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广州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1:38:08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27次

广州市统计局

(1999年3月9日)

1998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共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启动和应变措施,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宏观调控目标要求,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1998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18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0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30.37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923.66亿元,增长14.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75万元,增长11.5%,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323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1998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8%、45.03%和50.09%。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64∶36调整为62∶38。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不断得到革新,以股份制经济为代表的混所有制企业加快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7.26%上升为48.34%。产品结构有所调整。钢、电梯、水泥、啤酒、软饮料、摩托车、汽车、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10.1%、21.4%、26.1%、27.7%、28.6%、43.0%和74.2%。一些日用消费品及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减缓或下降。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1998年,广州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坚持“抓大放小”的工作方针。大型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全市58户重点大集团中,已有49户按照《公司法》规范改制并进行工商登记,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初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目前,市属2200户独立核算公有小企业中,已有1100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转制,八区、四个县级市9402户公有小企业,已转制5406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伤、生育保险工作不断发展。金融、投融资、住房、价格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宏观经济效益改善。随着科技在提高经济素质中作用日渐明显以及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1459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9621元/人,增长3.6%;第二产业48702元/人,增长7.9%;第三产业51115元/人,增长8.6%。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完善困难职工解困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再就业专项基金,调控外来劳动力,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广州地区企业下岗职工10.38万人,已分流安置7.56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2.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

市场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6.3%,比上年下降3.7%;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7%,比上年下降2.3%。价格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值,而且在国内35个大中城市中,广州市的价格降幅也是相对较大的。

二、农业

广州市农业生产努力克服年初自然灾害的影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三高”农业基地、“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业总产值154.02亿元,增长4.6%。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繁荣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支持农业生产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3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增加了城乡市场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全年粮食总产量103.3万吨,比上年增长2.4%;蔬菜总产量256.28万吨,增长7.0%;肉类总产量30.62万吨,增长3.4%;水产品总产量30.68万吨,增长11.2%;牛奶总产量3.33万吨,增长7.6%;家禽出栏量1.48亿只,增长2.8%;生猪出栏量170.73万头,增长8.0%。

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率达8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集约经营有所加强,已建成蔬菜、优质米、塘鱼、商品猪、荔枝、龙眼等大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10多个,逐步走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轨道。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各级财政支农专项投入6.2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5.75万千瓦,增长1.8%;有效灌溉面积11.91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57.82亿千瓦·时,增长1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7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业总产值2520.75亿元,增长13.9%。其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554.87亿元,增长1.5%;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423.34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83.56亿元,增长25.9%;“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134.94亿元,增长15.7%;其他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324.04亿元,增长50.6%。

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增速。全年轻工业总产值15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重工业总产值947.36亿元,增长16.9%;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62.42%和37.58%。

工业出口生产有新发展。1998年,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63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08%。

建筑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员劳动生产率37742元/人,增长5.8%。建筑业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7733个,施工面积2874.54万平方米,增长4.0%;工程结算收入214.74亿元,增长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投资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投资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282.22亿元,增长23.6%;更新改造投资额121.95亿元,增长1.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68.78亿元,增长13.2%。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541.26亿元,增长14.2%。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975个,增长12.1%,其中新开工项目782个,增长42.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呈现一些变化。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投资额29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4.02%上升为73.50%。城市建设投资额140.31亿元,增长52.5%;交通运输业投资额73.95亿元,增长61.3%;邮电通讯业投资额30.74亿元,增长58.1%;教育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投资额19.83亿元,增长26.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17.54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的比重为29.08%。其中市属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08.56亿元,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和制造业项目占市属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62.43%和29.29%。广州地铁一号线已于1998年12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内环路已有9个标段开工,环城高速公路东南环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本年新增高速公路6.5公里;广州钢铁集团电炉扩建工程完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40万吨/年电炉钢;五羊-本田摩托车工程新增生产能力20万辆/年摩托车。

房地产商品住宅建设加快发展。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4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55.31%。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100.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占商品房施工面积的66.0%;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02.79万平方米,增长19.3%,占商品房竣工面积的79.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全年全市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社会民用汽车110.81万辆,增长8.9%。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621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56亿人公里,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6.0%。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8716万吨,增长3.9%。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241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货物吞吐量40.76万吨,增长15.8%。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传统的邮政业务减少,移动通信等新的电信业务发展强劲。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9.04万门,新增20.85万门,增长10.5%;市话到达户数164.73万户,新增17.57万户,增长11.9%;市话普及率达到67部/百人,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无线寻呼机用户新增6万户,年末总用户数达150.75万户,增长3.8%;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5.26万户,年末总用户数达100.84万户,增长53.8%。

