63亿元,增长17.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779亿元,增长16.2%(以下口径相同)。轻工业产值1036.61亿元,增长13.8%;重工业产值742.39亿元,增长19.7%。国有工业总产值73.67亿元,增长6.4%;集体工业产值193.25亿元,减少0.5%;“三资”工业总产值769.31亿元,增长10.1%;股份制工业总产值545.60亿元,增长30.0%;股份合作工业总产值20.53亿元,增长10.5%。
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7%,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6%,与上年基本持平;总资产贡献率7.68%,提高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9.1%,提高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2.02亿元,增长3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0.4%。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74亿元,增长33.6%;更新改造投资19.31亿元,增长16.1%;房地产开发投资68.44亿元,增长13.5%;农村集体投资73.40亿元,增长9.2%。
投资额(不含城乡私人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8.75亿元,增长46.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投资8.31亿元,增长41.3%;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12.48亿元,增长33.5%。
在县以上投资中,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有:110万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长度118.3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06.3万千伏安;粮仓建设170万公斤;新建(改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28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6座;新建城市永久性桥梁3座;改建一级公路19.17公里;房间空调器100万台/年;移动电话扩容24.5万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步伐加快。佛陈公路扩宽改造,三水大桥立交工程完成投入使用,谢边和雅瑶立交枢纽工程、三江及石南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158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0.1%;货运周转量113.19亿吨公里,增长25.8%。客运量9910.3万人,增长16.6%;客运周转量29.19亿人公里,增长17.7%。
移动电话、网络通信等邮电通信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6.01万门,比上年增长17.6%;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77.40万门,增长43.5%;本地电话用户136万户,增长15.7%;移动电话用户235万门,增长61.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假日消费,提升工资,会展经济”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繁荣了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6.52亿元,增长9.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8.33亿元,增长1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0.58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73.08亿元,增长14.0%。
市场物价在低位运行,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0.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在逆境中保持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显著提高。全年出口总值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外贸企业出口23.78亿美元,增长12.6%;“三资”企业出口39.78亿美元,增长9.7%。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机电产品出口35.3亿美元,增长1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8亿美元,增长26.3%。超千万美元重点出口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市超千万美元出口企业118家,出口总值47.3亿美元,增长12.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4.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15亿美元,增长5.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7.5%。
旅游业继续得到发展。在巩固和扩大创优成果、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果。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5.09亿元,创外汇收入1.83亿美元,接待过夜总人数491.0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5.3%和5.2%。黄飞鸿纪念馆全面对外开放,招来世界各地中国武术爱好者前来寻师学艺和交流观光。高明市的霭雯农庄和三水市的荷花世界主题公园被授予“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在持续多年增长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9%。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42.36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0.83亿元,增长9.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549.65亿元,增长6.3%。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产学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有20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佛山市人民政府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10所高校在佛山设立了办事处,7所高校建立佛山研究院,已建成的有4家,年初提出建设“三院二中心”的计划已超额完成。各项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213个项目列入各类科技计划,其中:火炬计划项目42项,星火计划项目9项。高新技术企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7家,其中新获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发展、新的成绩。全市已经形成一个以程控交换为主体,大容量光纤、数字微波传输为主,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基本业务与增值业务相互促进的通信网络。电讯传输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已实现农村光缆到村、市区光缆到楼。政务信息化的成绩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佛山和南海市两级政府被纳入“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南海市被省列为信息综合试验区,三水电子政务工程被省列为县级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
教育事业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水平步上新台阶。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0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1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9.6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0.5%、6.0%和0.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7.1%,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例达到35.2%。网络教学受到广泛好评,全市从小学三年级起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质量品位提高。全市有电影放映单位86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1间,文化馆6间,公共图书馆6间,博物馆6间,电视台1个,电台1个。县(市)级广播电视台4个,镇级广播站5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佛山日报》总印数2344万份。艺术生产喜获丰收,多幕话剧剧本《今天去看楼》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铜奖。在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大赛中,我市选送的一件音乐作品喜获金奖,2件美术作品分获金、银奖。成功举办了“佛山市万众迎接新世纪大型文艺晚会”、“第四届群众粤曲演唱大赛”。市区东华里、石湾南风古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8个,比上年增加14个,床位13440张,增加900张。每千人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01人,其中医生2.08人。卫生监督体制、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改革顺利进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市――镇和镇――村联网供水覆盖,提高改水质量。通过道路硬底化、改厕等工作,使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得到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喜人成绩。顺利完成了全国九运会武术散打和女子篮球比赛任务。在九运会上佛山市获金牌5枚,银牌9枚,铜牌12枚。李宁体操学校体操队在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总决赛中,获得2金2银4铜的好成绩,实现了在全国比赛中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为96.93%和31.46%,比上年分别提高0.7和0.9个百分点。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进一步抓紧抓好中心城区的建设规划,一批中心镇通过审核确定。城建规划展馆正式开馆,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场所。在中国(厦门)国际城市绿色环保博览会上,佛山展位获得“城市园林绿化及环保成就展区”布展效果一等奖。市区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工作进展顺利。集环保、城建、水利于一体的城南碧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已实施的工程项目有7个,工程总投资为6285万元。
各项环保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顺利通过省的考核验收。全市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2.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市区的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61.6%,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79%,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4.74%。大力开展新一轮汾江综合整治工作,已有7个项目正式动工,到位资金2.8亿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市总户数98.55万户,总人口335.85万人,比上年增加3.38万人,增长1.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0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5920元,增长4.1%。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3845元,增长8.3%。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55台,电冰箱96台,洗衣机96台,淋浴热水器98台,组合音响57台,影碟机65台,空调器133台,摩托车126辆,电话机99部,移动电话115台。
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拓展。目前市区已拥有便民医疗、婴幼儿托管、职业介绍等社区便民服务网点近300个。形成了青少年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14个社区服务系列、近500个服务项目,大大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需求。佛山市连获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95%,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6.8%,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内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