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南

益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6:21:33 来源:益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9次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平稳推进各项改革,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幅度逐步回升,经济效益好转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保持繁荣稳定。初步测算,全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1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6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27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90.85亿元,增长10.7%。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稳定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有市场竞争力、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名优产品不多;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居民金融资产转化为生产性资金的渠道不畅。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取得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农林牧渔业产值齐头并进,农业和非农产业收入共同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全年农村经济在新世纪继续稳健发展,实现"十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36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50.26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3.40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24.80亿元,增长8.0%;渔业产值9.90亿元,增长4.4%。粮食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全年粮食总产量173.51万吨,比上年减产18.2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年油料总产量10.58万吨,比上年增产0.85万吨;棉花总产量3.13万吨,比上年增产0.12万吨;麻类总产量5.21万吨,比上年增产1.55万吨;甘蔗总产量46.76万吨,比上年增产18.00万吨;烟叶产量0.34万吨,比上年增产0.14万吨,茶叶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产0.01万吨;蔬菜产量92.86万吨,比上年增产15.96万吨;水果产量20.71万吨,比上年增产3.92万吨。林业生产投入持续增加,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7千公顷,零星植树814.56万株,年末封山育林面积252.96千公顷,有林地面积447.9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8%。

畜牧水产业规模扩大,效益好转。随着生猪价格的止跌回升和养殖成本的下降,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正逐步得以恢复。全年出栏肉猪289.34万头,比上年增长6.2%。草食动物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出栏菜牛11.61万头,出栏羊26.38万只,出笼家禽1469.58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1.9%、21.7%、9.4%。渔业生产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5.72万吨,比上年增长5.4%。

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55亿元,投工6653万个,移动土石方7547万立方米,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处。年末农田水利灌溉面积219.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比上年增长%。化肥施用量61.53万吨,比上年增加0.4万吨。据市乡经委统计,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85.53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51.76亿元,农村经济结构逐步改善,非农行业总产值稳步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50.99亿元。

二、工业

全市继续实施"名牌立市"战略,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突出扶优扶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努力开拓市场,使一批工业企业逐步摆脱困境,增添活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受制糖和造纸等行业的强力拉动,轻工业增速明显快于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重工业总产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国有工业发展领先于集体工业,股份制工业强劲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集体工业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5.8%,股份制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在规模以上工业2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有15种增长5种下降。发电量31.74亿千瓦小时,增长11.6%;食用植物油1.36万吨,增长31.6%;糖3.34万吨,增长97.2%;罐头5606吨,增长241.4%;服装180.37万件,增长37.4%;机制纸7.40万吨,增长26.9%;合成氨4.73万吨,增长27.1%;化肥折纯量3.90万吨,增长22.1%;化学农药5695吨,增长21.6%;中成药255.32吨,增长23.4%;锑1.33万吨,增长28.4%;内燃机32.43万千瓦,增长43.7%;橡胶加工设备1906吨,增长10.8%;交流电动机6.57万千瓦,增长21.6%;电子元件5.45亿只,增长32.6%;印染布605.36万米,下降17.4%;日用陶瓷5055万件,下降7.0%;轴承130.39万套,下降22.1%;齿轮1281吨,下降18.7%;变压器17.95万千伏安,下降5.3%。

产销衔接合理,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产销率达98.7%,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来新高。全市377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综合效益综合指数72.6%,比上年增加11.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好。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利润5130万元,增长3.1%。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

2001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3.4万辆,其中民用汽车2.7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4.4%,全社会完成货运周转量27.0亿吨公里,增长38.3%,旅客周转量19.4亿人公里,增长13.9%。

随着电信工程投入的增加及邮政改革进程的加快,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城乡电话和无线寻呼用户不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18.5万户,比上年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投资的机遇,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32.06亿元,增长3.9%;城乡集体5.33亿元,增长4.7%;城乡个人13.75亿元,增长10.2%。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骨干项目作用突出。电力建设、水利投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都顺利完成了年度工作量。益阳火电厂一期工程60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安化东坪资江大桥、益阳资江三桥已经通车,白沙大桥春节前后可望通车,茅草街大桥、安化小淹至桃江马迹塘二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实施。洞庭湖二期治理、蓄洪安全建设,城市防洪工程、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生态林建设等进展较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开发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龙洲南路、迎宾西路、市体育中心、纳爱斯、科力远、博力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来势不错,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经营有所增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苦练内功,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开拓市场,以工程质量为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56亿元,建筑企业实现利税6200万元。

