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宜昌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7-26 11:34:01 来源:宜昌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9715次
2017年是宜昌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是全市上下强力攻坚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发展态势,开创了“绿色、转型、跨越、小康”新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5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077.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57.2:32.0变化为11.1:53.8:35.1,第三产业占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331元,比上年增长3.7%,较上年增加3353元。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7%。
 
表1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1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3
 
食品烟酒
 
101.0
 
衣着
 
98.6
 
居住
 
99.9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6
 
交通和通信
 
101.3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5
 
医疗保健
 
107.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0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80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3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23万户。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6%。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粮食产量154.30万吨,比上年增产0.9%。油料产量54.56万吨,比上年增产2.4%。茶叶产量7.47万吨,比上年增产6.6%。园林水果产量277.79万吨,比上年减产16%;其中柑橘产量271.66万吨,比上年减产15.9%。蔬菜产量447.71万吨,比上年减产0.2%。水产品产量16.73万吨,比上年减产2.5%。生猪出栏591.69万头,比上年增产1.3%;牛出栏9.08万头,比上年增产3.6%;羊出栏158.25万头,比上年增产1.7%;家禽出笼2885.72万只,比上年减产5.7%。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27.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2.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1252个,比上年增加7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比重90.3%;全年农村用电量11.5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比上年增长20.9%,集体企业比上年增长12.2%,股份制企业比上年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比上年增长9.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比上年下降0.6%。分轻重工业看,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2%,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479家,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7.5%;利税比上年下降3.4%;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0.3%。
 
表2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活性干酵母
 
 
27146
 
-3.1
 
酵母味素
 
 
9367
 
1.2
 
NPK复合肥
 
 
3020309
 
12.8
 
化成箔
 
万平方米
 
4270
 
12.2
 
钢琴
 
 
57168
 
17.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309.56
 
4.2
 
水泥
 
万吨
 
1485.15
 
-3.8
 
麻醉药品:盐酸瑞芬太尼
 
万瓶
 
1308
 
2.6
 
金刚石园锯片基体
 
亿片
 
519.22
 
18.8
 
枸橼酸(舒)芬太尼
 
万只
 
7219
 
28.4
 
丁基橡胶瓶塞
 
万只
 
677006
 
-0.2
 
原煤
 
 
898961
 
-52.3
 
电力电缆
 
千米
 
283894
 
13.8
 
 
 
251512
 
50.4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8%;原煤消费量1103.73万吨,比上年下降8.6%。
 
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完成产值9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63亿元,较上年增加6.3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2.05亿元,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203.53亿元,占投资总量的85.34%;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额180.6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7.0%;房地产投资额197.8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7.7%。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投资额1760.04亿元,占投资总量的68.2%,其中民间投资1717.34亿元;国有经济投资完成投资额822.01亿元,占投资总量的31.8%。
 
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31.1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252.22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298.6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0.3%。第三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85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843.6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433.5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0.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其中商品住宅197.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81.0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50.6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18.60亿元;其中商品住宅196.58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1103.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78.4%,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6.5%,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3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21.4%,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2.0%,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1.4%,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7.8%,饮料类比上年增长2.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进口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出口额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金额54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635万美元。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262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25940万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338万美元。全市外派劳务3271人次,比上年增长49.6%,月末在外人数为7807人,比上年增长98%。全市承包工程带动设备出口额1964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34.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旅客周转量58.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公路营运里程达31053.16公里,比上年增长4.5%;境内高速公路营运里程683公里,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6.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2.3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5.1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电信业务收入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48.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2.6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13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618.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国内旅游人数657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入境旅游人数45.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其中,外国人3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全市旅游总收入7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国内旅游收入7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87.6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0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3.1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7.4%。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3.8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94.13亿元,比年初增加364.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55.44亿元,比年初增加150.9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45.00亿元,比年初增加391.5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06.35亿元,比年初增加145.11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1.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31.8%,寿险保费收入增长35.2%。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36.5%,寿险赔付增长9.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429所,在园儿童8.5万人;普通小学254所,在校学生16.61万人,毕业生2.6万人,专任教师1.1万人;普通中学174所,在校学生12.59万人,毕业生4.4万人,专任教师1.2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66万人,毕业生0.77万人,专任教师1741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5.72万人,毕业生1.6万人,专任教师3539人。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2家,比上年新增52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4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7家。重点科技成果登记200项。全市专利受理量为11349件;专利授权量为4271件,其中发明专利66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7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量291.74万册。文化事业机构177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馆、文化馆12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电影事业机构37个,其中发行放映管理机构13个,专业电影院24个。年末公共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公共电视节目15套,有线电视用户59.74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69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38275人,比上年增加16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919人,比上年增加460人;注册护师、护士14483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8180张,较上年增加1833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92个,专职体育人员145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530人,获得37枚金牌、50枚银牌和56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6%。户籍人口为392.26万人。年末出生人口3.76万人,较上年增加0.63万人;死亡人口5.09万人,较上年增加2.61万人;自然减少人口1.33万人。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2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6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3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246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13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19.25万人、376.76万人、52.26万人、59.97万人和46.3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44万人、231.31万人、1.20万人、1.43万人和1.30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3.12万人,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3.21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9.91万人。
 
十二、资源和安全生产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70.71千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88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5种。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58天。全市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6千公顷。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事故1363起;死亡447人。其中交通事故941起,造成388人死亡;生产安全事故51起,死亡59人;火灾事故371起,死亡0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8年宜昌市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3.由于2017年公安部通过大数据比对,核实死亡未注销人员22921人,导致年末死亡人口大幅增加。
 
4.2017年9月1日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并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收系统,导致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