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东

广州市八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21:33:58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0次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八五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3 1982 

1995年是广州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八五”时期,是广州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既富有成效而又充满挑战的时期,广州人民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实探索,奋发图强,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均能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八五”计划。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时期。初步统计,“八五”时期,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9.86%、17.48%的速度快速增长,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252.71亿元,比1990年增长1.4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元,比1990年增加1.24倍,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现将广州市“八五”时期及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农业迅速发展。“八五”时期,我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向城市型农业、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7亿元,比1990年增长60.92%,平均每年增长9.98%,这样的发展速度为过去各个五年计划时期所少有的。农业商品率由1990年的74.65%提高到1995年的83.0%。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迅速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已占全部稻谷播种面积七成以上,优质鱼纯养、混养面积占五成,名优新水果得到大面积推广,1995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比上年增长3.93%。“菜篮子”建设继续加强,“八五”期间,我市建成各种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蔬菜基地常年保持在17万亩左右。目前,广州市场的蔬菜、鲜奶已全部自给,水产品、生猪、蛋品自给率已从过去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40%,蔬菜、水果、水产品每年还可大批北运内地和出口港澳地区。“八五”时期,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91.31亿元,比1990年增长6.79倍,年均增长50.77%;乡镇企业总收入736.74亿元,比1990年增长6.6倍,年均增长50.04%。

(二)工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发挥。“八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发展的新时期,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95.87亿元,比1990年增长2.08倍,年均增长25.24%;全市工业总产值1856.13亿元,比1990年增长2.12倍,平均每年增长25.52%。“八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与“七五”时期和“六五”时期比较,分别高12.45个百分点和12.69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八五”期间继续发挥骨干作用,1995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830.59亿元,比1990年增长1.13倍。年均增长16.34%;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75%。“八五”时期,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市属工业为主体,区街工业和乡镇工业两翼齐飞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区、县级市的工业有长足发展,区街工业和县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61%。外向型工业有较大发展,1995年,广州市“三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587.25亿元,比1990年增长5.59倍,“三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89%;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405.13亿元,比1990年增长2.31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0.63%提高到1995年的26.89%。一批拳头产品相应形成,如标致汽车、五羊摩托车、电梯、电池、家用电器等。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95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68%,比上年提高8.22个百分点,在构成综合指数的各经济效益指标中,全员劳动生产率39246元(按增加值计算),增速最高,比上年增长19.95%。

“八五”时期,广州市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199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82.75亿元,比1990年增长3.55倍,年均增长35.38%。

(三)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并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加快了城市建设。“八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91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1406亿元;“八五”时期平均增长50%,比“七五”时期平均增速高30.4个百分点,是建国以来各时期投资增速最高的一个时期。其中:1995年完成投资额494亿元(不包集体,个体),比上年增长14.10%。“八五”时期,投资结构日趋合理,1995年完成投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81%、31.06%和68.13%,其中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与1990年比提高了7.4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快了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速度,“八五”时期房地产开发工作量575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52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9.1%;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630万平方米,年均竣工326万平方米;建成了名雅苑、红棉苑、云景花园、丽江花园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八五”期间,我市加快了能源、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主要有:广州钢铁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的连轧工程、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和60万千瓦的珠江发电厂、五羊摩托车形成10万辆生产能力、市内程控电话新增100.9万门、全长22公里的广州北环高速公路、横跨市区南北的东濠涌高架路等。目前尚在建设的有广州地下铁路一期工程和年产15万吨的广州乙烯工程等。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八五”时期累计,我市城市建设投入149.6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124.9亿元。加强道路系统的改造和建设,五年来新扩建道路长度68公里,面积199万平方米;各种桥梁94座;新增日供水能力107万吨,建成了日产39万立方米的广州油制气厂、日处理15万吨能力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东濠涌高架路和珠江隧道的建成通车,整治、扩建东风路和解放路等多条主干道及出口路段,完善了以广州为中心,贯通省内、幅射境内外的公路网络。1993年9月,广州作为国内第一个城市被接纳为世界大都市协会正式会员。从全国首次市政公用设施普查的资料反映,至1995年6月30日止,我市城区绿地覆盖率为21.97%,人均绿地面积4.52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6.2平方米,用气普及率86.2%。我市连续五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行列。

