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南

益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6:20:53 来源:益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26次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经济建设环境和经济秩序好转的有利时机,埋头苦干,负重奋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9.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5.1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83.09亿元,增长9.3%。2000年与1995年相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5%,“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8%。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1995年的35:32.3:32.7调整到2000年的24.4:35.9:39.7,出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的良好趋势。但年内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有效供给不足,内需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收困难。乡镇财政赤字较大,村级负债过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农村按照“以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优化结构,确保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指导思想,突出抓好科技兴农、依法护农、产业强农和调整结构四项工作,避灾农业、生态农业稳步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开始起步,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200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6.81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3.27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23.18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10.06亿元,增长10.3%。2000年与1995年相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77.60亿元增加到83.32亿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4%。2000年粮食生产虽然调减了播种面积,但由于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仍然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91.58万吨,比上年增产12.3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中甘蔗、烟叶、水果减产,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年油料总产量9.72万吨,比上年增产1.79万吨;棉花总产量3.00万吨,比上年增产0.09万吨;麻类总产量3.70万吨,比上年增产1.84万吨;茶叶总产量1.10万吨,增产0.03万吨;受价格和品种质量的影响,甘蔗和烟叶减产,甘蔗总产量33.24万吨,减产1.95万吨,烟叶总产量0.2万吨,减产0.1万吨,水果总产量10.38万吨,减产2.29万吨。

畜牧水产持续发展。随着生猪价格的逐步回升,农民养猪积极性得以恢复。全年出栏肉猪271.16万头,比上年增长4.3%。草食动物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市出栏菜牛11.7万头,出栏羊22.11万只,出笼家禽1276.17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25.1%、14.6%和9.7%。渔业生产增势强劲,名特水产发展上了一定规模,全年水产品总量14.63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造林面积4.8千公顷,零星植树850.3万株,年末封山育林面积313.83千公顷,有林地面积447.9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2%。

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主攻薄弱环节,突出除险加固,全面组织大干,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的指导思想,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6亿元,投工6960万个,完成土石方7367万立方米,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3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4.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化肥施用量58.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乡镇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增幅。据市乡经委统计,全年新口径乡镇企业总产值2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46.19亿元,增长16.5%。农村经济总量扩大,经济结构逐步改善,非农行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81.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工业

全市继续实施“名牌支柱”战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对重点企业进行扶优扶强。经过资产重组、租赁承包、拍卖、扶优扶强等方式,使一批国有、集体工业企业逐步摆脱困境、勃发生机、增添活力。以民营工业为主体的私有制工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受纺织服装工业快速恢复的影响,轻工业增速明显快于重工业,轻工业产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重工业产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有、集体工业小幅增长,股份制工业快速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工业产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4.2%,集体工业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股份制工业产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00年与199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由123.7亿元增加到264.3亿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4.9%。

规模以上工业15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1种增长4种下降。发电量28.43亿千瓦小时,增长3.8%;食用植物油1.06万吨,增长4.8%;罐头1792吨,增长33.6%;白酒563吨,增长4.01%;纱1.70万吨,增长39.6%;布1165万米,增长33.4%;机制纸5.99万吨,增长16.7%;合成氨3.86万吨,增长41.9%;化肥折纯量3.30万吨,增长19%;锑1.08万吨,增长9.7%;电子元件4.30亿只,增长2.3%;原煤5515吨,下降66.7%;糖1.69万吨,下降56.8%;化学农药4684吨,下降56%;塑料制品1957吨,下降6%;内燃机22.8万千瓦,下降33.4%。

产销衔接合理,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9.18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产销率96.9%,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全市368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51%,比上年增加14.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势较好,“名牌支柱”战略日见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高新技术产品利税3535万元,增长99%,益鑫泰、油中王等名牌产品的市场知誉率、占有率不断提高。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

2000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有一定发展。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9.5万辆,其中民用汽车2.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8%,全社会完成货运周转量40.4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9.8亿人公里,增长1.8%。

随着电信工程和移动电话及邮政改革进程的加快,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城乡电话和无线寻呼用户不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12.3万户,比上年增长1.2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0年全市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在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阶段性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国有投资28亿元,增长36%。重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益阳电厂、水利投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白沙大桥、资江三桥、安化东坪大桥等项目完成了年度工作量。茅草街大桥、安化小淹至桃江马迹塘二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式动工,洞庭湖二期治理、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工代赈和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按进度要求顺利实施,朝阳高科园基础建设、益阳体育中心等进展较快,洛湛铁路益阳段、益阳50万伏变电站进行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益阳电厂完成9.85亿元,增长96%,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开发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完成14.39亿元,增长8%。“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4亿元,比“八五”期间的70.58亿元增加118.82亿元,增长168.3%,平均每年增长21.8%。

