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南

怀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6:56:29 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03次

怀化市统计局

2006年2月21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湘西地区开发机遇,深入实施“一个目标,三个加快”,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增长逐渐加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9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9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2.42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35.07亿元,增长1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592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6:29.4:46.0调整为23.3:31.2:45.5。2005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GDP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十五”年均增长10%,比预期目标高0.5个百分点。为历个五年计划最高增长水平,创18年来最高记录。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增强。5年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稳步提高,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有所拉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2001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是8.7%、9.0%、9.8%、10.7%和11.6%。

——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与GDP继续保持同步增长。2003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GDP增长速度后,连续三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5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1%和23.1%,继续快于GDP的增长。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在落实各级支农政策与推进结构调整中得到加强。通过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农民减负增收3.03亿元。耕地连续5年实现占补平衡,粮油、生猪、柑桔、牛羊品改取得明显成效。“一线一圈”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实施项目60个,完成投资8.2亿元。全市已经形成了中药材、竹木、粮油、果蔬茶、畜禽等5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发展到84家,农产品加工型乡镇企业发展到5000余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化率为26.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企业改制258户,实施入列湘西地区开发规划的产业项目51个,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崛起,四大支柱产业(竹木、医药、食品、电力及电化学)初具规模,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58%。市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已有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等10个项目入园。城镇化水平在完善基础设施与加强城市管理中稳步提高。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7万,市容市貌有一定改观。洪江市治黔城和中方县城初具规模,行政中心顺利搬迁;“靖州现象”逐步放大,县城进一步扩容提质,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全市建制镇发展到88个,城镇化率达到28.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职工工资稳步提高,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3.34万人,与年初持平;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0.25亿元,增长11.6%。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

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快。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产权多元化改造,一批改制企业焕发生机。综合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为增收节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和要素市场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进行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供销、商贸、粮食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各类中介组织发展迅速。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逐步规范。

落实“8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全市落实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23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等20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改造乡镇敬老院等3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

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5%;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3.4%。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燕子垒窝”精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一学三带头”爱民活动,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政治基本稳定;始终坚持军政军民团结,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怀化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比重偏低,骨干企业成长不快;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产量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71.36万吨,增长0.48%;棉花产量0.17万吨,下降8.63%;油料产量10.46万吨,增长0.48%;茶叶产量0.15万吨,增长9.6%;水果产量67.55万吨,增长14.1%;蔬菜产量128.48万吨,增长7.02%。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8.7亿元、9.4亿元、19.0亿元、1.9亿元,分别增长3.4%、11.9%、5.9%、16.4%,比例为55.2:13.3:27.0: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33.61千公顷,调减1.46%;油料种植面积86.99千公顷,增长2.7%;棉花种植面积1.8千公顷,增长1.97%;茶叶种植面积2.64千公顷,减少2.9%;水果种植面积63.32千公顷,增长11.3%;蔬菜种植面积76.87千公顷,增长8.27%。

畜牧业增长加快。全年出栏肉猪383.36万头,增长5.5%;出栏牛18.42万头,增长6.2%;出栏羊68.33万只,增长1.0%,出笼家禽4336.24万羽,增长4.6%。肉类总产量37.92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1.64万吨,增6.7%;牛奶产量849吨,增长11.3%;水产品产量3.91万吨,增长6.3%。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完成水库大修工程112处,渠道续修防渗287.8公里,整修山塘溪坝3186座,新修骨干山塘26口,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改造低产田4.5万亩,解决26个村900户6500人的饮水困难。靖州、新晃、芷江、麻阳、溆浦、辰溪等7个全国“十五”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全部通过了达标验收。完成了149个乡(镇)的农电体制改制,全市通电户通电率达99.8%,基本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1.4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生态公益林试点面积由88.7万亩扩大到157.8万亩。“长治”工程和国债水利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71平方公里。全市新建沼气池6551口,省柴灶4.5万个。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7769.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169.8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600万元,实施产业开发类项目174个,全年减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贫困人口5.1万人。扶持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9所,为贫困人口减少医疗费用43万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6万元,培训输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3469人,培训农民和科技骨干10.2万人次,解决了8.04万人和6.4万头大牲畜的的饮水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8.52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80亿元,增长2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5.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29.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96%。

工业产量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煤生产量94.8万吨,增长44.7%;水泥303.4万吨,增长22.8%;机制纸6.6万吨,增长25.4%;配混合饲料16.7万吨,增长24.9%;人造板43.9万立方米,增长27.5%;中成药1029.3吨,增长5.6%;化学纤维5302吨,下降7.3%;发电量88.3亿千瓦时,下降13.2%。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7.1亿元,增长29.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71亿元,下降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0.42亿元,下降38.6%。规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增长3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总额0.99亿元,增长34.3%。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7.5%。建筑企业利润总额0.3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0.16亿元;税金总额0.7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0.3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3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1.02亿元,增长22.6%;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10.8%。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6.6亿元,增长15.5%;更新改造投资23.4亿元,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9.02亿元,增长18%。

