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广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2:21:15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020次

广州市统计局

2007年3月30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6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7%。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5.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419.38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3.52亿元,增长14.4%。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39.9∶5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2.7%和56.3%。

财政收支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29亿元,增长15.1%。主要税种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69亿元,增长17.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82亿元,增长16.4%。全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427.08亿元,增长15.0%。其中,营业税102.80亿元,增长15.2%;增值税96.73亿元,增长18.5%;企业所得税45.58亿元,增长22.1%;个人所得税23.18亿元,增长17.1%;房产税23.93亿元,增长19.5%。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06.83亿元,增长15.6%。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9.41亿元,增长24.8%;城市维护费26.29亿元,增长7.5%;教育支出52.39亿元,增长10.6%。

价格

消费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见表1),比上年升幅加大0.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0%,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0%。全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其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1.2%,升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2个和1.7个百分点。

生产领域价格:全年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3%,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9%。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4.9%。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钢材类购进价格分别下降4.8%和5.1%,化工原料类上升1.3%。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5.2%。与上年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速分别回落0.5个和3.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3.1个百分点。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38亿元,增长11.7%;新增固定资产826.30亿元,下降23.2%;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8.0%,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三大类投资看,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830.69亿元,增长6.2%;更新改造投资300.56亿元,增长51.7%;房地产开发投资556.79亿元,增长9.6%。市属单位(含区、县级市及其他)完成投资1431.77亿元,增长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4.4%;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264.61亿元,占15.6%。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2亿元,增长9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2.93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投资456.64亿元,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142.54亿元,增长5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31.53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1∶27.29∶72.60。

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03亿元,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为44.2%。一批重要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的地铁工程、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整车生产项目、广州电网输变电工程、广州南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着支撑作用。

二、主要行业

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77亿元,增长6.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分别为124亿元、3.91亿元、54.86亿元、43.91亿元和22.09亿元。商品产值221.65亿元,增长6.1%。农产品产销率达89.1%。

花卉种植面积20.25万亩,增长34.2%;花卉产值25.35亿元,增长6.6%;甘蔗种植面积7.47万亩,比上年增长9.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82万亩,减少1.2%;蔬菜种植面积231.53万亩,增长1.9%;水果种植面积104.29万亩,减少1.3%。林业生态效益显著,全市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67.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1%,林木绿化率43.4%。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见表2)。

都市型农业:全年都市农业总产值817.98亿元,其中加工本地农产品产值571.28亿元,分别增长9.2%和8.2%。特色农业产值88亿元,高新技术农产品产值26亿元,分别增长7.0%和5.0%。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066.75亿元,增长9.1%。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都市农业示范区20个。全年农业产业化产值36.45亿元,增长5.0%;农业产业化规模达16.0%。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10.4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4%,增长17.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2%。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102.82亿元,增长16.8%(见表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3097.03亿元,增长9.6%;重工业总产值5005.79亿元,增长21.0%,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8.2∶61.8。全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250.98亿元(与2005年快报数相比)。工业出口产品产值1731.99亿元,增长15.2%。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见表4)。

三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72.48亿元,增长17.5%。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68.19亿元,增长17.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2%。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长3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71.0%。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16.73亿元和1089.23亿元,分别增长5.0%和11.4%。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1,比上年上升14.3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02.08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827.55亿元,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488.17亿元,增长15.8%,扭转了上年利润负增长的局面。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7.69亿元,增长5.5%。全年完成竣工产值415.01亿元,下降11.8%。房屋施工面积5460.3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49.01万平方米,分别上升2.8%和下降9.4%。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78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15万元/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68.86亿元,增长13.8%。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增强(见表5、表6)。

城市口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年起降航班达23.27万架次,增长10.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619.96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82.45万吨,分别增长12.0%和9.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28亿吨,增长20.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22.7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0.2%。

邮政、电信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3.17亿元,增长10.7%。全年收寄函件2.14亿件,下降12.7%;特快专递1075.50万件,增长17.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138.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5%。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7.26亿元,增长8.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635.9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1%。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47.11万门,下降1.0%。移动电话用户达1642.00万户,增长16.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37.89万户,“小灵通”业务用户达171.21万户,分别增长4.3%和2.3%。

国内商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2.77亿元,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增长15.0%。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8441.76亿元,增长14.6%。

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92.02亿元,增长21.7%。实现零售额1833.42亿元,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804.54亿元,增长11.3%,占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43.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8%和1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以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7%和24.9%,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1%。

住宿和餐饮业: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9.35亿元,增长15.8%。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10.09亿元,增长15.4%。

交易市场:全市商品交易市场1115个,全年成交额达1452.14亿元,增长47.7%。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16个,成交额达1295.3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9.2%。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是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成交额分别增长22.9%、84.5%和90.5%。

