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黄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7-25 14:10:03 来源:黄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292次

黄石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黄石调查队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9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94.91亿元,增长20.0%。其中,工业增长20%,建筑业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8亿元,增长11.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3.1%、12.3%、10.7%和9.8%。三次产业比重为7.77:57.22:35.0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贡献看,2010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25%,拉动GDP增长11.66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9%,拉动GDP增长3.8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6%,拉动GDP增长0.1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81元,比上年增长20.79%。人均财政收入2755元,增长18.8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0万人。2010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

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五类价格指数与上年比,分别上涨4.4、3.7、3.3、2.9和3.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三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7、1.2和2.1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6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5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3.48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外延拉动,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2.54亿元,增长0.6%;林业增加值1.22亿元,下降15.2%;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8.2%;渔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11.4%。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227.15千公顷,同比增长2.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34千公顷,增长4.37%;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93.81千公顷,增长0.57%。粮食产量达63.05万吨,增长2.3%;油料8.0万吨,增长4.0%。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总面积达146万亩,种粮规模30亩以上的大户1729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20户,规模化种粮复种面积达38.4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初显规模,初步形成了畜禽、水产、油脂和保健酒四大农业产业链条。2010年新培育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全市农村合作组织246家,增加147家,成员达2.5万人,带动农户7万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82万千瓦,增长7.65%;农村用电量9.43亿千瓦时,增长11.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73万吨,增长8.48%;有效灌溉面积38.06千公顷,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完成增加值353.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25.7%,重工业增长23.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6.3%,集体企业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3%,私营企业增长30.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1.7%。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58家,比上年增加48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6.2%。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4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9%;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6.4%。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8个大类行业共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7.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9%。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0%,机械设备制造业增长3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6.4%,采矿业增长46.4%,化工、医药制造业增长17.4%,食品、饮料制造业增长42.7%,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9%。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337.14亿元,同比增长42.9%;利润54.76亿元,增长43.3%;利税80.41亿元,增长23.0%;亏损面17.0%,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8.21%,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8%;实现利润3.66亿元,增长26.21%;税金4.73亿元,增长41.19%。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8.24万平方米,增长72.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6.62万平方米,增长43.01%。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2.12万元/人,增长28.68%;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8.42亿元,增长3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5.64亿元,增长21.57%。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7.62亿元,增长53.4%;外商港澳台投资16.29亿元,增长21.84%;民间投资280.15亿元,增长31%,其中私营个体投资121.89亿元,增长31.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9.1%,比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不断提高。从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26%;第二产业投资232.28亿元,增长50.98%。其中工业投资231.13亿元,增长51.17%;第三产业投资215.92亿元,增长24.0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72.99亿元,增长54.7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3.07亿元,增长167.33%。在重点行业投资中,纺织工业投资12.53亿元,增长424.27%;钢铁工业投资42.79亿元,增长117.9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2.44亿元,增长11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增幅比上年提高34.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40.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6%。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2010年在建的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比上年增加40个,当年完成投资238.58亿元,增长90.47%。5000万元以上项目238个,增加26个,计划总投资602.28亿元,增长43.29%。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竣工通车,西塞电厂、中铝铜板带、有色铜冶炼节能改造、华电热电联产项目、新冶钢460和航空航天特殊模具材料、谈山隧道、三馆一中心等重点项目已经竣工或即将竣工。

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园区聚集功能形成。2010年,黄石经济开发区、大冶经济开发区、大冶灵成工业园、阳新工业园、西塞工业园等完成投资15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94%。黄金山新区金山大道、百花路和大广高速连接线等5条道路建设,使整个2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路网基本形成。新区产业园开发一期建成投产,太阳能光伏建筑、研发楼、宿舍楼相继开工,工业园基础设施逐渐配套完善,山南机械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等相继落成。

五、内贸和外经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6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4.1亿元,增长20.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95亿元,增长21.18%。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汽车、家具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零售额分别增长40.77%、37.87%和37.66%。

