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荆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10-03 22:30:45 来源:荆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84次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壮腰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二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9%、53.0%和28.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价格水平上涨3.1%。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1%,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10.1%、粮食上涨2.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0亿元、6.48亿元、138.58亿元和173.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4%、4.8%和8.1%。
 
种植业喜获丰收。粮食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5.9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7万亩,增加1.6%;粮食总产量386.06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万吨,增长4.0%。油料产量62.75万吨,比上年增加5.20万吨,增加9.0%。蔬菜总产259.12万吨,比上年增加12.22万吨,增长4.9%。园林水果总产量44.88万吨,比上年增加2.38万吨,增长5.6%。因结构性调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天气条件对棉花生产相对不利,全年棉花产量达13.88万吨,比上年减1.48万吨,比上年减少9.6%。
 
畜牧发展基础更好。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499.15万头,比上年增长5.2%;年末生猪存栏376.52万头,比上年增加3.2%,禽蛋产量18.61万吨,比上年增长5.5%。家禽存笼6858.91万只、比上年增加9.4%。
 
水产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水产放养面积有所扩大,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39.01万亩,比上年增加3.73万亩,增1.6%。水产品总产量122.40万吨,比上年增加6.71万吨,增长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家数突破1000家,达到1001家。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0.49亿元,同比增长13.9%。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4.96亿元,降低1.3%;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7.48亿元,增长20.5%;股份制经济(含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96.18亿元,增长1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47.89亿元,增长10.4%。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8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7.53亿元,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10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1.7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55.9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利税1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其中利润总额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62.57%。分行业看,全年农副产品加工、饮料、纺织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9.55亿元、13.26亿元、5.39亿元、13.79、5.09亿元、7.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7%、43.5%、58.5%、352.1%、81.1%和16.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3家,完成施工产值186亿元,实现利润7.59亿元,税金5.5亿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6.7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991.6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5.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含房地产)128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98.5亿元,增长45.3%;民间投资967.50亿元,增长23.7%。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36.03亿元,增长48.6%;第二产业投资685.81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56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23.40亿元,增长68.2%;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9.32亿元,增长8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87.10亿元,同比增长51.8%。全市在建项目22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22个。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52项,增加123项,完成投资768.4亿元,增长47.7%;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达到59.7%,较去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62个,同比增加39个。全市3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972个,同比增加222个,完成投资987.33亿元,同比增长38.3%,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6.7%,较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工业项目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6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67.64亿元、22.0亿元、63.65亿元和31.80亿元,分别增长8.7%、122.7%、24.5%和238.7%。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开发园区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全市10个开发区完成投资620.22亿元,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8%,投资增长幅度达28.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2个百分点。其中,石首、荆州城南、松滋开发区投资增长40%以上。全市工业项目和关联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园区产业配套和项目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55.35亿元,增长20.0%。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50.07亿元,增长14.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8.19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1.3%;零售业零售额597.56亿元,增长15.6%,增幅居各行业之首;住宿业零售额4.30亿元,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75.74亿元,增长13.2%。
 
出口持续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外贸出口1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
 
旅游业保持增长。全市接待国内旅游18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94亿元,增长21.9%。旅游外汇收入1653.85万美元,增长1.6%。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7883万吨,货物周转量367.9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7.5%。完成客运量10397万人,旅客周转量83583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1%和14.7%。邮电业务总量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市固定电话总数72.86万部,比上年下降3.5%;移动电话393.28万部,增长6.4%;国际互联网75.35万户,比上年增长17.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亿元,增长26.8%。全年税收收入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6%。国税收入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地税收入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分税种看,增值税32.64亿元,营业税18.54亿元,企业所得税16.08亿元,个人所得税4.18亿元,分别增长18.0%、8.6%、18.2%和14.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0.65亿元,增长20.0%。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33.34亿元,比上年减少7.6%;社会保障和就业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0.6%;一般公共服务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医疗卫生2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3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79.77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12.14亿元,比年初增加99.21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8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8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76亿元。从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余额416.77亿元,比年初增加93.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0.29亿元,比年初增加54.48亿元。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5万人、8.45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1.78万人和25.62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4.74万人和9.72万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招生数为1.19万人,在校学生为3.64万人,毕业生1.68万人;高校8所,招生数3.20万人,在校学生11.35万人,毕业生3.00万人。
 
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76个,从业人员1214人。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14.8万册。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34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2013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304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54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89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23447张。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无偿资金达490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量6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量10项,省级科技计划量51项。专利申请量达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319项,实用新型848项,外观设计332项,企业专利740件。专利授权量1000项。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全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9%。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06元,比上年增加169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9909元,比上年增加1199元,增长13.8%。
 
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2013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213部、彩电123台、电冰箱89台、摩托车79辆、电脑22台、微波炉1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69台、移动电话211部、摩托车17辆、空调器123台、热水器91台。
 
居民住宅面积不断扩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增加,住房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8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5平方米,其中楼房所占比重为76.2%,农村人均拥有楼房面积33.37平方米;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比上年增长8.1%,使用沼气、其他燃气等清洁能源户数比重达66%,比上年增长3.1%;饮用自来水户数增长6.7%;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户数比上年增长5.6%,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扩大,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保基金收入5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参加企业保险(含乡改)人员达90.1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9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已更名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230.6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1.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9.58万人(女性7.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12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0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40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76万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21万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