连锁商业: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连锁门店达7058个,比上年增长12.2%,营业面积增长20.7%,从业人员增长18.9%。其中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57.00亿元,增长20.9%;餐饮连锁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48亿元,增长21.0%。

金融保险业

金融: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35.98亿元,增长16.4%。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见表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350.97亿元,当年新增1632.3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668.58亿元,当年新增1155.7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400.25亿元,现金支出16529.3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29.14亿元。

证券: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14家。全市境内证券市场上市企业达28家。全年境内新发行股票3只。全年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筹资合计28.67亿元。

保险: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中介机构90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5家,保险经纪公司13家,保险公估公司22家。全年保费收入175.46亿元,增长1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75亿元,增长26.0%;人身险保费收入122.71亿元,增长5.1%。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9.96亿元,增长28.0%。其中,财产险21.71亿元,增长17.8%;人身险18.24亿元,增长42.8%。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96.39亿元,增长15.5%。全年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556.79亿元,增长9.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16.88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861.95亿元,增长26.3%。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53.03万平方米,下降15.6%。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市区(十区)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不含城市维护费)。年末,市区(十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5196公里,增长2.4%;城市道路总面积8642万平方米,增长3.8%。年内,地铁三号线二期客村至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至体育西和四号线新造至黄阁相继建成通车。全市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16公里。五号线、六号线、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也进入施工阶段。白云机场已开辟了48条国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的35个城市。广州海空国际大物流格局随着两大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和马士基的落户而初步形成。

公用事业

全年自来水售水量14.95亿立方米(十区口径);其中生活用水量10.26亿立方米。全市用电量469.42亿千瓦小时,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9.53亿千瓦小时,增长10.5%。至年末,市区煤气销售总量134683万立方米(包括液化气、人工煤气和天然气,其中液化气、人工煤气按天然气热值折算),增长3.4%;其中液化气供应总量94.77万吨,增长1.4%。

环境保护与治理

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座。全年广州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为一级的天数有114天,为二级的天数有220天,合计占全年天数的91.5%,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76毫克/立方米,下降13.6%;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67毫克/立方米,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城区有烟尘控制区1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70.8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9.2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55.2分贝,与上年持平,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9.4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全市累计脱硫能力超过8万吨/年。大力推行机动车使用清洁能源。继续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作。中心城区五大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6.2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81%。

社会治安

全年全市刑事立案数9.48万宗,下降10.1%,“两抢”案件下降29.1%;刑事案件当年破案数3.62万宗,破案率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发生交通事故7828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09人,损失折款2667.08万元,分别下降11.1%、13.2%和16.5%。全年发生火灾162起,火灾导致24人死亡,损失折款530.26万元,分别下降25.7%、22.6%和5.0%。

安全生产

200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125起,死亡1647人,受伤9448人,直接经济损失6110万元,与上年比,分别下降11.4%、13.6%、9.0%和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829起,死亡1511人,受伤9365人,直接经济损失2667万元,分别下降11.1%、13.1%、9.0%和16.5%。工矿企业(含建筑)职工伤亡事故125起,死亡105人,重伤40人,直接经济损失1911万元,同比除重伤人数上升8.1%外,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5.3%、19.8%和17.9%。火灾162起,死亡24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530万元,分别下降25.7%、22.6%、10.4%和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3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对外开放

所有制结构调整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091.11亿元,增长12.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77.29亿元,增长17.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0%上升到49.1%。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2101.87亿元,增长17.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6%。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56.36亿元,增长2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47.92亿元,增长1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7%;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34.29亿元,增长21.0%,占23.8%;规模以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96亿元,增长6.8%,占0.4%。

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零售额298.44亿元,增长6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零售额135.12亿元,增长31.4%;私营企业零售额293.26亿元,增长5.7%。

对外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37.67亿美元,增长19.2%(见表8)。其中,出口总额达323.78亿美元,增长21.4%;进口总额达313.89亿美元,增长17.1%。全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197.00亿美元,增长17.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0.84%;国有企业出口76.36亿美元,增长17.0%;集体企业出口4.80亿美元,增长3.2%;私营企业出口45.35亿美元,增长57.0%。

外商直接投资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9.23亿美元,增长10.4%;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1025个,下降3.4%;合同外资金额43.91亿美元,增长29.1%。全年外商增资所涉及的合同外资金额为16.90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的38.5%。截至2006年,广州市累计吸收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266个。世界500强大企业已有151家进入广州,共设立329个项目,投资总额累计112.44亿美元。资金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全年批准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212个,其合同外资金额32.78亿美元,增长36.3%。

2006年末,在广州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共8843家,比上年末增长8.5%。外商投资企业在穗设立分支机构(非法人)4787个,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在穗设立常驻代表机构6810个。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

