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2:32:06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43次

深圳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综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综合

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4.1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3.39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5∶46.4。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适度上升。2000年,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0%,居住上涨5.6%,其中水电、燃料上涨15.3%。食品中水产品上涨4.7%,鲜菜上涨6.7%,植物油、肉禽及制品、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下降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5.78万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8.89万人,增长7.8%。完善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指导率达100%,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6207人实现了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员工参加强制性培训4320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乏力,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处于低位,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三级经济总收入118.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鲜活产品出口额11.2亿港元,比上年增长2.5%。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309.98亿元,营业收入239.54亿元,净利润32.69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乡镇企业。

全年种植业播种面积18.74万亩,比上年增长5.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97万亩,减少6.7%;粮食产量0.37万吨,增长8.8%。蔬菜种植面积16.69万亩,增长9.2%;产量21.05万吨,增长14.7%。水果种植面积22.4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2.89万吨,比上年下降33.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3万株,育中幼林1.53万亩,四旁植树111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11.4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8.5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99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海产品5.12万吨,下降2.3%;淡水产品0.87万吨,增长17.6%。海洋捕捞产量1.93万吨,下降1.0%。

农业机械总动力6235万瓦特,比上年增加455万瓦特。农村用电量42.7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27.9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9.1%,高出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5%,即在全市14.2%的经济增长中,有9.4个百分点是由工业的增长带来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是深圳工业的主导行业,主要电子信息类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微型计算机比上年增长28.8%、程控交换机增长80.1%、集成电路增长36.4%、硬盘机增长24.0%。

2000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17.85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总产值129.71亿元,增长43.1%;集体企业32.16亿元,增长49.8%;股份合作企业153.86亿元,增长41.6%;股份制企业153.50亿元,增长2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09.17亿元,增长18.1%。大中型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大中型企业总产值1191.76亿元,增长31.7%。重工业比重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1503.11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014.74亿元,分别增长37.8%和3.9%,重工业所占比重从上年的51.5%提高到59.7%。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45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出****货值1378.43亿元,增长14.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实现利润总额197.52亿元,增长43.8%。大中型企业增长更快,利润总额达147.79亿元,增长51.1%。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18.1%,企业亏损面下降4.1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1188元,比上年提高6.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2.5%,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6.17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6.21亿元,增长5.0%;更新改造投资31.03亿元,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248.20亿元,增长15.3%。

基本建设完成工业投资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25.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一批高新技术工程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3.0%。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17.0%,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旅游业完成投资10.98亿元,增长88.7%。华南集装箱联运中心、商品订货系统深圳配送中心、深圳会议展览中心、西部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等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中心项目以及深圳市青少年宫、深圳文化中心、电视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00条,国际航线3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0.30万吨,增长31.1%。

全市有港口泊位1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8个。港口货运增长迅速,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697.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99.36万标箱,增长33.7%。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350.4万吨,增长1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6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0%。邮电通信网络不断扩展,至2000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653处,比上年末增加74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52万门,增加57.7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8万门,增加2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66.82万户,增加3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0.91万户,增加106.6万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居民购房、购车、旅游和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0年,在世界经济繁荣、东亚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总量扩大的有利市场环境下,深圳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和市政府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实现了“九五”时期以来的最快增长。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639.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出口总额345.63亿美元,增长22.5%,进口总额293.77亿美元,增长32.2%。进出口相抵,顺差51.86亿美元。2000年,深圳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9%,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就出口贸易构成来看,2000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为65.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21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66.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就外贸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对香港、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加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2.3%、20.9%和37.6%,对这三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不含异地关出口额,下同)的33.4%、28.9%和6.2%。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增长14.6%,对欧盟的出口增长9.7%,对这两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的8.9%和13.1%。

就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额3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来一补”贸易出口额111.84亿美元,增长10.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77.77亿美元,增长29.0%;其他贸易出口额24.87亿美元,增长50.5%。

