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冰灾、水灾的影响,缓解世界金融动荡、出口需求回落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45.87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62.5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5亿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03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4.2:48.5:37.3调整为2008年的14.2:48.1:37.7,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升5.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1%,消费品价格上升6.3%,食品类价格上升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7.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0.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4.1 万人;第二产业28.5万人;第三产业47.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9417人,登记失业率3.1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17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7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233人。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2961本,其中“4050”人员681本。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4.79万人,其中城镇16.85万人。
二 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 亿元,增长5.4%。其中:种植业增长1.4%,林业增长37.4%,畜牧业增长8.7%,渔业增长7.1%。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4%。改造中低产田3.63万亩,整治农田1.72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56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5.08万亩,增长1.2%;甘蔗种植面积6.7万亩,增长8.7%;油料种植面积60.32万亩,增长4.7 %;烟叶种植21.1万亩,增长7.9%;蔬菜种植99.7万亩,增长4.7%。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84.46 0.7
其中:稻谷 万吨 73.08 0.9
蔬菜 万吨 131.79 3.6
甘蔗 万吨 36.25 4.0
花生 万吨 10.11 7.0
烟叶 万吨 2.88 7.4
水果 万吨 22.83 0.1
茶叶 吨 2498 21.1
蚕茧 吨 7112 16.2
肉类 万吨 13.5 8.7
其中:猪肉 万吨 10.49 7.3
水产品 万吨 6.25 3.5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8.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农村用电量2.73亿千瓦时,增长9.9%;化肥施用量(折纯)10.41万吨,下降0.3%;有效灌溉面积137.73万亩,增长1.6%。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35.55亿元,增长10.3%。其中县域工业增加值91.65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64亿元,增长1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128.33亿元,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工业33.96亿元,增长8.8%;民营工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22.6%;股份制工业115.64亿元,增长11.1%。轻工业增加值48.71亿元,增长15.4%;重工业增加值149.93亿元,增长8.9%。与东莞市合作共建的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了省的认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全市落实产业转移项目399个,投资总额8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8亿元。产业转移项目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增长44.4%;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49.2%。
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154.96亿元,增长9%。其中烟草工业增长6.3%、玩具工业增长53.3%、制药工业增长20.4%、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5.9%、机械工业增长11.5%、钢铁工业下降1.8%、电力工业下降4.4%。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成品钢材 万吨 408.97 -6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37.37 32.8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09.69 -11.6
其中:水电 亿千瓦小时 22.97 13.3
火电 亿千瓦小时 86.72 -16.4
水泥 万吨 415.84 10.7
滚动轴承 万套 524.49 -7.3
纱 吨 16947 -8.2
布 万米 2787 12.1
服装 万件 1416 -22.6
糖 万吨 2.31 23.4
卷烟 亿支 183.39 2.7
其中:一、二类烟 亿支 12.38 14.9
啤酒 千升 24413 -2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8.6 -1.7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12 14.5
小型拖拉机 台 17297 12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0%,比上年同期下降32.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68.36亿元,增长15.9%;实现利税总额60.58亿元,下降24.2%。其中利润16.86亿元、下降57.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7.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74个,完成建筑施工产值57.09 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1.49亿元,增长44.7 %;房屋施工面积723.01 万平方米,下降6.4 %;房屋竣工面积291.8万平方米,下降12.5%。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79亿元,增长30.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14.23亿元,增长17.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5.65亿元,增长81.8%;房地产开发投资55.27亿元,增长39.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52.65亿元,增长25.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31.38亿元,增长9.7%;民营经济投资99.99亿元,增长30.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5亿元,增长5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5.02亿元,增长46.6%,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66.66亿元、增长4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2.62亿元,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32.49亿元,增长0.6%;销售面积138.3万平方米,下降13.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60.01亿元,增长8.4%;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2.94亿元,增长3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在建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39个,完成投资131.54亿元,增长53.4%。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韶关段、韶赣高速公路韶关段、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韶关大道、韶关碧桂园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新增的主要生产和服务能力:水力发电1.55 万千瓦、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414辆。
五 贸易、外经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369.76亿元,增长19.9%,其中批发额162.39亿元、增长16.3%。