项目带动取得明显成效。落实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湘西地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52个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规划的产业项目已有51个项目开始启动,开工率达到98%,到位资金31.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02亿元,其中贷款贴息和引导资金3733万元。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芷江机场投入营运,邵怀高速、怀新高速、常吉高速、环城路等进展顺利,凤滩电站扩机增容工程竣工发电,铜湾电站、大伏潭电站、托口电站、清水塘相继开工建设。金大地100万吨水泥生产线正式投产,华中水泥扩建工程即将完工。

五、贸易、商务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59亿元,增长13.7%。其中市零售额34.83亿元,增长15.2%;县零售额38.22亿元,增长15.0%;县以下零售额36.54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9.49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17.14亿元,增长13.8%。

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482万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3327万美元,下降1.3%;进口155万美元,增长176.8%。

招商引资成效较好。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3911万美元,下降26.1%%;实际利用外资1895万美元,增长25.3%。引进市外境内投资项目458个,实际到位53.03亿元,增长46.5%。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市旅游按照“中心抓整合,南北抓对接”的工作思路,加强中心片的资源整合和线路编制推介,重点开发长株潭——武汉华中——广西等客源市场,在长沙和武汉举行了大型旅游产品推介会,参加了国内旅游交易会(桂林)和湖南旅游博览会。“五一”、“十一”等长假期间,我市各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旅游者成倍增长,来自长株潭和广西等地区的游客数量大增,市民周边休闲旅游继续火爆。洪江古商城、通道万佛山、沅陵二酉山、石羊哨温泉、芷江和平园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65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17亿元,增长25%。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8.7%。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部分,下同)25.6亿吨公里,下降8.8%;旅客周转量23.2亿人公里,下降6.7%。

邮政通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5亿元,增长17.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亿元,增长15.8%;电信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17.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1.43万户,增长19.8%;移动电话用户56.01万户,增长48.8%;国际互联网络用户6.08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21亿元,同口径增长2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1亿元,同口径增长23.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42亿元,增长20.5%。财政支出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支出36.93亿元,增长20.2%。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9.6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9.5亿元,比年初增长14.3%;企业存款余额40.6亿元,比年初减少0.1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1.7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0.4亿元,增长9.8%;商业贷款余额19.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余额76.5亿元,增长35.7%;消费信贷贷款余额10.2亿元,增长3.7%。全年回笼货币1097.2亿元,增长12.2%;投放货币1080.7亿元,增长13.6%,净回笼货币16.5亿元。

