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咸宁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28 12:27:40 来源:咸宁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4933次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逐步凸显,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持续繁荣,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努力朝着“十三五”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94.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0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04.90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690.0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44.2:43.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发展更加均衡。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50元,增长7.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6.3%,涨幅最高。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2.8%、2.2%、2.1%、2.0%和1.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8%和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上涨0.2%。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06万户,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4.77万户,增长8.1%。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60万户,增长44.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比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3万人,比上年增加0.42万人。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存量贫困人口减少至498户1173人,现有脱贫监测户454户1622人,边缘户671户2223人。全市19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74亿元,实现增加值2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0.7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4.46千公顷,下降5.0%;经济作物面积226.33千公顷,增长2.8%。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面积75.09千公顷,增长1.4%;茶园面积32.88千公顷,增长0.6%;药材面积9.64千公顷,增长9.4%。
 
全年粮食产量116.45万吨,比上年下降6.0%。其中,夏粮3.85万吨,秋粮98.67万吨。油料产量16.28万吨,增长2.1%。全年茶叶产量5.86万吨,增长7.0%。
 
全年肉类总产量18.98万吨,比上年下降7.7%。其中,猪肉产量14.30万吨,下降14.7%。年末生猪出栏187.77万头,下降17.1%;家禽出笼3227.42万只,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水产品产量21.76万吨,比上年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9.1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9%,集体企业增长11.7%,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3.7%。分行业看:采掘业下降9.9%,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76家,比上年增加44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1.1%,医药制造业增长18.3%,纺织业增长1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9%。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行业分别增长169.8%、26.7%、18.6%、11.3%和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13.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7.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4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利润总额125.89亿元,增长4.0%;产销率为97.8%。全年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9.30亿元,占GDP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20亿元,比上年增长4.9%。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75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房屋竣工面积738.62万平方米,增长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3.4%、8.9%和17.1%。按类别分: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0%和16.6%,房地产投资下降17.4%。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8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商品房销售面积459.66万平方米,增长1.5%;商品房销售额221.02亿元,增长15.2%。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1991个,比上年增长0.8%。其中新开工项目664个,下降27.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9.55亿元,增长11.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03.54亿元,增长12.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7.77亿元,增长11.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3.6%、11.8%、5.1%,汽车类下降2.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6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0.9%。其中,进口6.91亿元,增长8.6%;出口55.88亿元,增长84.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6.20亿元,增长145.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全年利用外资批准项目12个,比上年减少2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1.18亿吨,比上年增长8.6%;货物周转量148.27亿吨公里,增长10.9%;客运量5018万人,下降13.4%;客运周转量28.83亿人公里,下降11.3%。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6.4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汽车),比上年末增长9.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4.56万辆,增长10.6%。民用轿车保有量13.53万辆,增长10.8%。其中私人轿车12.88万辆,增长11.2%。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服务企业)10.88亿元,增长24.7%;快递业务量2856万件,增长27.3%。电信业务总量45.45亿元,增长41.6%。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16万户,下降7.3%;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47.85万户,增长8.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9.31万户,增长18.9%。
 
全年旅游总收入39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52万美元,增长5.5%;门票收入9.52亿元,增长10.0%。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636.78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入境旅游者3.44万人次,增长4.9%。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62亿元,增长3.6%。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6.71亿元,增长7.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0.65亿元,增长13.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94.70亿元,比年初增加95.4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951.14亿元,增加110.12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07.48亿元,比年初增加134.6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60.90亿元,增加77.79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78亿元,增长21.9%;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9.08亿元,增长10.7%。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9.21亿元,赔付率35.7%。其中,财产保险8.87亿元,赔付率60%;人寿保险10.34亿元,赔付率26.5%。保险密度达到2168元/人,保险深度达到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2所高校在校生3.51万人,其中研究生148人,本科生1.7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79万人,在校生2.24万人,毕业生0.7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0万人,在校生4.57万人,毕业生1.3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0.42万人,小学在校生24.1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87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达100%,高考录取率达92.37%。
 
全年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2项,比上年增加15项。按成果类型分,基础理论研究10项,应用技术成果70项,软科学研究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量4171项,其中发明专利585项。专利授权量207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82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5.20亿元,增长41.9%。
 
全市气象台站总数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8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艺术活动年表演场次266场,参观人数74千人次;博物馆8个,参观人数673千人次。年末共有广播电台7座,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30万册。年末共有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192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61万人次。全年完成档案数字化327万页,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6%。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46个,其中医院38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25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91人,注册护士798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574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0797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399万人次。每千人拥有床位数6.17张,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6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4项次、亚军2项次、季军2项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2.38亿元,比上年下降23.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4.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户籍人口为305.3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3.89万人,出生率为12.74‰;人口死亡1.41万人,死亡率为4.62‰。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2‰。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3元,比上年增长9.5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1元,增长9.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1元,增长9.7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0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8.09万人,离退休人员16.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7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239.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7.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6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3.53亿元。
 
十二、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单位GDP能耗呈持续下降态势,年初确定的3.5%的GDP能耗下降目标顺利完成。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1968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59公顷,房地产用地530公顷,基础设施用地979公顷。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73千公顷(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自然保护区17个(含省级林业自然保护小区),其中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1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2.53%,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全年城区累计降水量1260mm,年均气温17.6℃。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5.44,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为优。区域水环境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地表水体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点位比例为91.5%,比上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断面/点位水质功能类别达标率为91.5%,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6%,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14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11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103人。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7.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按行业增加值汇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是CPI,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5.市场主体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6.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7.资质以内建筑业:指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9.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