进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1%。其中出口6.0亿美元,增长26.86%。一般贸易出口4.39亿美元,增长32.08%;加工贸易出口1.61亿美元,增长14.48%。机电产品出口0.99亿美元,增长15.34%;纺织服装出口1.54亿美元,增长11.20%。全年对日本及东南亚传统市场出口增长27.99%,对非洲出口增长2.58%,对欧洲及欧盟出口下降4.53%,对拉美洲出口增长118.60%,对北美洲出口增长18.96%,对大洋洲出口增长31.55%。(见表8)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10年各类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4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62万人次,增长10.96%;公路3960万人次,增长1.67%。货物运输量633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05万吨,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5万吨,增长29.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6万标准箱,增长0.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7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45万辆,增长26.5%。民用客车保有量5.21万辆,增长25.1%;民用货车保有量2.04万辆,增长15.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13.66亿元,增长12.7%。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年末达46.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5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6.2万户。互联网用户19.7万户。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国内旅游人数789.82万人次,同比增长52.4%;国内旅游收入40.36亿元,增长51.3%。入境旅游人数13100人次,增长61.3%;入境旅游收入376.76万美元,增长8.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7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亿元,增长31.0%。全年完成各项税收60.8亿元,增长16.81%,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5.08%。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35%。全年财政支出125.98亿元,增长31.86%。

银行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增强。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9.63亿元,比年初增长2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19亿元,增长18.3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5.06亿元,增长30.61%。全年保费收入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财险收入4.38亿元,增长37.26%;保险赔付支出2.44亿元,增长7.2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27%。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安排136项科技计划项目,比上年增加35项。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413件,授予专利权621件,授予发明专利权114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2047人(含成人教育2100人),在校生40868人(含成人教育8075人),毕业生10600人(含成人教育2299人)。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9人,在校研究生19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609人,在校生38673人,毕业生13981人。普通中学招生62713人,在校生194669人,毕业生69753人。普通小学招生43233人,在校生233883人,毕业生4116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597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33.3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1.3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1%。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3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7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技术人员127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22人,注册护师、护士5097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9345张。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全年开展了30项次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了第三次国民监测工作,新建15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体质进一步增强;我市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有4人获得2项次世界冠军、6项次全国冠军,组团参加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类获得金牌、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项第二名,延续了我市在七届全省运动会上竞技体育排名第二名的辉煌。体育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投资近3亿元的黄石新体育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为我市标志性建筑。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体育彩票及体育市场呈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体育事业正朝建设体育强市宏伟目标迈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0.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万人。常住人口242.93万人。全市出生人口3.29万人,出生率为12.56‰;死亡人口1.07万人,死亡率为4.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7‰。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0元(城区),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10988元,增长7.9%,恩格尔系数为39.2%;人均居住面积达30.21平方米。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增长14.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3元,增长6.17%,恩格尔系数为43.53%;人均住房面积达42.31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73:1缩小为2.65:1。

2010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5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03.89万人,增加2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43万人,增加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6.17万人,增加1.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7.97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城市医疗救助0.66万人次,减少64.75%。资助农村合作医疗救助1.14万人次,增长1.99%。全年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6.37万人,减少7.5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18万人,增长13.11%。

十一、资源、能源和环境

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109.03千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89.8千公顷,其中水田58.84千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58.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41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48毫米,增加29.2%。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74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5.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1%。

据初步测算,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38.7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1.62%。其中,电力消费量98.46亿千瓦时,增长15.38%;万元GDP综合能耗1.83吨标煤,下降3.57%。

年末城市市区污水处理率为81.2%,比上年末提高9个百分点;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5.34%,比上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

2010年,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20天,优良率为87.7%。二氧化硫0.03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9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3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为71(属于优良)。

安全生产得到高度重视。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22起,同比下降39.3%,;死亡93人,上升17.7%;直接经济损失1213.68万元,增长16.6%。2010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仅为0.13,比上年下降0.01;道路交通平均每万车死亡率为2.04,下降0.6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7.73,上升2.16。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老口径)是指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贸易业限额以上单位是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单位。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为市区、大冶市及阳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原口径为黄石城区的城镇居民收入。

5、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为年报数,最终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