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深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2:40:08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77次

深圳市统计局

2005年4月5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年度预期目标全面实现,部分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城市功能增强,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本市生产总值(GDP)342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下降19.8%;第二次产业增加值2108.14亿元,增长21.3%;第三次产业增加值1300.48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0.4∶61.6∶38.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9271元,增长7.8%。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市生产总值达到413.54亿美元,人均GDP7161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7934元,增长4.3%。

市场价格有升有降。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服务项目下降0.3%。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6.1%,其中粮食上涨13.7%,植物油上涨16.4%,肉禽及制品上涨8.3%,水产品上涨10.6%,鲜菜上涨2.2%,鲜果下降0.3%,在外用膳食品上涨5.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居住类上涨2.3%。受国际石油及钢材、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呈逐季走高趋势,第一至第四季度涨幅分别为4.6%、8.5%、12.8%和13.0%,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9.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0.5%。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56.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79万人,增长8.0%。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有2.99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58万人次。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49%,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电油运水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深圳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二、农业

2004年深圳基本完成了宝安、龙岗区的城市化转换,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71万亩,下降10.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3万亩,增长13.4%;产量0.20万吨,增长9.6%。蔬菜播种面积13.79万亩,下降12.1%;产量16.28万吨,下降19.2%。水果播种面积15.05万亩,下降5.8%;产量2.80万吨,下降3.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41万亩,植树50.50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7.3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6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7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9.67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海产品8.87万吨,增长14.5%;淡水产品0.80万吨,增长2.6%。海洋捕捞产量6.14万吨,增长35.2%。

农业机械总动力2557.60万瓦特,比上年下降7.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8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3.29亿元,增长22.7%;集体企业5.69亿元,增长7.1%;股份合作企业0.74亿元,增长18.4%;股份制企业507.48亿元,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32.26亿元,增长28.7%。

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1339.93亿元,轻工业增加值47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16.1%。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896.28亿元,增长3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9.4%。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大幅增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36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出****货值4052.56亿元,增长28.5%,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3.7%,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5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6%,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09亿元,增长33.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税总额519.39亿元,增长25.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27367元,增长1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5%,提高8.2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5.18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9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投资增势呈现上半年较弱,三季度渐强,全年走稳趋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58.96亿元,增长27.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1%;更新改造投资87.57亿元,增长55.9%,占8.0%;房地产开发投资432.01亿元,增长4.7%,占39.6%,房地产开发投资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

在全社会投资中,第一次产业完成投资1.66亿元,比上年下降57.9%;第二次产业投资284.69亿元,增长32.2%,其中工业投资267.05亿元,增长32.8%;第三次产业投资803.79亿元,增长10.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112.58亿元,增长30.6%;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17.79亿元,增长2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4.83亿元,增长132.2%;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投资37.30亿元,下降5.7%。盐田港三期主体工程、会展中心第一阶段工程、宝安大道、深平快速路特区内段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主要竣工项目有地铁一期、蛇口港二期、电视中心、市民广场等。

全社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76.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8%,其中基本建设房屋竣工面积344.38万平方米,增长100.8%。商品房竣工面积690.76万平方米,下降32.3%。商品房销售面积1037.92万平方米,增长15.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与旅游

交通邮电业发展迅速。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港口民航生产创新高。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95条,国际航线14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424.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机场货邮行吞吐量49.54万吨,增长21.8%。全市有港口泊位1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3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537.14万吨,增长20.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65.90万标箱,增长28.2%。深圳港稳居全球第4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800.00万吨,增长37.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6.01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3%。全年订销报纸1.58亿份,增长5.7%,订销杂志0.14亿份,增长19.2%,收寄函件1.47亿份,下降5.5%,特快专递590.54万件,增长31.3%。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660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3.42万门,增长3.5%;固定电话用户387.27万户,增长9.4%。移动通信网络迅猛扩展,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230.00万门,增长40.9%;移动电话用户986.00万户,增长13.2%。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30部。国际互联网用户231.31万户,下降0.6%。

旅游业大幅回升。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942.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1%。其中海外游客559.79万人次,增长28.7%;国内游客1383.14万人次,增长36.5%。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105.19万人次,增长50.5%;港澳同胞406.99万人次,增长22.8%;台湾同胞47.61万人次,增长40.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7.87亿美元,增长37.4%。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0.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53亿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433.76万辆(艘)次。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78亿人次;车辆1.10亿辆次。

