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深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2:40:41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065次

深圳市统计局

2006年4月5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深圳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本地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9.87亿元,下降20.4%;第二次产业增加值2580.82亿元,增长17.9%;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336.21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60507元,增长11.5%。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地生产总值达到609.31亿美元,人均GDP7483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556元,增长10.9%。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000亿元和4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16.3%,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4.3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3%、19.1%和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0.7∶49.7∶49.6发展为0.2∶52.4∶47.4。

消费市场价格小幅上升。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4.5%,其中粮食上涨3.1%,植物油下降2.2%,肉禽及制品上涨3.3%,水产品上涨8.5%,鲜菜上涨16.0%,鲜果上涨2.5%,在外用膳食品上涨2.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4%;衣着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8%;居住类上涨3.6%。

生产价格稳定。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呈逐季走低趋势,第一至第四季度涨幅分别为8.7%、6.2%、3.7%和2.0%,全年累计上涨5.1%。200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7%。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76.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有2.90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7万人次。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37%,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人口机械增长过快;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深圳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二、农业

200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62万亩,比上年下降27.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16万亩,下降70.4%;产量599吨,下降70.5%。蔬菜播种面积10.41万亩,下降24.5%;产量14.17万吨,下降13.0%。水果播种面积14.92万亩,下降0.9%;产量2.58万吨,下降7.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5万亩,四旁植树65.45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4792.08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893.3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898.7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8.18万吨,比上年下降15.4%。其中,海产品7.46万吨,下降15.9%;淡水产品0.72万吨,下降10.0%。海洋捕捞产量4.85万吨,下降20.0%。

全年鲜活产品出口额8.56亿港元,比上年下降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49.4%,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增加值22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50.93亿元,增长19.7%;集体企业3.07亿元,下降3.9%;股份合作企业1.68亿元,增长6.7%;股份制企业614.44亿元,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83.11亿元,增长21.8%。

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1630.78亿元,轻工业增加值642.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11.8%。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5%。

工业出口进一步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3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货值5954.94亿元,增长27.2%,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3.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24.17亿元,增长52.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7.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6%,实现利税总额增长10.8%。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6466元/人,增长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2.5%,下降0.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8.66亿元,比上年下降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在全社会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99.83亿元,增长19.7%。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明显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418.76亿元,下降3.6%;更新改造投资114.21亿元,增长29.8%;其他投资43.32亿元,下降37.6%。由于200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使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9.7%下降到35.6%。

从投资的行业看,第一次产业投资0.23亿元,比上年下降86.1%;第二次产业投资372.49亿元,增长45.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65.70亿元,增长52.7%,占全社会投资的31.1%;第三次产业投资803.41亿元,下降3.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154.08亿元,增长56.7%;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26.69亿元,增长95.1%;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3.05亿元,下降36.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投资32.47亿元,下降12.4%。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中,机卡分离数字电视接收机、平湖垃圾发电厂二期、平湖物流基地、华翰科技工业园、6英寸0.35微米锗硅集成电路芯片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主要竣工的有地铁一期、会展中心、赤湾港13#泊位、罗湖口岸/火车站综合改造、招商银行金融电子研发中心、福华德电厂扩建等项目。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402.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其中,住宅2424.28万平方米,增长7.4%;商品房竣工面积644.09万平方米,下降36.4%,其中,住宅468.07万平方米,下降39.4%。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与旅游

交通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港口生产良好。2005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

“十五”期间,深圳港口业发展迅速,全市港口泊位由2000年的127个增加至2005年的14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由38个增至56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32.3%,在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由2000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四位。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航线18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57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机场货物吞吐量55.05万吨,增长11.1%。

2005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20.80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全年订销报纸1.86亿份;订销杂志0.12亿份;收寄函件1.43亿份;特快专递807.46万件。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647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00万门,增长10.1%;固定电话用户465.28万户,增长14.7%。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71.00万门,增长35.9%;移动电话用户1292.00万户,增长31.0%。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12部。国际互联网用户由2000年的59.77万户发展到2005年的276.20万户。

旅游业保持增长态势。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142.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海外游客616.45万人次,增长10.1%;国内游客1526.38万人次,增长10.4%。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120.24万人次,增长14.3%;港澳同胞445.31万人次,增长9.4%;台湾同胞50.90万人次,增长6.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增长12.4%。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59亿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494万辆(艘)次。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97亿人次;车辆1.25亿辆次。

六、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8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11.9%。

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近四年来增长速度首次赶上了GDP增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58.17亿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179.50亿元,增长13.6%。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9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十大类商品除书报杂志类下降6.1%外,其余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56.7%;金银珠宝类增长32.4%;体育娱乐用品和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34.2%和31.2%;服装和食品类分别增长16.5%和15.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4.8%;通讯器材类增长9.7%;日用品类增长1.9%。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强劲。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28.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出口总额1015.18亿美元,增长30.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3%,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2.6%;进口总额812.99亿美元,增长17.1%。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主要地区和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幅上升。全年深圳产品对香港出口45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9%,占出口总额44.4%,提高0.5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219.44亿美元,增长27.5%,占出口总额21.6%,下降0.5个百分点;对新欧盟出口119.10亿美元,增长28.9%,占出口总额11.7%。此外,增幅较大的有对尼日利亚出口增长164.2%;对印度出口增长112.0%;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增长25.8%。全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达358.75亿美元,增长51.6%。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在出口总额中,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0.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占全市出口总额4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全年机电产品出口755.41亿美元,增长27.9%,占出口总额的74.4%,下降1.5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出口贸易比重上升,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69.38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623.6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3%和35.4%,占出口总额比重一般贸易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6.7%,进料加工贸易由59.2%提高61.4%;三来一补贸易出口130.90亿美元,下降4.7%,其他贸易出口91.28亿美元,增长21.7%。在各种经济类型中,民营企业出口137.87亿美元,增长93.3%,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9.2%提高到13.6%;“三资”企业出口675.84亿美元,增长32.6%,国有企业出口201.47亿美元,增长2.1%。

