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10 16:51:02 来源:荆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571次

200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中央、省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以推进工业兴市、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攻坚克难,危中求机,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纵观全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好势头。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0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再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2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51.53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06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首超万元,由上年的9663元提高到10937元。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0.1:33.8:36.1调整到2009年的29.3:35.5:35.2,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2.1%、55.3%、32.6%。

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2%。分类看,除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9%外,其他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居住类下降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8%,食品类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衣着类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3%。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2009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6.5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8.5万人,乡村劳动力223.4万人,国营农场劳动力13.1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为31.5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1万人、转移就业13.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待加强的方面:一是能源、资金等要素紧张制约经济增长;二是县域经济和工业发展不平衡;三是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放慢导致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四是外贸出口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二、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合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种植业产值169.0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90.8亿元,增长12%;渔业产值115.7亿元,增长15.3%。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种植业喜获丰收。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种植结构改善,粮食和油料播种面积大幅增加,蔬菜区域性发展突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96.7万亩,粮食总产量为370.5万吨,比上年增加25.9万吨,增长7.5%。其中夏粮总产37.6万吨,增长10.6%,早稻总产50.8万吨,增长17.6%,中稻总产211.5万吨,增长2.5%,晚稻59.22万吨,增长12.4%。油料产量为54.01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受上年棉价下跌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调减,全年棉花播种面积为147.7万亩,下降22.0%,棉花总产量为13.16万吨,比上年减少12.3%。蔬菜水果产量有所增长。全年蔬菜总产215.9万吨,比上年增产1.3%。水果总产32.6万吨,比上年增产6.9%。

畜牧业增长较快。全市以创建畜牧生产大县为契机,大力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生猪出栏397.19万头,比上年增长10.8%;年末生猪存栏288.5万头,比上年增长9.3 %。家禽出笼5947万只,比上年增长24.8 %;禽蛋产量14.73万吨,比上年增长5%。

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重抓水产”成效明显,水产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特色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加快发展。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11.9万亩,增加23.9万亩,其中精养鱼池128.6万亩,增加19.2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00.0万吨,增长18.5%。水产板块建设特色突出,全市形成了一批虾蟹、鱼鳖、网箱养鳝、青鱼专养等特色养殖基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26.4亿元,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同比增长27.1 %,快于全省7个百分点,在全省增速排名中列第5位。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31.7亿元,增长3.5%;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3.5亿元,增长41.9%;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2.1亿元,增长3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2.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3家,达1114家。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5.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22.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26亿元,比上年下降24.1%。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3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4%。

工业经济运行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利税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利润总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5.9%,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四大支柱产业利润超亿元,分别为1.53亿元、2.13亿元、2.56亿元和6.62亿元。纺织业产销形势好转,实现盈利4600万元,同比增长119.1%。化工生产下滑,盈利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0.0亿元,实现利润9259万元,税金10304万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2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490万平方米,招投标面97.6%。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9.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84.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按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4.8亿元,下降5.5%;地方投资380.0亿元,增长51.9%。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15.8亿元,增长87.1%;集体经济投资14.0亿元,增长27.6%;其他非国有投资255.0亿元,增长39.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6亿元,增长3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6.9亿元,增长4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3.3亿元,增长57.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6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6.1亿元,分别增长60.2%,17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园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向园区集中。全市11个开发区工业园完成投资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36.4%。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市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95亿元。其中:东荆河大桥和荆州至江陵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汉宜高速铁路荆州段征地拆迁任务基本完成,荆岳长江大桥主体合拢,洪监高速开工建设,荆岳铁路、江南高速、荆沙发电厂、危化品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高。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的支撑了全市投资增长,如:国电长源热电联产一期工程、沙隆达离子膜烧碱等生产线、沙市钢管厂扩能改造、白云边4万吨生产基地、恒盛13万台汽车动力转向器、新生源氨基酸扩规等相继建成并投产。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回升。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32.9亿元,增长23.6%,高于去年3.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32.9%, 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为6.13亿元,增长110.8%。商品房销售下降。全市销售商品房121.3万平方米,下降6.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17.3万平方米,下降1.0%。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65.5亿元,增长22.0%;其它行业33.8亿元,增长8.9%。市场销售的规模化效应凸现。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4.8亿元,同比增长12.2%。汽车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音像出版物类等商品的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6.5%、39.9%、33.4%、36.3%和34.6%。随着“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年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8.65万台,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4.86万辆,直接拉动消费10亿元。

外贸出口大幅下降。据荆州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574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7%。其中,出口4480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2%。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

旅游业继续升温。全市接待国内旅游649.78万人次,增长15.2%;国内旅游收入34.8亿元,增长10.0%。接待入境旅游者2.89万人次,增长4.3%;旅游外汇收入628万美元。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7827万人,旅客周转量52.4亿人公里;货运量3797万吨,货物周转量105.69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1657万吨。全市等级公里通车里程1661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323公里。邮电业务收入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本地电话总数78.8万部,下降7.5%;移动电话292.0万部,增长11.9%。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使全市信息化步伐加快。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收入5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税收收入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3.2%。国税和地税分别为25.7亿元和1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4%和19.9%。全市增值税增长11.1%,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19.6%和19.8%。全市社保基金收入为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

财政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财政支出76.7亿元,增长13.7%。,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19.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13.5亿元)、农林水事务(7.28亿元)。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23.4%。

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5.2亿元,增长1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9.5亿元,比年初增加88.34亿元,人均储蓄达到9570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7.7亿元,比年初增加82.4亿元,增长27%。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下降0.1亿元,农业贷款增加10.2亿元、商业贷款增加3.8亿元,私营个体贷款增加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7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4.1亿元,增长4.4 %。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6.61、11.69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6.25万人和38.31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6.26万人和15.36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数为11.69万人,在校学生为9.85万人,毕业生3.05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数4.04万人,在校学生11.74万人,毕业生3.03万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年末有医疗机构605个,卫生事业人数2487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405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14909张。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30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2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58项。全市共有1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已有10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名单”。专利申请量达620件,其中发明专利146件,实用新型315件,外观设计160件,专利申请量增长了22%。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总人口647.3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5%,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3.4‰。

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比上年增加110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5464元,比上年增加575元,增长11.8%。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9180元,比上年增加816元,同比增长9.8%。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居住、医疗保健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56.8%、49.8%和48.2%。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较快。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45.4%下降到4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9.4%下降到4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139部、彩电110台、摩托车60辆,分别比上年增加25部、4台、2辆。电脑、微波炉开始进入农民家庭,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脑2台、微波炉3台。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61台、移动电话164部、摩托车17辆、空调器101台、热水器83台。健身器材等高档消费品不断进入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中高档乐器5件、健身器材2套。

居民住宅面积不断扩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增加,住房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其中楼房所占比重为71.8%,农村人均拥有楼房面积26.0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比上年增长65.5%,使用沼气户数比重达12.6%,比上年增长96.9%;饮用自来水户数增长26.4%;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户数比上年增长12.9%,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保基金收入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社会保障覆盖面比上年明显扩大。全市城镇医保参保人数18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万人。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79.7万人,年末全市有3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4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4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72万人,城镇低保支出3.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2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8万人,农村低保支出1.54亿元,增长71.6%,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