2000年,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9.61亿美元,增长10.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上年的64.6%提高到66.1%,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835项,协议利用外资26.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8.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及设计咨询1000项,比上年增加909项;新签合同金额188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完成营业额10509万美元,增长73.6%。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325.05万人,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国际游客397.34万人,增长12.3%。过夜国际游客中,外国游客61.09万人,增长16.9%;港澳同胞287.62万人,增长4.8%;台湾同胞48.63万人,增长65.3%。旅游业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1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2.5%,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12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221.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地方财政支出2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信贷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69.00亿元,比年初增加610.67亿元,增长23.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537.16亿元,增长28.2%。从投向结构上看,贷款主要投向个人消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和上市公司等。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07.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2.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8.5%;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79.22亿元,比年初增加29.1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4%;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市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47.8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1%;上市公司贷款余额125.93亿元,比年初增加64.3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2.0%。全年累计现金支出5554.95亿元,现金收入5376.38亿元,净投放现金178.5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75.02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14家,其中新上市51家。挂牌股票557只,比上年增加53只。其中,A股499只,增加49只;B股58只,增加4只。总发行股本1580.97亿股,比上年增长19.0%。总流通股本584.33亿股,增长27.6%。上市公司市价总值21160.08亿元,增长78.0%。上市公司流通市值7606.19亿元,增长91.9%。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33143.78亿元,增长103.2%。其中,股票总成交金额29452.79亿元,增长105.2%。总成交股数2320.73亿股,增长69.1%。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全年境内外保险机构承保额114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承保额7427.37亿元,增长19.7%;人身险承保额4005.41亿元,增长54.3%。保费收入40.81亿元,增长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72亿元,增长27.6%;人身险保费收入18.09亿元,增长4.7%。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2.07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9.60亿元,增长0.4%;人身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2.47亿元,增长5倍。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9万人(户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7.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10.1%。全年落实科技三项费用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专项科技贷款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共支持科技项目226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2家,认定高新技术项目478项,登记鉴定科技成果194项。全年受理各种专利申请4431件,授权专利240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3.7%和13.5%。

科技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00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300多家海内外投资商参加了本次交易会,15000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展示和交易。共签订项目1046项,签约总额达85.4亿美元,比首届增长31.4%。其中高新技术项目835项,签约金额63.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48.0%,占签约总额的74.1%。深圳代表团成交项目189项,签约额24.22亿美元,占签约总额的28.4%。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054所,比上年增加36所;毕业生10.96万人,招生数16.48万人,在校学生数56.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3.0%和17.0%。年末全市有幼儿园562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儿童9.32万人,比上年增长5.5%。有小学353所,增加28所,小学在校学生31.39万人,增长22.6%。有中学94所,增加11所,中学在校学生10.70万人,增长17.2%。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9%。高等院校继续扩大招生,全年4所高校(包括2所成人高校)共招生10547人,比上年增长38.2%;毕业生4447人,增长30.3%;在校学生24548人,增长21.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文化系统共获各类奖项150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奖83项,省级奖64项。大型现代舞剧《深圳故事-追求》继上年荣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获文华奖新剧目奖等4个奖项。大型现代粤剧《牌坊村新传》荣获第八届全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市艺术学校学生李云迪在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73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380场。市级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60个,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315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752次。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170多万人次。2000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9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24万册(件),总流通人次338万人次。博物馆文物藏品7012件,举办陈列展览85次,参观人数达82.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倍。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中心台1座,有线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站17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2家,公开发行期刊33家。全年出版图书470种,报纸出版印数5645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印数2531万册,图书出版印数348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3家,其中医院77家,比上年增加1家。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0294张,比上年增设962张,增长10.3%。其中医院病床9959张,增设962张,增长10.7%。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5720人,比上年增加3.8%。其中医生和护师、护士分别为7418人和5425人,增加5.0%和3.7%。全年完成门诊量217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1%,其中处理急诊203.3万人次。收诊住院病人26.6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6.0%。病人平均住院日数从上年的10.2天缩短为9.6天,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69.3%提高到75.4%。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6.6%和20.6%,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深圳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138枚,其中5个世界级运动会冠军,32个全国运动会冠军,101个省级运动会冠军。共获得银牌97枚,铜牌80枚。全年举办市级各类运动会138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4.2万人次。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高出上年2.7个百分点。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6.8%、26.0%和38.5%。全市大中专、中小学校共有23.17万名学生参加了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达标率为93.9%。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00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14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全市用电量190.1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6.9%。其中特区内用电量91.65亿千瓦小时,增长19.6%。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380.2万吨,供水总量92068万吨。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94.7万吨,供水总量44256万吨,特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市建成区面积330.5平方公里,其中特区内建成区面积136.45平方公里。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4525辆,其中大巴2920辆,中小巴3100辆,“的士”85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291条,线路总长度4532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82300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更加优美。城市污水处理率54.0%,工业废水处理率99.9%,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7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7分贝。特区内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140公顷,绿化覆盖率45.0%。

十一、人民生活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3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2%。

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居民消费呈回升态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6元,比上年增长6.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027元,比上年增长15.4%,实际增长12.3%。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上年增长85.0%(主要是购买家庭小汽车费用增加),人均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1.0%,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32.1%下降到28.2%,下降3.9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70元,比上年增长14.0%,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0.9%。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2.64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5亿元,增长13.7%。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657.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农村竣工住宅98.3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6.8%。全市人均居住面积1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有127.8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1.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43.68万人和6.2万人。按本市法定范围,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7.3%,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率和领取率均达100%。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82.84万人,比上年增加20.30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查中,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