六、国内贸易

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广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7.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830.65亿元,增长12.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73.92亿元,增长12.3%。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601.06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158.38亿元,增长14.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53.62亿元,增长8.1%;集体经济214.67亿元,增长10.1%;私营经济68.46亿元,增长20.6%;个体经济218.55亿元,增长15.8%;股份制经济43.15亿元,增长13.2%;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59.31亿元,增长19.1%。

市场规模扩大,商品购销不断增长。全年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2159.20亿元,销售总额2324.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0.2%。全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店有23家。

集市贸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6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贸市场31个。全年新建市场91个,总面积35.48万平方米。

七、外经贸和旅游

广州市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对外经贸的影响,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了外贸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0.63亿美元(外贸系统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进口总值50.45亿美元,增长24.0%;出口总值80.18亿美元,增长6.4%,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出口商品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深加工、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不断增加,机电产品出口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总值24.82亿美元,增长22.1%。一批重点出口商品和出口企业逐步形成,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商品已达14种(类)。“三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已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4.94%。国际市场不断拓宽,出口商品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8个。在贸易伙伴中,香港仍居主要地位,其次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印尼、英国、新加坡等。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27.16亿美元,增长9.5%。新签协议外资投向继续优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基本同步增长。全年全市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204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其中国际游客303.59万人次,增长3.1%;国内游客1741.27万人次,增长3.1%。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0.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旅游营业总收入323.46亿美元,增长10.9%。1998年,广州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融资及防范风险能力增强。1998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62.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14.64亿元,增长18.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94.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2.77亿元,增长11.7%。人民币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103.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35亿元,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44.03亿元,增加248.33亿元,增长1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82.22亿元,增加301.32亿元,增长19.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502.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4.28亿元,增长1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55.37亿元,增加240.28亿元,增长14.9%;中长期贷款余额365.44亿元,增加56.60亿元,增长18.3%。至年末止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281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行或办事处达38家。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规范和发展两方面都取得积极的成效。年末全市在深、沪两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2家,股票13只。国债发行和兑付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发行国库券78.75亿元,比上年增加36.73亿元,增长87.4%。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各类险种承保总额10416.32亿元,保费和储金收入56.28亿元。全市有7.56万户次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有23.89万户次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686.06万人次参加了人身保险。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代表处达25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发展。全年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37项,其中已投产应用130项。科技队伍有所壮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4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全市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571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85万人。

技术市场成交额快速增长。全年登记的技术合同3051项、合同金额5.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2%和45.2%。全市受理专利申请2931件,批准授权专利1906件。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26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30亿元。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全市高等院校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3个,招收研究生2921人,在校研究生752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17.7%;普通高校27所,成人高校32所;全年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3.44万人,在校生达到10.8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5.9%。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20.86万人,增长4.9%。成人中等学校培训学生7.04万人。

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继续提高。全市初中在校学生30.47万人,比上年增长5.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8.65%;小学在校学生73.34万人,比上年增长1.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个,群众文化馆、艺术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间,博物馆23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5座。广播覆盖人口率99.63%,电视覆盖人口率99.21%。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114部,有部分创作作品或出版物,在全国、全省获奖。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全市共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2013个,比上年增加24个;医疗病床3.53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1万人,其中医生2.28万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夺得6个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27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97.35%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个,总投资5482万元。建立定期公布城市环境污染指数制度。市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覆盖面积266.75平方千米;环境噪声达标区19个,覆盖面积191.1平方千米。“三废”处理能力有所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1.05%、93.23%和83.31%。绿化建设有新的进展。通过建设各类公园,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全年共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50公顷,新增公园8个。1998年,广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3234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1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3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8.08%。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674.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0.10‰,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3.99‰,比上年下降1.98个千分点。

劳动力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从业人员444.0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21.04%,第二产业占38.34%,第三产业占40.62%。年末职工总人数196.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30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3.34万人,比上年增加5.58万人,增长9.6%。

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6元,比上年增长7.8%,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0.3%。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有所下降,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9.1%下降为44.7%;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的支出明显增加,分别比上年增长55.8%、34.7%和34.1%。大屏幕彩电、家用电脑、组合音响、影碟机等新一代耐用消费品已不断进入居民家庭。年末,摩托车平均约四户拥有一辆,家用电脑平均约三户拥有一台,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每百户拥有量已接近或超过100台。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629元,比上年增长1.50%,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3.56%。

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82.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职工年平均工资14325元,增长9.2%,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1.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的10.79平方米提高到本年的1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32.21平方米提高到本年的35.73平方米。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增幅有所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亏损有所增加;金融风险和隐患不同程度存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艰巨;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等。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指标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