消费品零售额241.33亿元,增长22.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4.61亿元,增长23.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72亿元,增长2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7.37亿元,增长22.8%;餐饮业零售额33.96亿元,增长22.9%。沃尔玛、益华百货等著名零售企业在韶关相继开业。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7个、下降22.1%,其中5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增长21.4%。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4.03亿美元,增长8.9%。其中:出口5.78亿美元,增长9.5%;进口8.25亿美元,增长8.4%。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17亿美元,下降2.9%;加工贸易出口2.62亿美元,增长29.7%。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1.44亿美元,增长26.9%;三资企业出口2.97亿美元,增长25.3%;私营企业出口1.33亿美元,下降22.1%。从出口商品看:玩具出口0.36亿美元,增长10.6%;机电产品出口2.51亿美元,增长1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3亿美元,增长24.7%。从出口市场看:对香港出口2.22亿美元,增长6.7%;对日本出口0.26亿美元,增长18.1%;对美国出口0.85亿美元,增长4.7%;对欧盟出口0.6亿美元,下降2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出****货值61.33亿元,下降8.7%。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6.73亿元,增长8.3%。公路货运周转量26.99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2.18 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6.2 %和17.7%。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3051 公里,公路密度71 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高级次路面公路766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046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公里、一级公路150 公里、二级公路808 公里。改造农村公路860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路面硬化,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任务。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7.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5.21万辆。民用轿车拥有量 2.7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36万辆。
内河航道维护通航里程386 公里,其中等级航道256 公里,码头7个,泊位3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68.3万吨。
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0.46万门、增长8.3%,固定电话用户74.96万户、下降4.7%。移动电话用户163.54万户。互联网用户15.63万户,增长32.5 %。按常住人口计算,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8部。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044.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6亿元,分别增长22.3%和29.4%。
七 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含外币)余额674.42亿元,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4.19亿元,增长1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币)余额221.29亿元,增长15.1%。个人中长期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23.05亿元、增长1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2.06 亿元、增长17.6%。全年证券交易额738亿元,同比下降48.7%。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5.07亿元,增长1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 3.81亿元,下降28.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1.26亿元,增长50.2%。全年人寿、财产险赔付支出3.0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72亿元、人寿险赔付支出0.31亿元。
八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前三年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教育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山区市首位,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07%,小学毕业升学率99.19%,初中毕业升学率96%。年末共有幼儿园345所,在园幼儿7.23万人。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59万人,增长8.9%。韶关学院27个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3016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7249人,下降5.4%。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8375人、16455科次。
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如下:
学校数(所) 新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增长(%)
全日制高等学校 2 8782 25906 8.9
技工学校 14 24646 56000 28.9
其中:市属 7 10352 23137 26.5
中等职业学校 27 17700 50219 13.6
普通中学 176 71855 209694 -0.6
其中:高中 32 22420 65987 6.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初中 144 49435 143707 -3.3
小 学 904 32928 235123 -7.7
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区域创新体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山区市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20%。2008年,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新认定,全市有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其中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5家,乳源东阳光公司铝板带产品(HFF)成为我市首个中国名牌产品。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特色产业基地总产值102亿元。全年取得科技成果84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火炬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9项;实施“星火计划”49项,其中国家级2项。申请专利407件,专利授权265 件,其中发明授权25件。乳源东阳光公司经国家批准设立了我市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活动。粤北风情歌舞《月姐歌》获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金奖,20项文艺作品获国家或省级奖励。民俗瑶族盘王节传承人盘良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韶关市志》(1988—2000)完成总纂工作。年末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0个,文化站106个,文化广场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8.3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点433个,微波线路总长270公里,广播电视微波站3座,广播调频发射台8座,98个镇、838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广播覆盖率96.85%。电视发射台9座,有线电视用户4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556户,电视覆盖率97.35%,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1%。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年末医疗卫生机构7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6个,床位9900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4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14人、注册护士4689人。乡镇卫生院114个,床位1726张,卫生技术人员2321人,乡村医疗点150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96.8%,药品监督网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8%,居全省前列。全市碘盐片概率92%,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4%,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79.31 %,农村改水受益率98.