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深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2:38:28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05次

深圳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7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都市面貌优美,城市综合实力增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34.82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85.72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0.8∶55.2∶4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增长6.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64723元,提高6.5%。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5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61美元。

市场价格总体上略有上升。2002年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服务项目上涨6.5%。在抽样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0.5%,其中粮食下降4.5%,肉禽及制品上涨1.0%,鲜菜下降7.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4%。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4%。其中,商品房上涨0.6%,私房(二手楼房)下降0.3%。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总水平上涨0.2%。其中,住宅下降0.3%,高标准写字楼上涨0.1%,普通办公用房下降0.3%,商业用房上涨0.1%,厂房仓库用房上涨1.6%。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2%。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9.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0万人,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00万人,增长14.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30万人,增长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4.90万人,增长7.7%。三次产业劳动结构为1.1∶55.8∶43.1。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全市共有9843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失业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率和医疗保险投保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电子信息业技术开发、产品更新的压力增大;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34.07亿元(现行价格),比上年增长3.8%。农村经济总收入133.40亿元,增长6.6%。鲜活产品出口额12.97亿港元,增长2.0%。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收入的80%来自乡镇企业。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363.30亿元,营业收入307.90亿元,利润总额43.30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31.10亿美元,职工人数143.80万人。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91万亩,比上年减少13.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70万亩,减少12.5%;产量0.31万吨,减少22.5%。蔬菜播种面积15.81万亩,减少5.9%;产量21.79万吨,增长11.9%。水果种植面积19.10万亩,减少8.7%;产量3.55万吨,增长43.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9.5万株,育中幼林2.72万亩,四旁植树88.51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9.31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59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其中,海产品5.48万吨,减3.2%;淡水产品0.93万吨,增长1.1%。海洋捕捞产量2.25万吨,减少5.5%。

农业机械总动力4429.40万瓦特,比上年减少667.60万瓦特。农村用电量53.13亿千瓦小时,增长1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3%。2002年世界经济初步回升为外向程度较高的深圳工业带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工业生产进入第四季度出现加速增长趋势。出口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在高位运行,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

2002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42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完成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3571.2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54.29亿元,增长21.4%;集体企业12.39亿元,下降21.8%;股份合作企业3.95亿元,增长19.9%;股份制企业621.04亿元,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849.19亿元,增长27.8%。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2351.39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219.87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6.5%。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549.20亿元,增长15.2%。工业产品销售率99.4%。

在工业总产值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20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9%提高到56.3%。出口产品产值2177.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1.0%,提高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709.92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954.48亿元,增长34.6%,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55.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19881元,提高1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4%,提高12.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2.5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0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6.11亿元,增长0.6%;更新改造投资38.51亿元,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355.44亿元,增长17.4%。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基本建设完成工业投资1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36.9%,提高7.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9.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32.26亿元,下降15.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投资7.88亿元,下降3.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1.59亿元,下降62.1%。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完成投资16.47亿元,增长13.7%。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00亿元,下降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6%。其中,竣工项目10项,完成投资22.90亿元。主要竣工项目有宝安区体育馆、市游泳跳水馆、城市广场、天时达双频手机、GSM/CDMA数字移动电话研发生产、冠日智能公用电话系统等项目。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社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66.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基本建设房屋竣工面积254.07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竣工面积890.65万平方米。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下同)741.74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额450.54亿元,增长19.2%;商品房平均售价6074元/平方米,增长5.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6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20条,国际航线9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93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机场货邮行吞吐量33.41万吨,增长35.0%。

全市有港口泊位1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港口货运增势强劲,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766.73万吨,比上年增长32.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61.78万标箱,增长50.1%。2002年深圳港跃升为全球第6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474.60万吨,增长36.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42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移动通信网络迅猛扩展,至2002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703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8.90万门,减少41.9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07万门,增加5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71.10万户,增加5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05.00万户,增加217.3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174部。年末互联网用户数187.96万户,增加81.8万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畅旺。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7.21亿元,饮食业零售额134.24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1.5%。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住房与汽车、通信及电子产品、假日及旅游、文娱体育教育等消费需求旺盛。其中家电音像、通讯器材、汽车销售额分别增长26.3%、16.5%和19.0%。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94.21亿元,增长13.1%。

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7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出口总额465.57亿美元,增长24.2%;进口总额406.74亿美元,增长30.7%。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2002年,受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因素影响,全市外贸出口持续加速增长。进入第三季度,月度外贸出口连创历史新高。一季度月平均出口31.37亿美元,二季度为37.02亿美元,三季度为42.95亿美元,四季度为44.34亿美元。

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大幅上升。全年深圳产品对香港的出口比上年增长36.6%(占出口总额的40.2%),对美国出口增长16.6%(占出口总额的24.7%),对欧盟出口增长20.0%(占出口总额的11.7%)。全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达124.50亿美元,增长58.8%。

出口产品结构及贸易方式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33.7%。一般贸易出口额55.70亿美元,增长36.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来一补”贸易出口额114.75亿美元,增长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6%,下降4.4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261.83亿美元,增长28.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2%,提高2.0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额33.29亿美元,增长51.5%。

