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广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1:43:11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97次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出口,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跃上新的台阶。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保持了“九五”时期以来年均经济增长13%左右的增速,广州已成为国内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三大城市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9万元,增长11.7%,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突破50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1.09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8.55亿元,增长14.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41.89∶54.49调整为3.40∶41.01∶55.59。

价格总水平微幅下降。2002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6%,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除烟酒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升0.5%和0.1%外,其余类别价格均下降。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6.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9%。房地产销售价格总指数为99.6%,房地产租赁价格总指数为102%。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1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1.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人。年末职工总人数177.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6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70.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2万人。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4.85万人就业,年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

二、农业

农业生产有较大增长。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7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广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牛奶、渔业等效益较高的农产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增加,分别比上年增长30.4%、3.2%和2.7%。水果大丰收,总产量达47.37万吨,增长35.6%。其中,荔枝、龙眼总产量分别达9.57万吨和3.8万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量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达345.15万吨,增长5.0%。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出栏量达196.7万头,增长1.9%。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水产品产量达34.53万吨,增长3.0%。城市生态林业建设有新的进展。至2002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02年末,全市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40万亩。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54.79万亩。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897.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乡镇企业总产值1862.56亿元,增长8.0%(现价增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广州市工业呈现增速加快、结构优化、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总产值3786.08亿元,增长14.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4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轻工业总产值2036.42亿元,增长10.8%;重工业总产值1749.66亿元,增长20.9%;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快10.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55.6∶44.4变为53.79∶46.21。在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企业完成671.10亿元,增长28.4%;“三资”企业2139.15亿元,增长1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7.79亿元,增长12.2%;大中型企业1887.05亿元,增长17.3%;市属企业工业总产值3407.25亿元,增长15.3%。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轻纺、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电子通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95.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0%。开发区、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产业园等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移动电话机增长3.99倍、光通讯设备增长99.1%、家用电冰箱增长64.8%、计算机增长62.1%、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42.7%、汽车仪表增长41.3%、汽车生产增长40.3%、升降移动机械增长35.3%、塑料制品增长30.5%、化妆品增长26.0%、摩托车增长22.7%、家具增长18.0%、中成药增长17.2%、软饮料增长12.1%、服装增长10.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市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总额下降。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2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07亿元,增长35.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9.7%,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亏损额为28.72亿元,比上年下降15.1%。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建筑安装工作量615.46亿元,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1.49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达279.48亿元,下降1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7.9%;更新改造投资达182.58亿元,增长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8.2%;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24.19亿元,增长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2.4%,是支撑投资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400.89亿元,增长33.8%。

商品房销售形势较好,是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02年,全市商品房预售面积为601.92万平方米,预售合同金额为253.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0.6%。商品房实际销售(交楼)面积为666.15万平方米,实际销售(交楼)合同金额为274.61亿元,分别增长20.1%和15.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40.06亿元,增长31.5%;建筑业完成投资31.9亿元,增长91.7%;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136.84亿元,下降12.5%;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完成投资14.49亿元,增长1.3倍;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89.29亿元,下降26.4%;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36.38亿元,增长26.2%;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4.40亿元,增长10.9%。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3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的比重为27.0%。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14.0%、28.5%、31.2%和2.9%。地铁二号线已开通三元里到晓港首通段的9个车站,地铁三号线已全面开工建设,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使用,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航站大楼主楼钢结构工程已建成。一批有关广州城市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正在推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3.3%,保持了近年来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其中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为973.32亿元,增长10.6%;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为265.97亿元,增长10.9%;其他行业零售额131.39亿元,增长2.7%。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总额为3661.27亿元,增长10.1%。步行街、休闲酒吧街、商业街有新的发展,大型超市及连锁店快速扩张,一批国内外零售巨商纷纷抢滩广州,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限额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的化妆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等商品销售额增幅均在40%以上。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为279.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海关进口总值141.47亿美元,增长24%;海关出口总值137.84亿美元,增长18.6%,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4.3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81.86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16.1%。从出口主体看,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3%和54.5%。从出口产品看,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7.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1%,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等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分别增长18.7%、27.3%和5.0%。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香港、美国、台湾、韩国、阿联酋、俄罗斯等市场的出口增幅均在17%以上,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73.5%。

外商在穗投资增幅较大。2002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1.66亿美元,增长74.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30.23亿美元,增长70.4%。利用外资方式和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大项目不断增多。全市新批和增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91个,合同外资金额21.60亿美元。引进的投资项目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投资的热点。电子及通讯制造业合同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26倍。外资投向制造业的力度加大,其合同直接利用外资占全市合同直接利用外资比重达73.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6.5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2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0.6%和10.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均有较大发展,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9115万美元,增长21.7%;派出工程劳务人员2390人次,增长1.2倍;年末在外人数3378人,增长50.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年货物运输量2.52亿吨,增长1.3%。其中公路运输1.41亿吨,增长6.3%;航空运输23.72万吨,增长26.6%;铁路运输1656.1万吨,下降19.3%;水路运输8995.94万吨,下降1.6%。旅客运输量2.67亿人次,增长9.3%。其中公路运输2.32亿人次,增长10.0%;航空运输629.09万人次,增长17.2%;铁路运输2790.9万人次,增长3.1%;水路运输152.28万人次,增长1.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67亿吨,增长23.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71.81万标箱,增长19.4%。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601.44万人次,增长15.8%;机场货物吞吐量59.26万吨,增长11.5%。市内公共交通不断改善。年末营运公共汽(电)车达7051辆,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地铁旅客运输量为6629.13万人次,增长4.2%。