五、国内商业和对外经济

2001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影响下,我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8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9%。其中城镇零售额41.41万元,增长9.6%,农村零售额35.4亿元,增长7.3%。从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13.80亿元,下降3.0%。非公有经济52.6亿元,增长11.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6.12亿元,增长9.7%。

对外进一步发展。年内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外贸出口额完成17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外商直接27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

旅游业方兴未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增长140%,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增长41.7%。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消费品价格下降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2%。从分类商品看,粮食、猪肉、油脂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食品价格比上年下降1.6%;衣着类价格走势平稳,全年仅比上年下降0.1%;家电价格继续下调拉动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中药及中成药价格下降2.5%,西药价格下降3.1%,引起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比上年下降1.3%;交通和通讯价格比上年上涨6.3%,年内固定电话月租费和市话费的大幅上涨是导致此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总体比上年上涨0.3%,其中,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1%,教育费用上涨2.0%。旅游热仍在继续,但旅游及外出价格比上年下降2.2%;装修材料和燃料价格的下降导致居住类价格比上年下降0.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努力挖掘征收潜力,确保我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入不仅在增量和增幅上创近几年最好水平,而且从构成上看,工商税、农业税、企业收入增长较快,以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为主体的其他收入增幅较低,财政收入构成趋于优化。按照"控规模、调结构、保重点、增效益"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初步改善,社会金融正常有序。金融机构存款增势强劲,信贷投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3.73亿元,比年初增加19.5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69亿元,比年初增加16.6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5.0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4亿元。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较好的重点行业以及农副产品收购、农业贷款。保险事业发展壮大。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保险业务支出1.85亿元,增长23%。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广大科技人员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年内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项目36项,共争取各类资金113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项目34项,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46万元。培育、认定26个高新技术项目。现有民营科技企业129家,年内实现产值5亿元。

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200个,合同成交额8200万元。积极开展专利试点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市申请专利130项,比上年增长23.8%。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2001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1%,年巩固率99.3%,初中年巩固率96%。年末全市普通中学321所,在校学生30.66万人,比上年增长12.6%;普通小学2229所,在校学生39.77万人,比上年减少12.4%。职业教育稳中有升。新设了市邮电通讯职业学校等3所职业学校。全市职业类学校已达到40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75万人。社会力量办学方兴未艾。已形多层次、多规格、门类齐全、规模初具的社会力量办学体系。现有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校(园)205个,教职工1500人;在校(园)学生3.4万人,比去年增加25%。教师素质提高。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6.15%,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9.8%。教育质量有新的提高。全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15362人,录取新生8660人,录取率56.37%。普通中专招收新生5749人。

文化、广播、电视、报刊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强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文学创作进一步繁荣。全市创作发表艺术作品3600件,在省以上重大竞赛、会演、展览活动中获奖的作品87件。其中文学1件,戏剧小品1件,音乐8件,摄影7件,美术40件,舞蹈8件,书法16件,盆景根雕6件。一批作品在省内乃至国内产生了较大反响。30米国画长卷《风水码头》获"爱我中华"全国国画、油画展金奖和巨幅奖;歌曲《贴心人》、《斑竹泪》获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少儿舞蹈《金色的秋天》获全省文艺会演创作奖、最佳演出奖和"观众最喜欢的节目"奖。全市电视覆盖率93%,广播覆盖率87%。

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建设、医药市场整顿、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有医院病床8722张,卫生专业人员13692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0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省九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举办了城区第四届大众运动会,承办了全省柔道、武术比赛。年内益阳籍运动员在省以上体育竞赛中共获60枚金牌、40枚银牌、34枚铜牌。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市计生委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453万人,人口净增率5.33‰。全年出生人数45633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人口2.27万人,死亡率5.03‰;人口自然增长率5.07‰,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年内计划生育率97.52%,多孩率0.38%,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5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长14.8%;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21元,增加841元,增长19.2%。恩格尔系数33.9%,比上年降低3.9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6平方米。200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元,比上年增加158元,人平生活消费支出2030元,增加35元。恩格尔系数为51.9%,比上年降低4.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4.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5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救济、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加大,其他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