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宜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10-03 23:05:49 来源:宜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949次
2013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团结率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较好应对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和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领先沿江中部,实现了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13年宜昌市生产总值2818.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5.9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93.7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788.35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846元,增长11.1%,较上年增加7329元。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63亿元,增长1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0.6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2.47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64.53万吨,增产2.6%;棉花产量3.26万吨,减产6.3%;油料产量23.92万吨,增产5.0%;茶叶产量5.60万吨,增产6.5%;水产产品产量18.84万吨,增产5.2%;水果产量283.20万吨,增产5.1%,其中柑橘产量275.89万吨,增产4.9%;蔬菜产量384.21万吨,增产5.0%;肉类总产量61.52万吨,增产4.5%;牲猪出栏621.19万头,增产3.1%;肉牛出栏5.60万头,增长6.5%;肉羊出栏147.53万头,增长6.5%。
 
全市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完成产值459.75亿元,增长12.1%;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7%,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产值200.44亿元,增长8.3%;水产产值39.00亿元,增长12.5%;水果产值76.96亿元,增长21.4%,其中柑橘产值71.39亿元,增长16.0%;蔬菜产值109.94亿元,增长13.5%;茶叶产值19.93亿元,增长22.1%;食用油产值13.48亿元,同比下降2.4%。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4家,同比增加63家。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农产品加工产值1369.10亿元,同比增加390.07亿元,同比增长39.8%。
 
二、二产业稳中向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05.84亿元,增长13.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3.8%,集体企业同比增长44.3%,股份合作企业同比增长33.2%,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8.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同比增长14.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增长27.0%。
 
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863.16亿元,占全市总产值85.3%。除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外,其他产业均增长较快。其中化工产业同比增长15.0%;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33.2%;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3.4%。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209.2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86.0%。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6.8%;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3.1%;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26.8%;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1.1%;电力能源产业增加值下降8.7%。
 
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5.4%,较重工业快16.4个百分点。轻工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1%,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10.6个百分点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59.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82.9%;家具制造业增长47.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2.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2.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3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8.2%。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224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23家,比2012年底净增21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99.93亿元,增长14.9%;利税578.17亿元,增长22.9%;利润396.94亿元,增长29.9%。其中利润增长较快行业有: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503.2倍;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74.3倍;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1倍;汽车制造业增长2.8倍;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7倍;纺织业增长2.6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4倍。
 
表1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原煤
 
 
2566053
 
-21.3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
 
 
25522037
 
19.1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326864
 
-19.7
 
软饮料
 
 
1410690
 
16.9
 
精制茶
 
 
222018
 
24.9
 
 
 
248223
 
15.6
 
人造板
 
立方米
 
1612911
 
43.1
 
烧碱(折100%)
 
 
594073
 
47.3
 
饲料
 
 
1259652
 
49.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72.93
 
-13.5
 
聚氯乙烯树脂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491535
 
23.5
 
磷肥(折五氧化二磷100%)
 
 
1478665
 
10.3
 
化学纤维
 
 
19650
 
20.5
 
电力电缆
 
千米
 
428451
 
23.5
 
陶质砖
 
平方米
 
99030534
 
11.7
 
季戊四醇
 
 
58965
 
-1.6
 
活性干酵母
 
 
24642
 
-3.9
 
二甲基亚砜
 
 
28079
 
46.8
 
金刚石园锯片基体
 
 
4121879
 
21.4
 
钢琴
 
 
40824
 
6.0
 
盐酸瑞芬太尼
 
万瓶
 
687.84
 
-23.8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500万以上项目投资1362.91亿元,增长25.1%;农村500万以上项目投资457.83亿元,增长5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0.04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9.36亿元,同比增长2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7.56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827.21万平方米,增长26.0%;其中商品住宅1316.04万平方米,增长26.2%。房屋竣工面积208.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3%;其中商品住宅167.86万平方米,增长5.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460.13万平方米,增长40.0%;其中商品住宅406.54万平方米,增长44.8%。商品房销售额216.83亿元,增长34.7%;其中商品住宅170.63亿元,增长49.9%。商品房空置面积123.15万平方米,增长111.5%;其中商品住宅空置75.30万平方米,增长156.7%。
 
全市共有计划投资额过亿元项目862个,同比增加287个;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324.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共有528个,比同期增加156个。
 
四、国内外贸易健康发展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38.26亿元,增长15.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21.78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727.16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88亿元,增长14.9%。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出口额20.17亿美元,增长21.3%,增幅比上年提高24.4百分点;进口额3.33亿美元,同比下降36.6%。四大出口基地产品共出口15.93亿美元,增长11.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9.0%。其中:机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出口4.34亿美元,增长30.4%;化工产品基地出口7.22亿美元,增长5.7%;医药基地出口1.67亿美元,同比下降3.8%;农产品基地出口2.7亿美元,增长0.6%。
 
表22013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及比重(单位:万美元)
 
出口国别(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
 
占总额比重(%)
 