邮电通讯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电话机数达436.16万部,新增60.19万部,增长16.0%;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18.21万门,新增35.76万门,增长6.9%;移动电话用户新增185.38万户,增长33.1%,年末总用户数达745万户。至2002年末,通过市电信部门网络线路作为出口的因特网用户达256.15万户,新增135.2万户,增长1.1倍。城市电话拥有率(含移动电话)达到165部/百人,比上年增长20.4%,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旅游市场活跃,旅游经济发展加快。2002年,广州市接待过夜旅游者2706.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其中海外游客473.97万人次,增长7.1%。旅游者在穗平均停留时间为2.05天。全市旅游营业总收入达504.89亿元,增长10.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8.72亿美元,增长13.3%。广州市旅行社组团出境游人数达35.27万人次,增长17.5%。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2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498.35亿元,比年初增长20.4%,新增存款1268.4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904.86亿元,比年初增长11.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257.21亿元,比年初增长20.7%,新增贷款902.21亿元。在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相当,但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12.81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长均超过40%。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08.58亿元,比年初增长25.2%。各项外币存款余额为83.99亿美元,贷款余额为49.75亿美元,比年初分别增长8.1%和46.9%。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595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行和办事处达30家。

至2002年末,广州市在深、沪两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8家,股票20只。全市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108个。全年广州地区国家银行发行国库券46.2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市场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9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19亿元,增长3.4%;人身险保费收入71.68亿元,增长28.0%。至年末止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14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代表处达10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达115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45亿元,增长19.7%。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86项,其中已投产应用161项。全市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2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万人。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登记的技术合同金额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市受理专利申请6288件,批准授权3656件,分别增长25.8%和9.6%。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进一步发展。继续实施高标准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全市共有小学1566所,在校学生81.66万人,比上年增长3.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6.76%。普通中学425所,在校学生48.15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35.87万人,增长2.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6%;高中在校学生12.28万人,增长14.8%。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9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0.82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9.9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7%和22.2%。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个,招收研究生8245人,在学研究生2.0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19.0%。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2002年,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9所,在校学生达到21.59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5所,在校学生达到18.38万人,比上年增长18.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出版社18家。全市现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78%,电视人口覆盖率99.52%。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95部。全年出版各类杂志1.99亿册,比上年下降4.5%;报纸28.31亿份,图书2.89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8.8%。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至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253个,其中医院198个。医疗病床4.04万张,其中医院病床3.54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2.21万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年举办区县级以上运动会287次,比上年增长14.8%,参加的运动员达43万人次。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61%。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保持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未包括城市维护费)达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面积达6193.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能力不断增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512.9万立方米/日,增长4.9%;供电量达255.64亿千瓦•时,增长13.9%;煤气销售量达1.66亿立方米,增长14.6%。

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有所提高。城市绿化工作从以美化城市为主转向致力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2002年,全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比率达90.4%。市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4个,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23个,覆盖率达81.41%。全市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5.02%,比上年提高3.82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达82.23%,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共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60公顷,新增公园32个。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0.81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60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十区口径)9.5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十区口径)为31.40%。2002年,广州被授予“2002年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720.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2万人。其中常住户口人数717.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64‰,人口自然增长率3.1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44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广州市职工平均工资为25104元,比上年增长13.4%。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原口径计算为15117元,按新口径计算为13380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857元,增长6.4%,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4%。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132.80亿元,比年初增长20.5%。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促进了消费层次和结构的提升。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按原口径计算为11508元,按新口径计算为10672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3%,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8%。恩格尔系数为38.1%;交通与通讯类支出1186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0.3%;医疗保健类支出593元,增长10.5%;居住类支出981元,增长17.1%;娱乐教育文化类支出1751元,增长19.6%。电脑、背投彩电、数码相机、移动电话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部分文化、体育用品较为热销。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目前,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31.4%。

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60.7台、空调器162.3台、家用电冰箱101台、家用洗衣机99台、组合音响58套、家用电脑65台、固定电话102部、移动电话162部。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4台、空调器29台、家用电冰箱63台、家用洗衣机66台、摩托车113辆、淋浴热水器69台、固定电话机86部、移动电话88部。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末的13.87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15.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30.43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31.42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民间投资是指除国有和外商及港澳台商以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主体进行的投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5.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总人口统计口径。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主要是扣除居民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等支出。

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新口径主要是扣除了居民自有房虚拟房租折算。

8.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