外资引进势头良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9.69亿美元,增长26.3%。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14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9.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5%;完成营业额21.43亿美元,增长64.1%。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收63.56亿元,是“十五”期间增收最多的一年。其中各项税收346.51亿元,增长15.5%。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9.16亿元,增长58.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16.39亿元,增长12.9%。

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0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78.16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68.04亿元,按可比口径(以下分类贷款亦同)计算,比年初增长18.8%。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1791.49亿元,比年初下降12.9%;中长期贷款3041.21亿元,比年初增长31.0%。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43.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8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68.5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86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支出10904.83亿元,现金收入9795.69亿元,货币净投放1109.1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34.99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调整。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44家,上市股票586只,比上年增加8只。其中,A股531只,增加9只;B股55只,减少1只。总发行股本2133.65亿股,增长6.5%;总流通股本934.30亿股,增长13.6%。上市公司市价总值9334.15亿元,下降15.5%。上市公司流通市值3875.91亿元,下降10.6%。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3275.85亿元,下降19.2%。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2037.89亿元,下降21.6%,B股总成交金额386.68亿元,下降25.1%。总成交股数2637.14亿股,增长18.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1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在各项保费收入中,财产险48.49亿元,增长11.4%;人寿险46.62亿元,增长17.5%;健康险6.57亿元,增长35.0%;意外伤害险4.71亿元,增长21.7%。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8.63亿元,增长16.6%。其中,财产险支出22.35亿元,增长16.4%;人寿险支出3.69亿元,增长15.4%;健康险支出0.98亿元,下降11.2%;意外伤害险支出1.62亿元,增长5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380所,比上年增加56所;毕业生20.81万人,招生数29.02万人,在校学生数104.7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1.5%和10.3%。年末全市有幼儿园744所,增加45所;在园幼儿14.77万人,增长9.4%。有小学358所,减少20所;在校学生56.63万人,增长7.6%。有普通中学245所,增加29所;在校学生24.05万人,增长13.9%。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2%。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50万人,增长4.1%;毕业生0.91万人,增长44.5%;在校学生4.53万人,增长9.8%。

科技技术队伍壮大,科技成果显著。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0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0.5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30.6%。全年落实科技研发资金6.00亿元,共支持科技项目481个。到2005年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4家,登记科技成果355项。深圳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年专利申请量20940件,专利授权量8983件,分别增长40.4%和16.1%。

十、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出版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45项,其中国际级奖84项,国家级奖227项,省级奖234项。开展了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650多万人次。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98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462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724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3503场(次)。年末全市拥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座,博物馆、纪念馆19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98.60万册(件),总流通人次576.20万人次。博物馆举办展览近50个,参观人数达43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3家,公开发行期刊40家。全年出版图书565种。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063间,其中医院97间。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824张,比上年增加1755张,增长11.6%,其中医院病床15577张,增加1391张,增长9.8%。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增长12.2%。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4054.90万人次,增长15.4%,其中处理急诊370.6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4.70万人次,增长11.6%。病床使用率79.9%。出院病人治愈率为64.5%。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和社区健康中心建设加快。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民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2.2%、37.2%和38.9%。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全市建城区面积713平方公里。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329.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全年全市用电量440.21亿千瓦时,增长12.8%。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534.30万吨,全年供水总量13.95亿吨,增长3.3%。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9.9%。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8708辆,其中大巴6091辆,中小巴2312辆,出租汽车103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366条,线路总长度9850公里。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人数15.05亿人次,增长0.7%。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0%。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27.75万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加26.95万人,增长3.4%。其中户籍人口181.93万人,增加16.80万人,增长10.2%,占常住人口比重22.0%;暂住人口645.82万人,增加10.15万人,增长1.6%,占比重78.0%。

户籍人口出生率12.64‰,比上年增加1.06个千分点;死亡率1.41‰,增加0.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23,增加1.02个千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16.75亿元。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476元,比上年增长1.7%。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根据6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94.40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11.88元,增长9.7%,实际增长8.0%。恩格尔系数为33.4%。年末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31平方米。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9.38亿元,比年初增加603.99亿元,增长23.0%。

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352.7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43.1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11.7%;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69.58万人,增长16.5%。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深圳市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出****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口径包括:①居住在本街道,并已在本街道办理本市户口登记的人;②已在街道居住半年以上,户口在本街道以外的人;③在本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④居住在本街道,户口待定的人;⑤原住本街道,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本市户口的人。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