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5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5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303.98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7.96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0.3:50.4:39.3转变为9.5:50.3:40.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上升3.3%,居住项目下降0.1%,食品项目下降1.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0.2%。
城镇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058.63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718.34万人,比上年下降3.9%,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67.04万人,增长15.9%。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7.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强强联合和省属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工作加快进行。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电力体制,市县镇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结构调整较慢,农民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外贸出口增长放缓;教育和科技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地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还存在不少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作风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
二、农业
农作物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89.8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亩产371公斤,减少21公斤;总产量1721.55万吨,下降5.5%。全年油料总产量80.90万吨,比上年增长2.7%。蔬菜总产量2377.60万吨,增长7.4%。花卉产值增长20.0%,药材产值增长12.6%。水果总产量590.74万吨,下降8.2%,但优质水果发展较快。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荒山荒沙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面积220.83千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沙造林32.35千公顷,增长88.4%;全年营造防护林53.29千公顷,增长29.8%。义务植树9877.16万株,增长17.1%。森林覆盖率56.9%,实现林木年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33.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609.67万吨,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67.07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42.60万吨,分别增长1.8%和4.2%。
全年农业机械动力1760.18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2%;化肥施用量(折纯)195.09万吨,增长10.1%;有效灌溉面积1447.05千公顷,下降2.6%;农村用电量463.43亿千瓦时,增长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7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3553.81亿元,增长12.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55.12亿元,增长10.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98.69亿元,增长15.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0%,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4.2%。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和汽车、造纸、制药三大有潜力产业的比重上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调整和压减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全年关闭各类小煤矿和矿办小井906处,关停小钢铁厂8家,小水泥厂15家,小糖厂5家。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1.0,比上年提高4.5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下降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3.7%,产品销售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583.53亿元,增长10.9%;税金总额492.54亿元,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9%,税金增长9.6%。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0.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5.59万个,增长39.9%,其中投标承包1.58万个,增长4.4%,实现利税55.41亿元,增长13.1%。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安排地质勘查项目26项,提交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6处,完成1:25万区域调查28500平方公里,1:5万区域调查500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715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5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39.72亿元,增长6.1%;更新改造投资481.13亿元,增长11.2%;房地产开发投资942.95亿元,增长13.5%。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8175个,增长1.1%,其中新开工项目4169个,增长11.0%。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非国有投资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2326.44亿元,增长23.4%,比重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在基建、更改和房地产投资中,广州深圳占57.0%,体现中心城市的支柱作用。粤西地区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3.1%,增幅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51.84亿元,比上年下降4.8%;原材料工业投资41.90亿元,下降9.5%;能源工业投资219.51亿元,增长29.3%;交通运输业投资271.24亿元,下降5.0%;邮电通讯业投资265.05亿元,增长10.9%。
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完成计划。全年5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34.05亿元,为年计划104.4%。同三公路汕汾段、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小金至平南段、普宁至惠来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农网改造项目于12月投产,第九届全运会各个新建场馆均按时投入使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四级以上公路16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4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15个,年吞吐量170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79.83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长度1778.22公里、变电设备能力995.75万千伏安。城乡电话交换机2446.98万门、新增移动电话839.5万户(包签约用户和预付费用户)、长途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72.94万路端(含接入网设备)、新建微波电路269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发展良好,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0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273.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8%。其中:铁路301.21亿吨公里,增长1.8%;公路510.28亿吨公里,增长8.0%;水运2411.78亿吨公里,增长7.3%;民航7.58亿吨公里,增长17.5%;管道42.76亿吨公里,增长2.5%。
完成旅客周转量1458.36亿人公里,增长19.8%。其中:铁路268.82亿人公里,增长11.3%;公路959.08亿人公里,增长22.8%;水运11.02亿人公里,下降5.4%;民航219.44亿人公里,增长18.8%。
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266.92万吨,增长13.9%;集装箱吞吐量688.15万TEU,增长2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418.73万吨,增长15.6%;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69.82万TEU,增长19.9%。
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1004.06亿元,增长29.8%。其中移动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554.81亿元,增长37.8%。移动电话用户2421.23万户,增长78.4%。固定电话用户1706.08万户,增长20.6%,其中城市电话1117.66万户,增长22%。互联网用户432.92万户,增长1倍;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182.13亿分钟,增长1倍。
旅游业持续发展,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步增长。全年经广东口岸入境的国际游客7256.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国游客313.17万人次,增长10.4%。国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人数527.66万人次,增长35.4%;出境旅游市场发生变化,海外旅游迅猛增长,港澳旅游接连下降,全年组织出境游人数103.94万人次,下降10.6%,其中组织出国游36万人次,增长19.5%;香港和澳门游则分别下降0.3%和34.6%。城市住宿设施接待国内外游客8484.21万人次,增长10.7%。旅游业总收入1263亿元,增长9.8%。旅游外汇收入44.5亿美元,增长8.2%。
六、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成为消费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3213.89亿元,增长10.5%;农村实现零售额1301.39亿元,增长11.8%。
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34.28亿元,增长11.7%,其中大中型企业零售额652.48亿元,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739.52亿元,增长14.4%;其他行业零售额541.48亿元,增长2.0%。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略有下降。全年全省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但利润总额下降2.1%。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在逆境中保持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76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954.2亿美元,增长3.8%,进口810.7亿美元,增长3.7%。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43.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2亿美元。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361.27亿美元,下降7.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3.74亿美元,增长9.8%;一般贸易出口164.98亿美元,下降5.4%,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90.15亿美元,增长8.4%;机电产品出口553.81亿美元,增长1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2.94亿美元,增长30.9%。在进口中,大宗资源型产品182亿美元,增长1.3%,机电产品385.62亿美元,增长7.6%,高新技术产品212.72亿美元,增长16.1%。
进出口贸易额排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台湾、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和泰国。
利用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新签订合同外资158.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实际利用外资157.55亿美元,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增长24.1%;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25.42亿美元,增长14.5%,其中制造业113.54亿美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0.34亿美元,下降12.8%,但贸易、餐饮、社会服务等行业仍然是外商投资热点。
