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南

永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6:43:17 来源: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63次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2.23亿元,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2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8.40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61亿元,增长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796元,比上年增加392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1.7∶28.8∶39.5,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个百分点。

推进三化取得成效。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4%,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101.2%,比上年高8.1个百分点;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31.9%,比上年高27.7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城市化水平为21.7%,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

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1.6%,收费项目取消25%。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民负担减轻。全市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对黑恶势力和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6.9%;年内新安置失业人员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包袱沉重,深化改革步履艰难;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村市场启动难度较大;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46.80万吨,减少3.2%;棉花0.25万吨,减少9.5%;油料6.14万吨,增加2.7%;烤烟2.66万吨,减少1.1%;茶叶0.14万吨,减少14.7%;水果52.20万吨,减少1.1%;出栏牲猪570.06万头,增长3.2%;出栏牛16.22万头,增长6.4%;出栏羊34.38万只,增长6.8%;水产品产量10.93万吨,增长5.6%。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4.32千公顷,增加1.82千公顷,其中早稻面积148.52千公顷,减少2.76千公顷;优质稻面积129.77千公顷,增加20.94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种植面积31.29千公顷,增长1.59%;药材种植面积3.93千公顷,增长3.97%;麻类种植面积0.98千公顷,增长60.66%;棉花种植面积2.21千公顷,减少15.33%;蔬菜种植面积111.42千公顷,增长5.16%;瓜果类种植面积13.13千公顷,增长10.15%。生猪、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0.9%,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16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0.13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5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27千公顷,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6万人。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1.26亿元,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去年的19万人下降到今年的1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4亿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1.2%;重工业增加值19.24亿元,增长13.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9.25亿元,增长12.9%;集体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3.7%。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好成绩。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0.49亿元,同比增长10.5%,新产品产值率为0.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卷烟27.6万箱,增长7.8%;水泥235.97万吨,下降5.6%;十种有色金属2.14万吨,增长9.1%;发电量20.222亿千瓦小时,增长17.9%;化肥5.66万吨,增长37.5%;汽车1.51万辆,增长44.2%;纱0.73万吨,增长1.54%;布0.32亿米,减少8.1%;机制纸及纸板4.84万吨,增长27.7%;原煤24.47万吨,增长10.1%;自来水生产量6437万吨,减少5.3%。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3%;亏损企业亏损额0.78亿元,下降12.3%;企业亏损面为27.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3亿元,增长107.8%;亏损额0.63亿元,下降11.3%;亏损面36.6%,下降0.7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14.0%。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18亿元,增长5.8%;税金总额0.42亿元,增长5.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717个,其中投标承包61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4.0万平方米,下降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4.6万平方米,增长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04亿元,增长15.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经济完成投资28.31亿元,增长21.8%;城乡集体经济完成投资7.37亿元,增长1.4%,城乡个体经济完成投资29.73亿元,增长14.7%。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5.98亿元,增长8.3%;更新改造投资6.92亿元,增长33.3%;房地产开发投资1.61亿元,增长11.6%;其他投资3.8亿元,增长109.6%。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与去年持平。洛湛铁路永州至白仓段的架梁铺轨已经完成,衡枣高速公路永州段已完成部分路段路基工程,永连公路二期工程路基基本拉通。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良好。2002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9.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铁路运输0.81亿吨公里,增长13.0%;公路运输26.73亿吨公里,增长12.2%;水运1.58亿吨公里,增长110.5%。旅客周转量39.21亿人公里,增长24.7%。其中铁路0.46亿人公里,增长11.8%;公路38.65亿人公里,增长25.0%;水运0.10亿人公里,减少16.1%。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2亿元,增长17.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4.06万户,增长5.8%。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31.71万户,增长4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受旅游热、商业促销、消费信贷、居民收入增长、投资增加等因素的拉动,全年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较快增长,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05亿元,增长10.7%。分区域看,市零售额23.86亿元,增长11.5%,县零售额30.04亿元,增长11.3%。县以下零售额30.14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02亿元,增长8.5%;餐饮业7.89亿元,增长14.1%;其他行业23.14亿元,增长15.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0.10亿元,增长8.9%;非公有经济63.95亿元,增长11.3%。大型市场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2002年,全市亿元市场8家,商品成交额20.14亿元,增长32.5%。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全市建成了一批像飞龙、万客隆、家乐福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极大的改善了市民的消费环境。