全年进口高于出口增幅6.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顺差58.83亿美元,减少4.66亿美元。

2002年,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91亿美元,增长23.2%,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65.1%。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191项,协议利用外资51.86亿美元,分别增长17.8%和29.5%。全年共有1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来深圳投资或增资,投资或增资总数达86家。外资进入服务业的步伐有所加快。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及设计咨询92项,比上年减少1578项;新签合同金额41371万美元,增长20.1%;完成营业额34568万美元,增长168.9%。

旅游业保持增长。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52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其中海外游客449.35万人次,增长6.0%。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80.59万人次,增长18.6%;港澳同胞319.87万人次,增长4.1%;台湾同胞48.89万人次,增长0.6%。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7.23亿美元,增长14.0%。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4.1%。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2865.42万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255.91万辆(艘)次,进出口货物4077.6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9.9%和21.0%。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0500万人次,车辆10172万辆次,分别增长10.8%和11.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4.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5%。

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信贷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52.73亿元,比年初增加861.56亿元,增长21.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12.48亿元,增加652.94亿元,增长22.8%。

在各项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86.88亿元,增加201.5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0.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97.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49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支出7442.95亿元,现金收入6764.25亿元,货币净投放678.70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29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调整。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08家。挂牌股票551只,比上年增加1只。其中,A股494只,与上年持平;B股57只,增加1只。总发行股本1735.15亿股,增长3.7%。总流通股本687.41亿股,增长6.9%。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2965.41亿元,下降18.6%。上市公司流通市值5017.26亿元,下降17.5%。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4039.68亿元,下降19.5%。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0700.33亿元,下降19.9%,B股总成交金额331.03亿元,下降85.2%。总成交股数1235.10亿股,下降7.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承保额186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财产险承保额13516.66亿元,人身险承保额5100.03亿元,分别增长11.6%和2.4倍。保费收入65.65亿元,增长2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1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5.47亿元,分别增长11.6%和33.3%。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8.43亿元,增长30.5%。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2.64亿元,人身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5.79亿元,分别增长19.9%和6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211所,比上年增加94所;毕业生13.60万人,招生数20.37万人,在校学生数73.7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3%、7.1%和14.4%。年末全市有幼儿园634所,增加47所;在园儿童11.04万人,增长6.7%。有小学395所,增加18所;在校学生41.51万人,增长14.1%。有普通中学134所,增加27所;在校学生15.07万人,增长19.4%。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2%。全年在深办学的高等院校共招生15695人,增长33.1%;毕业生6004人,增长25.4%;在校学生39913人,增长34.8%。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投入增加,科技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4万人(户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8.4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6.6%。全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3.25亿元,增长10.0%。科技贷款9.70亿元,增长28.0%。共支持科技项目288个。到2002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2家,2002年认定高新技术项目287项,登记鉴定科技成果294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917件,增长31.2%。2002年,全球第二大软件供应商甲骨文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英特尔公司设立了应用及设计中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82项,其中国际级奖72项,国家级奖283项,省级奖227项。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03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368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283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650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300多万人次。2002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0座,博物馆、纪念馆16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95万册(件),总流通人次401万人次。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105个,参观人数达51万人次。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站2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7家,公开发行期刊39家。全年出版图书647种,报纸出版印数8292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印数2845万册,图书出版印数488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61家,其中医院77家(不含妇幼保健院),比上年增加2家。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2404张,比上年增设1245张,增长11.2%。其中医院病床11808张,增设1266张,增长12.0%。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8615人,增长8.6%。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门诊、急诊量2689.20万人次,增长11.7%,其中处理急诊257.5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5.70万人次,增长18.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77.3%提高到80.2%。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3.8%和23.3%。全年未发生医疗事故。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7.6%,高出上年1.2个百分点。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8.4%、25.3%和37.6%。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145.29亿元。全年全市用电量259.92亿千瓦小时,增长22.4%。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412.20万吨,供水总量10.81亿吨,全市供水普及率达98.5%。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94.70万吨,供水总量4.94亿吨,特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6249辆,其中大巴3495辆,中小巴3049辆,出租汽车97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291条,线路总长度5735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95679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均比上年降低0.1分贝。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04.25万人,比上年增长7.6%。年末户籍人口139.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7.7%,比上年末增加7.41万人。暂住人口364.8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2.3%,比上年末增加28.08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16.60‰,死亡率1.46‰,分别比上年上升2.54和下降0.2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5.14‰,比上年提高2.81个千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087元,增长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200户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0.68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25.92元,增长11.2%,实际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3.3%,人均教育支出下降3.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1%。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28.9%下降到27.4%。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0元,比上年增长7.5%,实际增长6.2%。

200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6.49亿元,比年初增加383.10亿元,增长27.9%。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834.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农村竣工住宅165.51万平方米,增长69.7%。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21.24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0.15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50.40万人和19.68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27.38万人,增加22.99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