证券市场成交略有增加。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为18.97亿元,增长1.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2.2%,其中财产险收入1.5亿元,人身险收入4.92亿元。保险业务支出1.7亿元,增长9.7%,其中财产险支出1.01亿元,人身险支出0.69亿元。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全市编制了11个行业科技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文本。先后组织实施了“新型水性醇基燃料应用及推广”、“关络通新药开发”、“TQ-12型自动离心涂片机开发”等高新技术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华光生物公司和湘维公司PVA系列产品分别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家,高新技术产品10个。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22.6亿元,上缴税金7500万元,实现利润1.4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玉清抗宫炎片”年内均已通过国家验收,其中“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填补了国内中成药缓释控制的空白,项目单位湖南正清集团现已形成年产3亿片风痛宁缓释片的生产能力。省级重大专项“黄牛养殖加工产业开发科技示范”和省科技扶贫重点项目“靖州杨梅加工产品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药博会”签约项目中,已有12个项目开始实施,累计引进资金3980万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抓了湖南中药谱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怀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怀化生物育种与生物加工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38个,完成交易额3.3亿元;组织、主持科技成果评价并登记科技成果20项,其中省级鉴定1项。评定2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内领先水平8项,国内先进水平11项。“靖州木洞杨梅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0.7万人,在校学生1.97万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含中等技校、中等师范、成人中专、职业高中)57所,毕(结)业1.8万人,招生2.6万人,在校学生5.4万人;普通中学383所,在校学生28.9万人;普通小学1231所,在校学生28.9万人。初中毕业率为95%,初中辍学率为2.92%;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3%。农村学前教育稳步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由去年的202所增加到317所,全市现有在园幼儿8.01万人,入园率达4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4个,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4个。文艺创作成绩喜人,由廖泽川作词、周小峰作曲、吴碧霞演唱的原创歌曲《百姓知己》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共怀化市委联合录制成MTV音乐电视,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举办了全省第五届“三湘蒲公英奖”音乐大赛怀化选拔赛,推荐5个优秀节目参加了第五届全省“三湘蒲公英奖”评选活动。由郑海燕编导、怀化学院学生表演的侗族舞蹈《咯罗打打》代表湖南省参加了日本爱知世博会“湖南周”活动的演出。群众文化活动活动规格日益提升,规模逐渐扩大,芷江第二届“和平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溆浦纪念向警予同志诞辰11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湖南西部农博会文艺演出周等活动通过电视录播,充分展示了悠远厚重的五溪民族民间文化。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苗侗芦笙舞、侗族哆也舞、侗族大歌等8个项目入围“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评选活动,溆浦目连戏入选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单。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广播电视台11座,电视台和电台分别为1座,卫星收转站995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发射功率26.77千瓦,中波发射机5部,发射机功率为5千瓦。广播综合覆盖率55%,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72.41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7.86%,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35.18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5084.3公里,有线电视用户38.4万户,增加1.99万户。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为2.92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为6.71万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为0.78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为1.34万小时。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我市共有61所农村卫生院建设纳入省政府“8件实事”,实际完成66所,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公共卫生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妇幼卫生机构14个,专科防治所站9个,乡镇卫生院340个,卫生工作人员1.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执业医生6321人,注册护师、护士3831人,卫生机构床位12690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5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竞技体育呈现新气象,全市各项目运动员在训人数1286人,成功举办了怀化市第二届运动会。在全国十运会上,我市有4名运动员进入决赛,改变了上届全运会我市无运动员参赛的局面。我市已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承办权,加大了省运会主赛场的筹建力度,成立了怀化体育中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体育中心已经完成了立项、环评、报批、规划、设计、招标阶段,募集了3000万元集合资金,基本落实了征地拆迁补偿经费。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国民体质检测工作按期保质完成,成立了市体育舞蹈协会,大力推动传统龙舟赛和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8个单位、9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先进单位和个人称号。

十、生态市创建与环境保护

我市正式实施《怀化生态市建设规划》,围绕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污染控制、市区环境管理等三项重点工作,推动环保法定制度落实,生态经济发展态势日益增强,生态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实现了“五个重大转变”。对照2007年实现第一阶段任务——全国生态示范市(3类地区)26项考核标准,有24项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其中已有16项达标,有5项达到70%以上进展率,但城镇污水处理率、农药使用强度2项指标差距较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重能耗、重污染型项目明确了“两规三严”审批监管原则,全市建设项目前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明显提高;51家重点污染源治理完成29家。以绿色产品基地认证为特色,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初见成效,以湘维、湘西金矿、金大地水泥为代表的工业循环经济初具雏形。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场工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城区三大标志性基础工程全面建设;植树造林工程、农村沼气生态家园富民建设工程、“一线一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等三大生态经济工程加快推进;路边矿窑综合整治、舞水河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大综合整治行动初见成效。舞水小学获第三批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绿色学校零的突破。

建设项目源头把关明显好转。2005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292个,环评率95%,“三同时”执行率88%。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有所好转,SO2有所下降,达标率提高3.5个百分点,NO2和TSP年均值和达标率基本持平,市区优良天数达340天;水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全市33个断面中,Ⅱ类断面有25个,沅水及主要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率为6.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年末在册总人口为498.37万人,增加3.08万人,增长0.62%。其中分城乡看,市镇人口141.07万人,增长5.4%,乡村人口357.30万人,减少1.2%;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59.97万人,增长1%,女性人口238.40万人,增长0.2%,性别比为109.04。年末常住人口为453.46万人,减少1.25万人,增长1.7%。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3.6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6元,增长11.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553元,经营净收入524元,转移性收入1853元,财产性收入6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761元,增长14.4%。其中交通及通信消费支出458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746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52元,衣着支出727元,居住支出64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摩托车3.68辆,家用电脑22.8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7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3元,增加132元,增长6.1%,其中工资性纯收入669元,增加6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508元,增加60元;转移性纯收入100元,增加14元;财产性纯收入16元,减少3元。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670元,增加15元;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984元,增加6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8%。

社会福利和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2万人,其中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39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1万人。全市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9万人,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34亿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250万元,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到100%。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新增低保对象1.38万人,取消2.16万人,年末实际保障对象9.58万人,减少0.78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6850万元,较上年增加560万元,救助低保对象117.32万人次,月人均补助58.4元,较上年增加10元。

注:1、GDP、各产业增加值是以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为基数的初步核算数。其他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