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州经济发展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攻坚克难、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全州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坚守“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底线,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2.2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11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71.28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777.80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比18.0:26.5:55.5。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248元。年末常住人口340.24万人,城镇化率48.38%,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
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00.25万人,其中,男性208.28万人,占总人口的52.0%;女性191.97万人,占总人口的48.0%。全年出生人口2.13万人,出生率为5.04‰;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0.85‰。
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3.2%。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90万人,扶持创业1.20万人,带动就业2.96万人。全州外出农民工98.03万人,其中,省内乡外就业35.90万人,省外就业62.13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5%,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8%。
年末全州实有市场主体41.8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0%。其中,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8.2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8%;实有个体工商户32.1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0%;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1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5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9.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65.3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66.5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2.39万亩,较上年增长0.1%,其中夏收粮食面积168.11万亩,下降0.5%;秋收粮食面积394.28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143.77万吨,较上年下降2.3%。其中,夏收粮食产量30.33万吨,增长0.1%;秋收粮食产量113.44万吨,下降2.9%。
全年油料产量11.75万吨,增产5.5%。烟叶产量4.86万吨,增产13.9%。蔬菜产量289.34万吨,增产2.1%。茶叶产量12.3万吨,减产2.8%。园林水果产量33.33万吨,减产4.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5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32.98万吨,比上年增长6.1%。禽蛋产量4.86万吨,比上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290.86万头,增长0.7%;累计生猪出栏424.91万头,比上年增长5.1%。
全州拥有农机123.0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59.4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增加值304.2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3.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3.39元,比上年增加6.2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79%,降低5.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1.88元,减少0.12元;单位成本费用95.27元,增加6.10元;每百元资产实现年营业收入48.60元,增加1.30元;资产负债率57.6%,提高2.0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3.3%,医药制造业增长2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3.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8.8%。
全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建筑业增加值68.47亿元,增长8.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42亿元,下降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08亿元,增长0.8%;金融业增加值75.66亿元,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116.09亿元,下降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1.06亿元,增长10.8%。
全年运输旅客2408.51万人次,运输货物3875.87万吨。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8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50.31公里,其中等级航道186.41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41公里。恩施机场全年航班起降7096架次。年末全州民用机动车拥有量103.83万辆,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59.18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9.72亿元,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7045.47万件。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0.05万件,包裹业务0.19万件,快递业务2407.5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4.47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7.84亿元。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14.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3.22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62.01万户,光缆线路长度21.82万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7%。民间投资增长3.7%。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502.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竣工面积99.8万平方米,下降16.0%;销售面积237.20万平方米,下降32.5%;待售面积90.09万平方米,增长13.3%。商品房销售额122.71亿元,下降33.0%,其中住宅销售额111.00亿元,下降33.7%。
六、国内贸易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8亿元,增长14.2%。从限上企业经营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1.17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零售额5.11亿元,同比增长69.7%。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43.8%。全年“扶贫832”平台实现销售额19.21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9%,饮料类增长31.4%,烟酒类增长18.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7%,日用品类增长39.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3%,家具类增长64.1%,通讯器材类下降0.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7%,汽车类增长2.4%。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7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9.2%。对外贸易进出口额20.1亿元,增长126.9%。其中,出口20.0亿元,增长129.2%。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1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8.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4.37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9%。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5.0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教育支出76.10亿元,同比增长6.5%;卫生健康支出49.40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30亿元,同比增长9.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林水支出76.31亿元,同比增长12.9%。
全州共有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网点385个。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90.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1533.10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5059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07.19亿元,增长11.2%。
全州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7家。保险机构网点314个。保险中介机构58家。全年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人身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43.43亿元,增长1.8%;财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22.03亿元,增长11.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22.20亿元,增长7.6%。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8.85亿元,增长0.5%;财产险业务赔款13.35亿元,增长12.9%。
全州6家证券公司开设的股票基金账户11.54万个,比上年增长2.9%。全年保证金存款1.73亿元,下降18.2%。交易额605.31亿元,下降22.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4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31元,增长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27元,增长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51元,增长2.1%。
年末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4.4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1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08.27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205.9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3.7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0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8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57万人。年末共有0.73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7.2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8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全年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60万人。
年末全州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29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1.59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56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20张。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州共有幼儿园586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45万人。小学448所,招生3.66万人,在校学生24.20万人。普通中学173所,招生7.55万人,在校学生22.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17万人,在校学生3.38万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1.95万人,在校生5.49万人,毕业生1.4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招生50人,在校生592人,毕业生93人。
全州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61.10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2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406项,成交金额达37.86亿元。年末州级以上创新平台230家。
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462件。其中,发明专利166件,实用新型专利2695件,外观设计601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3.75万件,比上年增长18.1%。全年新注册商标6582件。地理标志商标3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
十一、旅游、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巴东无源洞、鹤峰屏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始小西湖、建始花硒谷、巴东野三关绿葱坡、咸丰坪坝营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山水胜景 亲近自然”“寻访红色足迹 坚守初心使命”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州A级景区达到38个,其中5A景区3个,4A景区21个。全年接待游客6837.48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58亿元,同比增长3.8%。
全州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书刊文献外借17.15万人次,图书流通35.52万册次;文化馆9个;博物馆8个,参观人数56.04万人次。年末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有艺术表演场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06家,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2.8%。
全州成功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恩施分会场、中国民族民间龙舟赛、湖北省滑雪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完成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乡镇A类项目6个、村级A类项目21个。全州运动健儿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共获得2金5银。
全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898个,其中医院6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0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万人,注册护士1.35万人。实有床位数2.85万张,其中医院1.92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86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07万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州县市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8.0%。州城恩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1天,优良率为96.2%。县市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34ug/m³,比上年下降10.5%。县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3ug/m³,上升4.5%。州城恩施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6ug/m³,上升8.3%。
全社会用电量67.99亿千瓦时,增长7.7%。其中,工业用电量17.97亿千瓦时,增长5.7%。
全年平均气温16.7℃,比常年同期偏高1.0℃。平均累计降水量1026.7毫米,平均雨日为141.63天,偏少21.8天。平均日照时数1342.31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多160.56小时。
全州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13.35万公顷。
全年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8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3起,死亡3人;道路交通事故11起,死亡15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及部门或行业公报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4]根据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核实结果,对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年末人口和机动车拥有量来自州公安局;卫生健康和人口变动等数据来自州卫健委;就业和社保数据来自州人社局;医保等数据来自州医保局;市场主体、注册商标和专利授权数据来自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农机数据来自州农业农村局;公路里程来自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州运管处,通航里程和水路运输数据来自州港航局;民航运输数据来自恩施机场公司;铁路里程来自州铁路办;铁路运输数据来自州内火车站;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州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州经信局;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州商务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州财政局;货币金融和证券数据来自人行恩施州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恩施银保监分局;文化、体育、旅游和广电数据来自州文化和旅游局;学校及学生数据来自州教育局;科技成果和创新平台数据来自州科技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济等数据来自州民政局;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用电数据来自国网恩施州供电公司;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数据来自州气象局;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州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州应急管理局;价格指数和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州调查队;其余数据均来自州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