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南

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4-20 22:47:32 来源: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33次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科学赶超、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发展平稳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平稳较快。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7.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1.8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55.65亿元,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68元,同比增长12.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4.8:36.3:38.9调整为24.1:38.3:37.6,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别为7.3%、51.8%、40.9%。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0.49亿元,增长31.7%,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45.67亿元,增长38.4%,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上划中央税收20.11亿元,增长19.4%;上划省级税收4.71亿元,增长27.4%。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26.24亿元,增长29.3%;非税收入19.43亿元,增长52.8%。一般预算支出176.67亿元,增长22.4%。民生保障支出力度加大,教育支出37.53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9.9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9.7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4.1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5.61亿元,分别增长24.8%、23.5%、11.5%、43.9%、37.6%、10.1%。

“四化两型”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7.94%,提高2.5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稳步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169家,新增274家,实现销售收入194.5亿元,增长30.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分别比去年增加1家、13家。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3%。全市森林覆盖率60.83%。

市场物价高位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1%,涨幅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2%。

二、农业

农业增长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0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95.2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44.86亿元,增长9.0%;牧业产值138.98亿元,下降-1.5%;渔业产值18.7亿元,增长0.5%。实现增加值227.91亿元,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824.1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311万吨,比上年增长3.1%。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年末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4.67万人。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7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实现利润3.76亿元,增长49.2%。全市现有中国名牌2个,驰名商标4个,湖南名牌12个,着名商标14个。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33个,合作社成员99933人(户),带动农户273626个(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投入20亿元,完成水利工程0.45亿立方米土石方,增长20%;新增治理水土流失17.7平方公里,增长10%。农业机械78.89万台,增长8.3%;总动力482万千瓦,增长5.3%。机械化耕作程度达到39%,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较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61.02亿元,增长51.9%;完成增加值261.74亿元,增长21.0%,其中,轻工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24.2%。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长4.6%,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26.2%,股份制合作企业增长2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0%,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4.1%。非公有制企业活力显现,完成增加值20.34亿元,增长2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原煤、生铁、铝、水泥、发电量、罐头、布匹、机制纸及纸板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0%;实现利税95.53亿元,增长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08%,比上年提高5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05%,比上年提高5.8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9.25%;资产负债率48.64%,提高0.9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16%,成本费用利润率4.82%,全员劳动生产率203648元/人,增长27.6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活力增强。全市有省级园区7个,入园工业企业205家。全年省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4.71亿元,增长22.1%,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6.2%,提高8.3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89家,新增2家。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0.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1.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6.2亿元,增长29.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增长7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第二产业投资261.5亿元,增长31.9%,其中工业投资260.9亿元,增长49.0%;第三产业投资295.4亿元,增长37.3%。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重点投资项目1100个,比上年增加230个。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587个,完成投资30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1.4%;亿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86.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投资13.0亿元。达福鑫、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永州大道正式通车。

房地产业保持活力。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0%。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8.2亿元,增长61.6%,其中住宅销售额56.8亿元,增长65.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5.3万平方米,增长2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下降2.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增长36.0%,其中住宅销售297.4万平方米,增长39.0%。

五、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16亿元,同比增长17.9%。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亿元,增长12.7%;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98亿元,增长18.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1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16.2%。从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26亿元,增长18.9%;农村市场零售额41.90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69.6%,日用品类增长4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3%,汽车类增长3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3.2%,书报杂志类增长29.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9.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1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3%。其中,进口总额2461万美元,增长65.2%;出口总额167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0%。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7274万美元,同比增长34.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7.95%。全市“走出去”企业达到5家,对外投资3955万美元。全年审批外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对接东盟取得新突破,建立经贸往来的国家有7个,全年对接东盟经贸总额2142万元,同比增长105.21%,走出去企业2家,直接投资2950万美元。

旅游业日益繁荣。全年旅游类在建项目共41个,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31.4%。接待入境游客5.2万人次,增长20.4%,创汇498万美元,增长21.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提速增量。全年货运量7258万吨,同比增长10%;货物周转量161亿吨公里,增长24.9%。客运量7987万人,增长4.4%;客运周转量57.09亿人公里,提高20.7%。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58.7万辆,增长9.6%,其中私人车辆拥有量56.46万辆,比上年增长9.7%。

邮电通讯发展加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电信业务总量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47.13万户,增长13.3%,其中:固定电话42.41万户,下降16.5%;移动电话204.72万户,增长22.4%。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3.1万户,净增7.97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4.99亿元,增长16.4%,比年初增加119.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8.95亿元,增长17.3%,比年初增加92.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1.58亿元,增长10.7%,比年初增加42.6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267.06亿元,增长20.0%。

保险业稳中有增。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3家,实现保费总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财险收入5.59亿元,寿险收入17.20亿元。年末共赔(给)付5.5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2.74亿元,寿险赔付2.79亿元。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59所,在校学生50.65万人;初中285所,在校学生19.47万人;普通高中34所,在校学生8.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8所,在校学生4.62万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51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4%。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0所。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市R&D经费支出14434万元,比上年增加3256万元,增长48.9%。年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6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41亿元,增长58.0%;全年申请专利695件,增长83.3%,授权专利464件,增长75.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有线电视用户40万户,增长13.48%;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0.8个百分点。

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806个,新增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69万人,注册护士0.6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2%,补偿率72.8%,分别提高2%、5.1%。农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提高,13441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大病补助,补助金额4049万元。

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永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3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5枚。全市体育场22个,体育馆10座,运动场130个,各种训练房180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平稳扩大。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76万人,乡村人口323.4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9‰。

城乡生活持续向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3元,增长13.9%。其中,工资性收入11737元,增长9.1%;经营性净收入2949元,增长38.0%;转移性收入2642元,增长17.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增长18.6%。其中,工资性收入2085元,增长29.1%;家庭经营纯收入3500元,增长14.4%;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17元,增长8.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99元,增长12.0%。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6.2%、7.9%、3.7%和2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28元,增长20%。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6.9%、19.5%和28.1%。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4975万人,失业再就业256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04万人。援助8119名就业困难人员,其中零就业家庭386户,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发放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1393.2万元。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4.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2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登记参保人数达到124.9万人,比上年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率3.89%。全面启动了零陵、祁阳、东安、江永、江华、回龙圩、金洞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90.16万人。全市城镇低保月均保障对象11.42万人,最低保障线标准175元/月;农村低保月均保障对象28.33万人,月人均补差65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4.89万人,标准130元/月。改扩建敬老院11所,农村敬老院达到152所,收养人员7933人。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2011年省委省政府下达为民办实事38个项目全面完成任务,23项超额完成。其中,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03.7公里,完成计划的100.3%。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25.63万人,完成计划的108.6%。新建沼气8366口,完成计划的104.6%。农村危房改造9862户,完成计划的145%。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所,完成计划的100%。新增廉租住房7874户,完成计划的203.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5.3%,分别完成计划的157.6%。新增就业人员5.48万人,完成116.6%。

十一、资源和安全生产

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年末耕地保有量491.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35万亩。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生产安全事故410起,死亡14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5.64%、7.1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1,下降25.98%;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12起,死亡19人,分别下降39.41%、17.39%,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为1.386,下降0.9%;煤矿百万吨煤生产安全死亡率为3.981;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5起,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2.177,下降10.8%。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的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4、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