建筑业生产经营有所增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开拓,建筑质量逐步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5亿元,建筑企业实现利税4500万元。

五、国内商业、市场物价和对外经济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明显回暖。年内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零售额37.78亿元,增长11.1%。农村零售额32.98亿元,增长6.3%。从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47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14.23亿元,增长4.3%。非公有经济47.29亿元,增长14.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4.7亿元,增长6.8%。2000年与1995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1.4亿元增加到70.76亿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6%。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3%,基本上呈平稳运行的局面。零售商品中,食品价格比上年下降1%;服装鞋帽、纺织品价格回暖迹象明显,分别比上年上涨0.7%和0.6%;家电价格在上年基础上再度下降6%;中西药品价格比上年上涨8.2%;燃料价格比上年上涨21.7%;机电产品、建筑装璜材料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7.5%和5.3%。消费商品中,服装项目比上年上涨2.4%。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客商落户,平稳推进各项改革,外经外贸呈现恢复性的增长。年内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外贸出口额1460万美元,增长65.9%。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三资企业到位外资2230万美元,增长8.9%,境内市外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合同资金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4%,到位资金5.5亿元,增长56.7%,为年计划的54.9%。

旅游事业取得稳步进展,年内接待来益阳旅游的中外游客50.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亿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部门努力开辟新的财源税源,使全市财政收入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有所增长。按照“控规模、保重点、增效益”的总体要求,突出加大对人员工资、社保、救灾、扶贫等重点支出的保证力度。2000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1.07亿元,增长1.4%。2000年与1995年相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6%,“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3%。

金融风险逐步得到处置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剥离进展顺利,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贷款投入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82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116.14亿元,比年初增长9.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54.13亿元,现金支出36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31%。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保险业务支出1.5亿元,增长15.4%。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年内,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广大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市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年内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6项,新培育和认定10个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10项。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120个,合同成交额7500万元。全年申请专利90余件,新实施专利15件。“九五”期间,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687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0项,2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个科技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逐步展开,民办学校进一步发展,创办本科院校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1%,年巩固率99.3%,初中年巩固率95.3%。普通教育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普通中学304所,在校学生27.22万人,比上年增长4.7%;普通小学2567所,比上年减少10.6%。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所发展。年末职业在校学生1.58万人。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4.16万人。南县成人中专、沅江市职业中专、安化职业中专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重点职业中专。加快了办学体制改革步伐,新办了朝阳国际学校、益师艺术实验学校、南县立达中学等一批民办学校。通过“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竞争机制已逐步引入教育领域,教师苏州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3%、88.9%和67.7%。

文化、广播、电视、报刊等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强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五下乡”活动成果不断巩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和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文明卫生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十星级”农户和“五星级”居民户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全年公开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042件。其中在省以上比赛和评比中获奖的作品23件。出版各类著作和专集13部,长篇小说《张子清》获省“五个一工程”三等奖。电影剧本《再别沈桥》获2000年夏衍电影文学奖。国画《和平颂》获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书画邀请赛铜奖。舞蹈《捣衣情歌》获全省“群星奖”金奖。全市电视覆盖率93%,广播覆盖率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加强,传染病、血吸虫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2000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229个,病床8400张,共有各类医院180个,卫生专业人员1.3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0人。
体育事业呈现勃勃生机,省“九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全民健身工作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举办了“城区第三届大众运动会”,承办了全省少儿羽毛球、摔跤比赛,中小学体育运动深入发展。年内益阳籍运动员在省以上体育竞赛中共获32.5枚金牌,27.5枚银牌,22枚铜牌。

八、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实现了“市保红旗,县创模范和先进”的奋斗目标,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12%,多孩率控制在0.28%,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年内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据初步快速手工汇总,年末全市总人口450.47万人,比上年增长2.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7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元,比上年增加150元。2000年与199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96元,平均每年增加33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32元,平均每年增加106.4元。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0元,增加302元。恩格尔系数37.9%,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元,增加75元,恩格尔系数为56.2%,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10.2平方米和34平方米。

居民储蓄存款有较大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19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72.74亿元,增长9.4%,农村居民储蓄22.45亿元,增长25.1%。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加大,其他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环保事业稳步发展。年内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0个,治污投入1413万元。工业废水处理率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3.5%。中心城区建立烟尘控制区5片、26.8平方公里,噪控区4片、20.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