交通、运输、邮电业务迅速发展。“八五”时期,广州交通枢纽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公路和电信建设均提前完成“八五”计划。1995年货物运输量2.68亿吨,比1990年增长49.88%,年均增长8.44%;客运量16442万人,比1990年增长73.79%,年均增长11.69%;港口货物吞吐量8305万吨,比1990年增长62.88%。目前,广州港已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运输业务来往,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256万人次,成为国内最繁忙的三大航空港之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五”期间,我市邮电通信建设发展迅速,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1995年,邮电业务总量46.46亿元,比1990年增长5.55倍,平均每年增长45.64%,比“七五”时期增速高4.25个百分点。1995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31万门,比1990年增长3.2倍;无线寻呼机用户7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42万户;市话普及率由1990年平均每百人9.49部提高到1995年的平均每百人40部,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广州市已有七成以上的家庭装上了电话,公用电话遍布公共场所及大街小巷。近年来先后开通的声讯台、有线电视系统、可视图文等新业务,使广州形成一个无线、有线相结合,连接国内外,空中、地面、地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四)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八五”时期,我市继续扩大开放,使我市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增强。1995年,我市外贸出口总值达62.04亿美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深圳,居第三位,外贸出口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991-1995年累计,外贸出口总值190.81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72倍;“八五”时期年均增长33.87%,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同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1.49%上升到1995年的41.11%。出口市场已由过去集中在港澳地区,向以港澳地区为主的多元化市场发展。1995年我市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20个。外贸出口基本形成外贸专业公司出口、“三资”企业出口和工贸企业出口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值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5年的47.23%。

“八五”时期,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68.71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5.32倍,这些外资,70%左右来自港澳地区,50%是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折合人民币计算相当于同期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外资的投向遍布各行业,但投向能源、交通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增多。至1995年止,全市有60%以上的老企业利用外资,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技术改造;同时利用外资新建了一批大中型建设项目。如广州北环高速公路、珠江发电厂和地铁工程等。

旅游业取得新发展。1995年,我市已有75家宾馆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星级酒店,比1990年的48家增加了27家;主要涉外宾馆酒店189家,比1990年增长78.3%。“八五”时期,广州市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五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641.62万人,其中:国内旅客3646.5万人,分别比“七五”时期增加2583.72万人和2291万人。

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较大发展。继1984年成立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八五”期间又先后成立了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沙经济开发区、广州保税区等。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利用外资、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境外高新技术方面,发挥了窗口和其他的积极作用。1995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40.96亿元,外贸出口总值4.26亿美元,实现利税24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7.46倍、2.38倍和95.12%,“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53.26%、27.57%和14.3%。

(五)市场繁荣兴旺,初步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八五”时期,广州市场繁荣活跃、稳步增长。199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46.83亿元,比1990年增长2.70倍。“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9.91%,比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六五”时期高9.31个百分点,比“七五”时期高15.38个百分点。广州市在坚持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集体、个体、私营。同时在商业零售领域引进一些国际著名的商业集团,合资经营零售商业和餐饮业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1995年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54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74个,批发市场已形成一个大中小相结合的多层次批发商业体系。

1995年,广州市社会商品总购进和总销售分别达到1562.08亿元和1603.96亿元,比1990年增长5.3倍和6.22倍。此外,市场建设中对商业经营组织形式进行了革新,如组织仓储式商店、连锁经营店等,使市场主体向多层次发展。“八五”时期,广州市的消费观念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吃的方面已由量的满足转化为突出营养、方便和合理搭配;穿的方面讲求突出个性、多样化和时代感;用的方面规格、档次不断提高。

