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韶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3:06:14 来源:韶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97次

韶关市统计局

2001年3月20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增长目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努力缓解有效需求不足、资金总量偏少等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各项事业继续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实现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8.4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65.03亿元,增长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00元,增长7%;根据国家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0美元,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2亿元,增长8.6%。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大产业结构由上一年的24.6:45.9:29.5调整为24.1:43.7:32.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改变了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7.2%,居住上涨6.7%,衣着类上涨0.6%,医疗保健上涨0.4%,其他继续下降。

劳动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压力大。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2.26万人,比上年减少2.0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3.77万人,减少2.03万人;城镇集体职工24.29万人,减少700人;其他经济类型4.2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1万人,减少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5%。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物价回升的基础不牢;新的工业增长点不多,发展不平衡;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大;农产品总体价格水平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大。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了农业向优质、高效、外销方向的调整力度,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农业总产值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增长4.1%;林业增长1.4%;牧业增长6.3%;渔业增长6.9%。农业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

加快了毛竹、松香为重点的山地综合开发。年末有林地面积126.3万公顷,同比增长0.4%,活立木总蓄积量5935万立方米,增长2.9%,森林覆盖率70.5%。当年造林面积1.14万亩,其中竹林1.08万亩。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饲养量明显增加。年末生猪存栏量123.4万头,增长5%;牛年末存栏32.14万头,增长2.6%;三鸟饲养量2158万只,增长5.1%。肉类总产量13.78万吨,增长5.9%。其中:猪肉产量11.29万吨,增长6.6%;牛肉产量0.25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9892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7.61万吨,增长3.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61.99万千瓦,增长4.2%;化肥施用(实物)量28.8万吨,增长0.7%;有效灌溉面积8.9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6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去年,我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抓好优化资本结构工作,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在政策上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工业的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74亿元,增长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下降5.4%,集体工业增长11.7%,股份制工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41.3%;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长17.2%,重工业增长7.4%,轻工业增幅比重工业快9.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出****货值15.32亿元,增长0.9%。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7%。工业产成品存货增加9.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02.51%,比上一年上升9.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14.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1亿元,增长26.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6.6%;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6.4%;资产保值增值率120.96%,比上一年上升3.77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42亿元,增长10.6%,直接拉动全年经济增长3.84%。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改组、改制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有工业亏损面、亏损额、利润三大脱困指标基本达到目标值。

工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新的增长点不多,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仍未走出困境,工业发展后劲不强。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直接拉动全年经济增长0.95%。

四、固定资产和投资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继续以公路、电力、城镇防洪堤、城市建设、城镇住房、农村奔康房等为投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相关专项资金,加强外引内联,积极引进外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在完成的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48.83亿元,增长35.6%;城乡私人投资11.5亿元,下降27.7%。基本建设投资35.9亿元,增长23.4%;更新改造投资17亿元,增长12.2%;房地产开发5亿元,增长54.3%。

主要新增生产(服务)能力和效益有:发电机装机容量48.98万千瓦,其中火电44.5万千瓦;城镇防洪堤35.9公里;新建公路174.8公里,改建公路151.6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4800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1160个,小学学生席位18473个。

五、市区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区建设和治理取得新成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继续加大了市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年市政基础建设投入4507万元,改造道路1.5公里,改造疏通下水道24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0268平方米。改造了市区环岛路和韶南大道。市区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供水总量10334万立方米,新增城市公共汽车22辆,营运线路2条。出租汽车1129辆,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15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总量控制的十二种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全市本年度用于老污染源的资金达8078万元。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98.8%、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86%、工业废气处理率98.8%、工业锅炉达标率93.9%、工业炉窑达标率75.9%、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45.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交通和邮电业

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全市改建国、省道194.2公里、县乡公路193公里、村道336.9公里。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段已建成通车,北段完成工程总量的4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963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732公里,比上年增加3.3%。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2678公里,增长9%。其中高级路面公路1836公里,增长9%。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2.1公里。全年货运周转量增长8.2%,客运周转量下降0.8%,其中铁路客运周转量下降5.1%,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9.2%,运输格局已发生改变。

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邮电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6亿元,增长35.5%。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6.08万门,增长1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54万户,增长23.9%。其中:市话29.71万户,增长20.8%;农话13.83万户,增长31%。移动电话用户22.2万户,增长1.3倍。无线寻呼21.74万户,增长6.1%。互联网用户3.64万户,比上年增长3.9倍。每百人拥有电话由上年末的14.68部增加到21.1部。

七、贸易、外经和旅游

国内贸易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4亿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城镇零售额40.67亿元,增长9.8%;农村零售额44.73亿元,增长9.3%。按行业分,餐饮业增长16.4%,批发零售贸易额增长11%,其他增长3.6%。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海关口径外贸出口总值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全年新批利用外资合同31项,合同外资金额39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增长9.5%。内联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1亿元,增长75.1%。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以“假日旅游”为突破口,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306万人次,旅游收入12.58亿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61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5.47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4.83亿元,比年初增长13%。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38.26亿元,增长6.3%;商业贷款26.26亿元,下降8.5%;建筑业贷款1.96亿元,增长24.2%。全年银行现金收支轧差货币净投放21.68亿元,下降11.3%。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97亿元,增长8.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增长9.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58亿元,增长7.9%。支付各类赔款7865万元,增长24.4%。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6556万元,增长31.5%;人寿险给付赔款1309万元,下降2.3%。全市参加各类保险人数达69.8万人,比上年增长7.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有42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星火计划”7项,“火炬计划”11项。科技工作以工业、农业为主战场,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民营科技企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

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毕业升学率96.5%,初中毕业升学率66.2%,高中毕业升学率60.5%。成人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8211人,增长43.7%;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4343人,增长50.5%。全年参加高等、中等教育自学考试4.2万人科次,比上年下降52.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部门积极实施“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全年送戏下乡1013场,观众达66.6万人次,送电影下乡7802场,送图书下乡63万册。全年向省申报了25个文化建设工程,其中新(扩)建文化站19个,博物馆1个,排练场2个、文化广场2个,总投资978.9万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点2223个,广播电视微波站19座,电视发射台12座,广播调频发射台18座。全市微波传输线路总长488公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6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9个,医院床位数8099张。卫生技术人员12434人,其中:医生5013人,护士4562人。全市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26张,拥有医生16.1人。全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2.3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7%;献血量475.3万毫升,增长23.6%。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市1064所大、中、小学校施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7.17%,优秀率23.94%。组织了田径、举重等16个项目的运动队参加2000年省青少年儿童比赛,共获金牌19枚、银牌28枚、铜牌21枚。成功举办“活力杯”中国亚太汽车拉力赛、全国足球甲B联赛松日主场赛、韶关市中小学“英东杯”足球、篮球比赛。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收入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南雄、始兴、翁源通过农村小康达标验收。据市区百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209元,增长4.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36.6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75.64万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据市社会保险部门统计,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9.3万人(未含中省属单位),离退休人员中享受社会保险人数5.5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有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待韶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