印度
 
22652
 
-19.4
 
11.3
 
美国
 
21320
 
19.4
 
10.6
 
巴基斯坦
 
16212
 
143.4
 
8.1
 
日本
 
11117
 
39.6
 
5.6
 
荷兰
 
9670
 
3.7
 
4.8
 
韩国
 
8936
 
63.7
 
4.5
 
马来西亚
 
6479
 
61.0
 
3.2
 
香港
 
6465
 
3.6
 
3.2
 
德国
 
6318
 
55.5
 
3.2
 
化肥、机电产品等出口占比较大。其中化肥出口39973万美元,占全市比重19.8%;机电产品出口29596万美元,占全市比重14.7%;农产品出口19527万美元,占全市比重9.7%;活性酵母出口11435万美元,占全市比重5.7%;锻造铝材出口11098万美元,占全市比重5.5%;药棉、纱布、绷带出口9255万美元,占全市比重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7家,新增合同外资额2.5亿美元。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7亿美元,增长18.0%。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198家,投资总额39.55亿美元,合同外资11.00亿美元。
 
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1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0.9%。年末在外劳务人数6871人,同比增长11.2%。
 
五、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略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上年持平,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
 
表3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单位:%)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103.0
 
103.1
 
102.9
 
食品
 
105.7
 
105.5
 
106.0
 
#粮食
 
103.1
 
101.9
 
104.3
 
肉禽及其制品
 
104.3
 
105.1
 
103.6
 
油脂
 
101.3
 
102.5
 
100.3
 
 
104.7
 
102.3
 
107.4
 
 
108.3
 
108.1
 
108.6
 
干鲜瓜果
 
106.0
 
105.6
 
106.7
 
烟酒及用品
 
100.6
 
100.4
 
100.7
 
衣着
 
103.0
 
103.5
 
102.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2
 
99.1
 
101.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7
 
101.5
 
101.9
 
交通和通信
 
99.1
 
97.8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1
 
103.5
 
100.7
 
居住
 
102.4
 
103.1
 
101.7
 
六、交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368.41亿吨公里,增长22.8%;旅客周转量81.66亿人公里,增长16.0%。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2.0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6.91万辆,增长24.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55亿元,增长8.5%;电信业务收入28.22亿元,增长9.7%。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65.1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4.58万户,年末达到397.28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3.65万户,新增11.19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320.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入境国际旅游人数34.34万人次,增长4.4%,其中外国人27.20万人次,增长2.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7.13万人次,增长11.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273.10万美元,增长17.3%。国内旅游人数3286.03万人次,增长26.1%;国内旅游收入255亿元,增长30.2%。全市旅游总收入260.12亿元,增长29.8%。
 
七、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31亿元,增长34.6%。全市税收收入152.25亿元,增长26.5%,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28.7%、21.5%、7.0%、10.2%和64.4%。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0.85亿元,增长22.1%。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分别增长6.9%、36.1%、15.5%、29.8%和11.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1.91亿元,比年初增加367.26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370.61亿元,比年初增加365.1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3.0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49.06亿元,比年初增加289.2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72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78.80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增长12.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16.1%;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21.7%。全年支付各类赔付1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寿险赔付增长109.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22.2%;财产险赔付增长23.7%。全市保费收支增幅差距35.6个百分点,较上年扩大21.8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全市共有幼儿园385所,在园儿童8.13万人;普通小学270所,在校学生15.63万人,毕业生2.75万人,专任教师1.02万人;普通中学172所,在校学生14.47万人,毕业生5.22万人,专任教师1.3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3.19万人,毕业生1.24万人,专任教师1884人;技校3所,在校学生2478人,毕业生1945人,专任教师550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1269人,毕业生106人,专任教师165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5.98万人,毕业生1.34万人,专任教师3488人。
 
表4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表
 
(2013年)单位:所、人
 
项目
 
学校所数
 
毕业生
 
在校生
 
专任教师
 
1.幼儿园
 
385
 
29461
 
81334
 
3938
 
2.小学
 
270
 
27484
 
156335
 
10169
 
3.普通中学
 
172
 
52231
 
144691
 
13318
 
4.中职学校
 
15
 
12373
 
31856
 
1884
 
5.技校
 
3
 
1945
 
2478
 
550
 
6.特殊教育
 
9
 
106
 
1269
 
165
 
7.高等学校
 
5
 
13397
 
59781
 
3488
 
全市重点科技成果登记200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7家,比上年新增6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0家,较上年增加26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41家,与上年持平。全市专利申请量为6452件;专利授权量为2907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
 
年末全市文化事业人员共有1503人。全市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94个,其中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17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227.29万册,较去年增加43.89万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4%,较去年提高0.0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2%,较去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90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719人,较上年增加169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398人,较上年增加60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2797张,较上年增加2945张。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1418人,较上年减少344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43个,专职体育人员156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486人次,获得49枚金牌、54枚银牌和53枚铜牌。
 
九、收入增加就业稳定保障面广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09.83万人,户籍人口为400.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7万人,出生率为7.56‰,较上年下降0.7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为6.4‰;自然增长率为1.16‰。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25万人,比上年减少0.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与上年持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21元,比上年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4元,比上年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比2.30,较上年降低0.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743元,增长12.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62元,增长13.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97.97万人、139.81万人、48.51万人、53.35万人和41.0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79万人、2.66万人、2.56万人、2.87万人和2.51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0%、98.0%、98.0%。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250.57万人,参保率9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8.87亿元,较上年增加1.63亿元。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8.9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5.91万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4年宜昌市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3.历年统计公报财政数据,均为月报口径数据,为保证统计公布数据口径一致性,2013年统计公报财政数据同样为财政月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