市场物价呈小幅下降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8.4%,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9%,上涨2.9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00.2%,上涨0.2个百分点,衣着价格指数为96.8%,下降3.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为102.5%,上涨2.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为100.2%,上涨0.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进口下降较快,出口增长迅速。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439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出口315万美元,增长45.2%;进口4083亿美元,下降13.1%。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4287万美元,下降9.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48万美元,下降60.0%。按出口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130万美元,增长19.3%;;私营企业31万美元,实现出口零的突破;外商投资企业155万美元,增长42.2%。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142万美元,增长30.3%;纺织品及服装16万美元,下降70.8%;化工产品71万美元,净增71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94万美元,增长399%;实际利用外资2018万美元,增长46.3%。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11.3万人次,增长20.1%;国内旅游收入6.8亿元,增长47.8%。接待入境旅游者1.1万人次,增长57.1%,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6.93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42亿元,增加22.6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1.6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2.34亿元,增加8.9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33亿元,增加2.81亿元。年内工业贷款新增4.31亿元,农业贷款新增4.1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561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3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9827万元,分别增长9.6%和28.1%。全年赔付额4964万元,下降48.1%。其中财产险赔付3305万元,增长33.0%,寿险赔付570万元,下降9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研成果显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13亿元,增长8.2%。争取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3项。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36项。全年专利申请84件,减少7.0%,其中授权专利28项。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个。全市专业技术人员79748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零陵学院正式成立,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2250人,增长36.6%;在校学生4630人,增长8.8%。职院1所,招生2347人,增长326.7%;在校学生3752人,增长369.6%。成人高校数1所,招生4434人,增长0.7%;在校学生12682万人,增长1.0%。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5173人,增长36.4%;在校学生10899人,减少21.1%。普通中学406所,在校学生37.7万人;普通初中入学率为96.47%,比上年高1.18个百分点。普通小学3068所,在校学生51.8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32%,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9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歌曲《山里人最爱打呦喝》获全国第11届少数民族声乐大赛新歌创作奖;钢琴独奏《悲怆》、群舞《瑶娃》获三湘蒲公英奖金奖;歌曲《等到何时月儿圆》获湖南省新时代礼赞征歌三等奖。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2个。

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4%,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3.2%。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34个,卫生技术人员1.37万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9235张,增长2.6%。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市运动员共4人次获世界冠军;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金牌6枚;在全省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4.5枚,银牌36枚,铜牌56.5枚;有4人6次创7项世界纪录。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18%。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环保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104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3个,投资额62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75.5平方公里,增长26.5%;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4.3平方公里,增长45.2%。年末全市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县级14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8.71万公顷,增长39.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发生频率为零,成为我省第二个无酸雨样的市级城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68.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23.42万人,乡村人口445.3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4‰;死亡率为6.85‰;自然增长率为3.99‰,回升0.03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9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4571元,增长9.7%;经营净收入122元,下降15.1%;转移性收入387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750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其中交通及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420、531和147元,增长52.2%、24.8%和34.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5元,增加58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3元,增加55.9元,增长2.9%。其中总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673.0元,增加56.6元;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收入1749元,增加15元;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收入275.0元,减少1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26.2元,增加2.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567元,增加51元,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53平方米,增加0.31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住房占97.7%,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14.6万人,增长12.3%;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4.5万人,增长9.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54万人,增长42.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60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12万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