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65.41%。全年无偿献血2.96万人次,荣获“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韶关籍运动员马丽芸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小轮车竞速项目的比赛;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老年人太极拳(剑)农村组的比赛,获得42式太极拳(剑)2个集体项目一等奖,个人赛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2枚的好成绩;市武术协会参加2008年“迎奥运杯”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获得团体1个第一名,个人7个第一名和1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举办韶关市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广东、惠州站)火炬手出征仪式、“迎奥运·庆三八”女子体育比赛、迎奥运“创卫杯”龙舟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8年韶关市“韶关碧桂园·花园里杯”市直机关体育运动会、“保险杯”元旦环城跑等活动。完成200多个农村健身工程建设。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89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十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8174元,增长1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9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848元,增长12.6%。韶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9元,增长11%;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0666元,增长8.4%;市区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2.3%。在岗职工年人平均工资25962元,增长12.6%。
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339.79万平方米,增长22.4%。其中: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42.09万平方米;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97.70 万平方米。65%以上的农户住上楼房或红砖瓦房,2689户冰灾“全倒户”在国庆前搬入新居,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9.03平方米。韶关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提高。近万名早期离开国有企业的职工理顺了参保关系,8.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大幅度提高养老待遇,城镇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做到当年申报,当年解决。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5.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2.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3.63万人。年末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8.74万人,比上年增长6%。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11.05亿元,增长21.7%;医疗保险基金全年征缴6.71亿元,增长30.5%。
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6所(敬老院95所,社会福利院11所),床位3664张,在院人数2682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万人,其中城镇2.8万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8959 万元,其中城镇3605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950万元,救济物资折款105万元,累计救济12.3万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00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230万元。
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企业、交通和火灾事故473起,比上年下降23.2%,死亡285人、增长1.4%,直接经济损失1630万元、增长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83起、下降20.9%,死亡255人、下降3.4%,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下降1%;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5起、死亡30人,分别增长47.1%和76.5%,直接经济损失541万元、增长46.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2,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7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6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 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户籍人口323.09万人,增加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8万人,农业人口198.2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4万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人口1.53万人,死亡率4.74‰;人口自然增长率6.86‰。年末常住人口295.16万人,增加0.28 万人。
据国土部门统计,全市土地面积184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3.97万亩,园地44.78万亩,林地2145.01万亩,牧草地0.42万亩。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中:煤13115万吨,铁3749万吨,铜64万吨,铅159万吨,锌332万吨,钨18万吨,锑7万吨。
全年降雨量1732毫米,年平均气温20℃,年日照时数1543小时,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2.38亿立方米。
年末林业用地面积148.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1%,林木绿化率68.9%,活立木总蓄积量6524万立方米。
国家环保部批准我市为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级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9万公顷。韶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绿化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78平方米,均达到省园林城市标准。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及其博物馆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建设。全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均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南枫碧水花城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六个之一的“节能省地型居住建筑综合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市级生态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全市共有7个自然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全市工业废水排放10079万吨,达标排放8283万吨,排放达标率82.2 %;工业废气排放1375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5.99万吨,达标排放5.78万吨,排放达标率96.6%;烟尘排放量9381吨,达标排放7449吨,排放达标率79.4%;粉尘排放量4268 吨,达标排放3614吨,排放达标率84.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92 万吨,综合利用量760万吨,综合利用率79.2 %。全年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共有290套,废水处理能力134.53万吨/日,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64亿元;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683套,其中脱硫设施27套。废气处理能力4947.01万标立方米/时,其中脱硫能力603.38吨/时,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99亿元。韶关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相比上年有所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5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5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略)
2、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略)
3、规模以上工业含义为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