六、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58.87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156.58亿元,增长16.9%。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05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2%;服装鞋帽针织类下降3.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5%;书报杂志类增长14.9%;日用品类增长11.3%;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5.0%;通讯器材类增长55.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1.2%;金银珠宝类增长69.8%;汽车类增长8.4%。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72.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出口总额778.46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6%;进口总额694.37亿美元,增长27.6%。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2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主要地区和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幅上升。全年深圳产品对香港的出口比上年增长29.5%(占出口总额的43.9%);对美国出口增长23.0%(占出口总额的22.1%);对欧盟15国出口增长12.4%(占出口总额的11.1%)。此外,增幅较大的有对巴西出口增长55.6%;对俄罗斯出口增长56.1%;对印度出口增长78.5%。全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达236.69亿美元,增长23.9%。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4%,占全市出口总额45.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90.47亿美元,增长28.0%,占出口总额的75.9%,提高2.6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和外商投资、民营企业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在各种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105.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占出口总额比重13.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三来一补贸易出口137.31亿美元,增长9.7%,占比重17.6%,下降2.3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60.50亿美元,增长23.5%,占比重59.2%,与上年持平;其他贸易出口额75.00亿美元,增长45.3%,占比重9.6%。在各种经济类型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97.35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额比重25.4%,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民营、集体企业出口71.32亿美元,增长60.6%,占比重9.2%,提高2.1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509.79亿美元,增长26.3%,占比重65.5%,提高1.4个百分点。

外资引进平稳增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4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50亿美元,增长10.4%。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00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4.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4%;完成营业额13.06亿美元,增长101.1%。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7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各项税收完成272.97亿元,增长18.9%。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8.54亿元,增长8.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03.07亿元,增长6.5%。

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5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0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42.77亿元,按可比口径(以下分类贷款亦同)计算,比年初增长17.8%。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2103.58亿元,比年初增长3.2%;中长期贷款2113.33亿元,比年初增长29.0%。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45.46亿元,比年初增加246.9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71.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88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支出11210.88亿元,现金收入10236.73亿元,货币净投放974.1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28.03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调整。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36家,上市股票578只,比上年增加30只。其中,A股522只,增加31只;B股56只,减少1只。总发行股本2004.47亿股,增长9.7%;总流通股本822.81亿股,增长11.2%。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1041.23亿元,下降12.7%。上市公司流通市值4337.76亿元,下降12.9%。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6420.53亿元,增长35.1%。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5346.89亿元,增长43.1%,B股总成交金额516.46亿元,下降8.0%。总成交股数2219.99亿股,增长51.0%。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9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2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7.50亿元,分别增长22.7%和11.3%。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4.61亿元,增长3.2%。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支出19.44亿元,增长9.7%;人身险赔款给付支出5.18亿元,下降15.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324所,比上年增加65所;毕业生17.57万人,招生数26.03万人,在校学生数94.9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5%和12.0%。年末全市有幼儿园699所,增加43所;在园幼儿13.50万人,增长9.0%。有小学378所,增加2所;在校学生52.64万人,增长12.1%。有普通中学216所,增加37所;在校学生21.12万人,增长17.6%。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1%。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45万人,增长21.3%;毕业生0.63万人,增长32.5%;在校学生4.13万人,增长28.5%。

科技技术队伍壮大,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34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23.3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0.5%。全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5.30亿元。科技贷款13.94亿元,增长9.5%。共支持科技项目409个。到2004年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43家,登记科技成果325项,鉴定科技成果166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4918件,专利授权量为7737件,分别增长20.7%和56.7%。

十、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出版事业较快发展。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80项,其中国际级奖52项,国家级奖227项,省级奖301项。成功举办了首届国家级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展了第五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500多万人次。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83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316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571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2343次。年末全市拥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座,博物馆、纪念馆17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85万册(件),总流通人次476万人次。博物馆举办展览60个,参观人数达58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4家,公开发行期刊40家。全年出版图书821种。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建设取得成效。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856家,其中医院87家(不含妇幼保健院)。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069张,比上年增加1481张,增长10.9%,其中医院病床14186张,增加1579张,增长12.5%。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29万人,增长7.8%。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3514.10万人次,增长15.1%,其中处理急诊325.9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9.10万人次,增长18.3%。病床使用率82.4%。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66.8%和21.6%。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市、区、镇及社区级的疾控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市、区及较大型医院医疗急救中心或医疗急救组织。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7%。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2.2%、40.2%和37.4%。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增强。全市建城区面积551.00平方公里。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2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全年全市用电量390.31亿千瓦时,增长20.7%。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508.30万吨,全年供水总量13.50亿吨,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9.8%。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8991辆,其中大巴5376辆,中小巴3310辆,出租汽车103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379条,线路总长度1.01万公里,比上年增加3452.30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10.11亿人次,增长4.8%。

环境质量、市容环境改善。市政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6222公里,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0%,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6.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1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69.2分贝。实施了以深化“净畅宁工程”为重要内容的“梳理行动”,大力拆除各类乱搭建和违法建筑。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4万人,增长7.2%。其中户籍人口165.13万人,增加14.20万人,增长9.4%,占常住人口比重27.6%;暂住人口432.42万人,增加25.94万人,增长6.4%,占比重72.4%。

户籍人口出生率11.58‰,比上年增加0.95个千分点;死亡率1.37‰,减少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0.21‰,增加1.11个千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19.28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928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2%。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根据200户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6元,比上年增长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570元,下降2.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3.3%。恩格尔系数为31.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75平方米。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425.94亿元,增长19.4%。

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29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2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2.9%;全市参加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31万人、360万人和69万人,分别增长39.7%、12.3%和25.4%。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深圳市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出****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