控制物价取得预期成效。199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3.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9.7%,价格升幅比上年升幅分别回落6.5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升幅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六)金融保险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华南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增强。1995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9亿元,比1990年增长46.0%,年均增长8%。进入“八五”以来,金融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除原有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外,新建立了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深圳招商银行等三家区域性银行的广州分行,还发展了城市信用总社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也由原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增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与此同时,有48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了代表处或营业性机构。至1995年末,广州市金融机构总数已达2528家,平均每2500多人拥有1家,在国内大城市居领先地位。1995年,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86.9亿元,比1990年增加3.7倍,年均增长36.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由1990年的420.3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6.9亿元,年均增长27.10%。1995年,我市现金净回笼53.03亿元,连续七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活动不断拓展,建立和发展了金融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和商业票据贴现市场。进入“八五”时期,广州市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1993年广州开设了STAQ、NET等法人股市场和代办买卖业务,同时,首次有五家企业的公众股挂牌上市,这是“八五”时期广州市证券市场的一大发展。广州已成为全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七)科教文体卫事业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州汇集了全省80%的研究开发机构,学科专业较齐全,攻关能力较强。至1995年底,广州地区已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523个,比1990年增加69.26%;研究开发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89万人,比1990年增加4.25%;全市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5.28万人。“八五”时期,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47项,推广应用221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五”时期,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1995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14.87人,比1990年的11.1人提高了34.0%;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比例,由1990年的1:0.36调整为1995年的1:0.5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社会力量兴办的大、中、小等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已成为我市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入学率从1990年的99.85%上升到1995年的99.92%,初中升学率由60%上升到77.99%。

“八五”时期,广州文化市场繁荣、活跃、文化设施不断改善,兴建了广州艺术博览中心、广州购书中心、广州芭蕾舞团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199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比1990年增长18.75%,出版报纸18亿份、各类杂志1.98亿册、图书3.69亿册,分别比1990年增长54.64%、81.65%和31.79%。

我市卫生医疗条件有较大改善,加强了防病、治病工作,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1995年,全市各级卫生医疗机构2238个,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29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达3.63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达4.47张,居民预期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八五”时期,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世界冠军27个,获亚洲冠军9个,获全国冠军131个。“八五”时期,广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以及全国单项比赛、中外足球赛等,扩大了广州在海内外的声誉,起到了展示广州改革开放时代风貌的“窗口”作用。广州正向着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要求发展。

(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八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以“温饱型”为主逐步向“小康型”为主转变。据抽样调查:1995年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8553元,扣除价格上升因素后,比1990年实际增长68.38%,年均增长10.98%,已超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六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4483元,比1990年增长1.91倍,扣除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36%。居民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呈递减趋势,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家用电器拥有量逐年增多,普及程度在全国大城市居领先地位。1995年,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分别为:彩色电视机111台、洗衣机105台、电冰箱102.3台、照相机66架、高级音响40.7套、空调机57.3台,分别比1990年增长25.14%、20.27%、17.18%、95.85%、1.35倍和43.1倍。“八五”期间,我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只是停留在满足温饱而已,而是有了更多追求,购房、装修房子开销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个人消费等项目支出金额和比重均上升。随着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居民在旅游、饮食、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开支会继续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61平方米,农村居民的生活住房面积27.59平方米,“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3.76%和2.52%。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失业基金,实行了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以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市政府并订出职工最低生活保护线,使部分低收入职工生活得到保障。

1995年,我市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然比较低,亏损增加;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7.04%,亏损金额28.13亿元。二是资金仍然比较紧缺,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较大。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在国内规模大、影响大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够多。四是物价上升的潜在压力仍然比较大。

1996年,是我市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启动年份。在新的一年中,我市仍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存在问题,增创新优势,我市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实施“九五”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1.本公布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文章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