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利用外资的主体。全年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317宗,合同外资额134.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54.7%;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金额252.67万美元,增长23.5%;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129.72亿美元,增长6.0%,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2.3%。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年签订合作项目14246宗,比上年增长111.8%;新签合同金额8.23亿美元,增长62.8%;完成营业额5.08亿美元,增长4.3%。其中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规模扩大,新签合同数、合同金额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业务遍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发展。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长较快,现金投放继续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428.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094.74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30.12亿元,增长14.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093.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072.66亿元,增长4.9%;中长期贷款余额3976.62亿元,增长27.1%。全年现金净投放842.99亿元,比上年多投放90.26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全年全省(除深圳)新上市股票5只,筹集资金16.08亿元。年末全省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开户投资A股者696.53万户,比上年增长49.3%。境内上市公司共60家,上市股票64只,其中:A股58只,B股6只。总股本251.63亿股,比上年增长14.4%,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2177.70亿元,全年上市股票成交金额8294.77亿元。
保险业务大幅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4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38亿元,增长16.7%,人身险保费收入146.41亿元,增长38.5%。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85.12亿元,增长31.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7.07亿元,人身险给付(退保)支出38.05亿元,分别增长20.0%和48.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人员92.9万人(未含中央驻粤单位人员),比上年增长1.5%。全省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445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35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550个。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8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额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省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21个。全省共有民营科技企业4303家,从业人员31.5万人,技工贸收入1125.5亿元。
科技成果效益显著。全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5项,全省登记公报的省级科技奖励212项,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41项。重大科技成果629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6项、应用技术成果562项、软科学成果11项。全省共申请专利27956项,获得专利授权18259项。省级及省以上的重点新产品348项,年新增产值30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407家,增长23.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00亿元,增长25%。启动20项“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安排科技经费9465万元,取得了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市场活跃,成交总量增加。全省设立技术贸易机构6250家,比上年增加222家,增长3.7%,从业人员15万人。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270份,比上年增长85.3%;合同成交金额53.97亿元,增长56.7%。
综合技术服务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30个,抽查产品4526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81.3%。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76万件,专利授权1.83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30.6%和15.6%。测绘部门共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6315幅,出版商品性地图及图书152种。全省共建立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站53个,海洋部门的科技服务工作迈向新台阶。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省初中在校生405.42万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952.9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0.5%,小学五年保留率为100%。普通高中在校生84.28万人。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6个,招收研究生7429人,比上年增长30.3%,在校研究生17918人,增长37.6%。普通高等学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40所。全年共招本专科生23.62万人,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普通高校13.91万人,成人高校9.71万人,分别增长15.1%和13.4%。在校本专科生61.49万人,增长22.8%。其中普通高校38.19万人,成人高校23.30万人,分别增长27.5%和15.7%。
中等专业学校规模缩减。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共招生6.67万人,在校生23.84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4%和7.2%。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72万人,在校生16.87万人,比上年分别减少3.8%和11.0%。职业高中在校生21.33万人。技工学校159所,共招生7.07万人,在校生16.6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省现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1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纪念馆134个。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6.4%。全年共出版图书2.68亿册,报纸38.99亿份,杂志2.56亿册。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638个,床位17.27万张。已建立城市社区服务站624个,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91万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83万人,其中医生11.36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3%和2.2%。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现“九五”规划所定的各项目标。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8.2%,自来水普及率达71.1%,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8.1%和68.0%。碘盐覆盖率达99.3%,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1.5%。全年无偿献血68.5万人次。到2001年底,全省共有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惠州、南海等7个城市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25个城市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市”。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5人超6项次世界纪录,11人获13个世界冠军,2人破2项次亚洲纪录,20人获35个亚洲冠军,9人破13项次全国纪录,236人获185项次全国冠军。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并获金牌69.5枚,银牌48枚,铜牌51.5枚,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名列全国第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省得到广泛贯彻实施。中、小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5.1%、93.7%和24.8%。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大力实施《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和《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广泛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07个,总投资2.17亿元。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45个,面积2048.1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59个,面积1221.50平方公里。空气可比综合污染指数稳定下降,全年全省可比综合污染指数为1.88,比上年下降8.3%。噪声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噪声超标率由上年的34.0%下降到25.0%。
全省自然保护区177个,总面积276.41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63.41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3.6%。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8%,建成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97.8%。到2001年底,深圳、珠海、中山、汕头四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广州市被评为世界花园城市。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常住人口增长。根据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评估,全省人口出生率13.95‰,死亡率5.12‰,自然增长率8.83‰,比上年下降1.09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783.41万人。比上年增加76.61万人。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3.5%。
年末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40元,增长11.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860.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109.17万平方米,下降3.8%。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参加企业社会基本养老保险1065.1万人,比上年增长23.2%;参加失业保险819.5万人,增长9.6%;参加工伤保险990.1万人,增长3.1%;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29.9万人,增长51.3%;参加生育保险职工250.1万人,增长8.0%;全省有175.5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全年征缴收入26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年末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4.86亿元,增长5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全省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2183个,床位8.25万张,收养5.53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6%、7.2%和4.6%。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56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34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2万个。农村共有1524个乡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设施,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为9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年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45.9万人,比上年增长20.5%,保障资金投入3.05亿元,增长33.9%。其中城镇17.3万人,资金投入1.56亿元;农村28.6万人,资金投入1.49亿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