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2023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效稳步提高,经济平稳恢复态势良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66.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0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00.1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645.74亿元,增长6.9%。三产占比为9.5∶39.5∶51.0。
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四升四降”态势。其中,衣着上涨4.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8%;医疗保健上涨0.1%;食品烟酒下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3.6%;居住下降0.3%。
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37万户,增长8.1%,总量达15.8万户。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目标控制数。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1亿元,可比增长4.5%。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59.55万亩,粮食总产量25.51万吨,增长1.3%。生猪出栏76.16万头,下降0.2%;牛出栏0.63万头,增长5.2%;羊出栏2.17万头,增长5.4%;家禽出栏1111.6万只,增长2.3%;水产品产量30.05万吨,增长4.5%。
202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4家。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其中,轻工业增长1.9%,重工业增长6.1%。
全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增幅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0.3%,产品销售率为96.5%。
2023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全市具有总包及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6%。商品房销售面积142.46万平方米,增长1.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4.58亿元,下降21.1%。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9.29亿元,增长3.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52.32亿元,增长7.5%;乡村实现零售额34.39亿元,增长8.1%。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74.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进口26.9亿元,增长52.0%;出口31.8亿元,增长29.9%。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8.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6%,水路货物周转量101.83亿吨公里,增长46.2%;公路旅客周转量2.75亿人公里,增长34.5%。公路运营总里程3807.52公里,增长2.3%;高速公路总里程207.20公里,增长9.4%。
全年花湖机场累计开通70条航线,其中国内客运航线15条(连通22个国内城市),国内货运航线45条、国际货运航线10条(连通13个国际航点);完成货邮吞吐量24.53万吨(其中国际4.63万吨),旅客吞吐量42.05万人次。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7.69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68亿元,同比增长39.8%。全市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12.89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1.67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567609户。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07.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1%;实现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增长54.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20亿元,增长22.2%。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2.05亿元,增长7.7%。全年财政支出165.19亿元,增长39.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8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各项存款余额1193.85亿元,增长10.5%。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8亿元,增长10.7%;人寿险保费收入17.47亿元,增长0.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32亿元,增长25.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13亿元,增长39.0%;人寿险赔付支出4.19亿元,增长1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末,全市高等教育招生6147人,在校生17727人,毕业生5529人;普通高中招生6623人,在校生19109人,毕业生607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5854人;小学在校生784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783人。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认定企业85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96件,全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8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基础设施3726处;举办3项国家级赛事活动、8项省级赛事活动、50余项市级赛事活动;获国家级锦标赛(冠军赛)1银2铜,获省级锦标赛10金23银17铜,新增一级运动员14人、二级运动员42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为91.9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8.8%。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7家,其中医院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家;全市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91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97人,注册护士4295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7420张,其中医院床位5794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91张,卫生院床位1202张。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22万人,其中,城镇72.82万人,乡村34.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9%。
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82元,同比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6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6元,增长7.9%。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1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3.54万人,离退休人员10.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4.5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9.25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
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1天,优良率为79.7%,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下降10.0%;PM2.5年平均浓度37.2微克/立方米,增长10.4%。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28人。其中,工矿贸易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0人;道路运输事故17起,死亡18人。
注: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