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营业额1.81亿美元,增长11.4%。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97亿美元,增长19.4%。广州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1个。

旅游

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00.51亿元,增长12.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97亿美元,增长21.9%;国内旅游收入477.56亿元,增长9.8%。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游客2960.01万人次,增长3.8%。其中国内旅游者2395.78万人次,增长2.4%;海外旅游者564.23万人次,增长10.6%。全年主要宾馆酒店开房率为61.79%。全年旅行社组团旅游人数679.57万人次,增长38.4%。全年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按售票口径)4426.85万人次,增长7.4%。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稳步增长。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296件,增长11.7%;其中发明专利2706件,增长33.4%,占申请量的22.1%。全年专利授权6399件,增长11.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05件,增长16.7%。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

年末,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99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42家,市级45家。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72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7个。

全年实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87.57亿元,增长20.9%,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7.0%。规模以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0.8%、13.9%、13.0%、4.1%和18.0%。新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达480.25亿元,增长45.6%。

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0所,比上年增加1所。全年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科、专科学生21.38万人,增长7.6%;在校学生61.94万人,增长11.7%;毕业学生12.29万人,增长19.5%。年末,全市培养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达24所,全年招收研究生1.71万人,增长9.3%;在校研究生4.52万人,增长11.4%;毕业研究生1.18万人,增长30.9%。

全市有75.0%的区和76.5%的镇达到“教育强区”和“教育强镇”标准,省、市一级学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84.73%(优质学位)。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112所,在校学生89.36万人。普通中学456所,在校学生56.76万人,增长3.1%;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49万人,增长3.8%。中等职业学校123所,在校学生21.66万人。技工学校62所,在校学生15.32万人,增长25.5%。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3%,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大学率81.6%。

年末,全市共有13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11.19万人;137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96万人;158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22.52万人。

文化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全国和国际性专业文艺评奖中,广州共获奖100项。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3个,举办展览63个。公共图书馆14间;图书馆总藏量1325.1万册。档案馆26个,博物馆、纪念馆30个,举办陈列、展览195个,参观人数达337.5万人次。全年摄制完成电影片3部。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节目15套;电视台3座,节目19套。全国有14个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广州电视网播放。全年共出版报纸27.97亿份、杂志1.65亿册、图书2.25亿册。

卫生

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603个,其中医院22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监督所14个,妇幼保健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9所。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5.05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4.33万张。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9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2.73万人,注册护士2.64万人。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8082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11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6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3.95/10万和5.24‰,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人均期望寿命77.88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儿童计划免疫继续保持高接种率,儿童计划免疫6苗接种率在98%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9%,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达95%。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

2006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率达86.11%,比上年上升了14.36个百分点。全市参合农民患病后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占45.59%,到区(县级市)医院住院治疗的占37.76%,到市以上医院住院治疗的占16.65%。参合农民住院补偿人数达9.94万人次,人次住院补偿1459元;有1237人次获得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的住院医疗救助,救助金为355.71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至年末,有94.5%的农村人口参加2007年度农村合作医疗。

体育

2006年,广州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4项9人次、亚洲冠军9项15人次、全国冠军71项93人次(其中在2006年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上,广州运动员获得金牌8项14人次、银牌2项4人次和铜牌5项7人次)。市区两级举办的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及比赛472项次,有293.53万人参加。举办国际、国内单项比赛22次。市属公共体育场馆收入13553万元。发行体育彩票6.87亿元。

社会保障与福利

积极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7.27万人,其中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64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市属)、失业、工伤(市属)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5.02万人、241.82万人和214.61万人。全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市属)达54.4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3.44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达4.9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7.39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96间,床位2.28万张。其中,民办社会福利机构60间,床位9366张。全市共有救助站5个,社区服务场所(含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文化室、图书室、档案室、卫生站、计生服务室、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康复场所、户外文体小广场)共1.06万个,社区服务中心101个,社区服务站(点)941个。扎实推进残疾人扶助工作。2006年,全年安置残疾人就业1.26万人;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744人次。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达975.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78万人,增长2.7%;人口出生率为9.19‰,死亡率为4.45‰,自然增长率为4.74‰。

就业与失业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609.4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4.45万人,比上年末降低2.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37.2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7.7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4%。城镇从业人员359.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9%。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6%,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72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指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4.49万人上岗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4.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年末,全市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职业介绍机构488个,前往各类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登记求职人员达113.73万人次。

居民收支

全年全市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36321元,增长7.3%。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1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788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据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5445元,增长6.8%。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5546元,增长9.4%,占消费性支出的35.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29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6%,下降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家庭拥有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增多(见表9)。

居住

2006年,全市商品住宅竣工面积达770.36万平方米。年末,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9.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8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除农业、城乡居民收支、价格、国内商业指标为年报数外,其余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