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恩施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28:15 来源:恩施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4次

恩施州统计局

2007年4月2日

2006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89.5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9.23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41.2:23.5:35.3调整为38.4:25.1:36.5。按全州全年平均常住人口350.6万人计算,人均GDP为5405元。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跌0.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6%。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员215.9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180.8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2.7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47.16亿元,增长1.9%;林业增加值1.72亿元,下降12.5%;牧业增加值23.22亿元,增长8.0%;渔业增加值0.24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5亿元,增长15.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6.1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5.31千公顷,减少1.91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40.65千公顷,增加0.3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9.62千公顷,增加4.80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造林面积18395公顷,比上年减少4038公顷,下降18.0%;木材采伐量13.24万立方米,减少0.81万立方米,下降5.7%。

全年生猪出栏339.48万头,比上年增加9.63万头,增长2.9%;羊出栏35.44万只,增加0.46万只,增长1.3%;家禽出笼589.58万只,增加30.32万只,增长5.4%。

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全年解决绝对贫困人口2万人的温饱和5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脱贫问题;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全州共解决5.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新建沼气池10.12万口;全州通乡油路工程完成170公里,232个行政村通了油路水泥路,完成油路水泥路路面1475公里;农村用电量24284万千瓦,增长19.4%;化肥施用量(折纯)19.78万吨,增长6.7%;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95.85万千瓦,增长1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兴州”成效显著。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5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3.6%。年末全州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211家,比上年净增4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8.9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65.03亿元,增长18.3%;利税总额12.86亿元,增长18.2%;年末企业资产总计141.48亿元,增长5.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22.3%。全州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61家,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27万人,增长12.1%;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97亿元,增长33.4%;实现利润总额0.35亿元,增长1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0.32亿元,增长13.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29亿元,增长58.2%;农村私人投资8.92亿元,增长7.4%。

在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5.52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投资45.19亿元,增长6.7%,其中采矿业投资3.51亿元,增长34.9%,制造业投资9.38亿元,增长2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32.11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36.82亿元,增长19.3%。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州48个重点项目(不含“两路”)完成投资40.5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46.3%,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1.1%。其中,3个省级重点项目水布垭电站、洞坪电站和恩施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18.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45个州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3%。

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年末全州房地产开发企业53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全年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8.29亿元,增长58.2%。其中,住宅投资4.96亿元,增长60.1%。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面积117.25万平方米,增加43.64万平方米,增长59.3%;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2.86万平方米,增加8.06万平方米,增长32.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5.98万平方米,增加15.44万平方米,增长51.1%;商品房屋销售额6.42亿元,增长93.1%。

通过投资与建设,全州主要生产能力继续增加。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3亿元,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3.9%。分地域看,市、县消费品零售额39.83亿元,增长12.0%;县、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30亿元,增长21.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2.37亿元,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82亿元,增长2.6%;其他行业零售额1.94亿元,增长37.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3636万美元,增长22.6%。其中,出口3574万美元,增长26.1%;进口62万美元,下降52.2%。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37万美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全州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合同188个,实施项目到位资金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新签项目合同74个,到位资金5.88亿元;续建项目114个,到位资金13.84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行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州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6045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131辆),比上年末增加8271辆,增长17.3%。

全年全社会客运量3256.41万人,比上年增长5.5%;旅客周转量191265万人公里,增长11.4%;货运量820.70万吨,下降4.4%;货物周转量170911万吨公里,下降31.7%。

全年邮电通信行业共实现业务收入7.64亿元,增长10.1%。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万户,增长24.6%,年末达到40.5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28万户,新增0.8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1.24万户,新增7.13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22.95万户,年末达到131.64万户。年末全州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2.1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9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4.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7.7部/百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5.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0%;旅游外汇收入274.31万美元,增长31.2%;接待国内旅游者259.77万人次,增长27.0%;国内旅游收入2.30亿元,增长44.8%;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0.80亿元,增长43.6%。年末全州旅行社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2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17家,一星级2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4家,其中4A级1家,3A级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导游资格获得者368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质量提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比上年增收1.68亿元,增长20.2%;一般预算支出41.92亿元,比上年增支9.8亿元,增长30.5%。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8.73亿元,比年初增长27.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9.6%。

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99元,比上年末增加527元,增长22.2%。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州有各类商业保险公司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68亿元,增长10.8%;财产险保费收入1.71亿元,增长21.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9亿元,增长63.9%。其中,寿险给付赔款1.88亿元,增长98.3%;财产险支付赔款0.81亿元,增长16.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学校管理,各类教育长足发展。恩施职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恩施电大大力实施远程开放教育;湖北民院在2006年获得6个学科(民族学、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结束了恩施州无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历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通过《恩施州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产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争取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批科研项目通过验收与成果鉴定;继续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组织申报6个星火示范基地项目,获准5个,全州有省级星火示范基地12个,国家星火学校2所,省级星火学校6所;地道药材GAP研究示范工作成效明显,全省5个品种的中标中,我州3个品种中标,3个品种GAP研究示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大,全年共申报湖北省科技奖励项目8个,通过省评委会复评并公示的3个;全年15项科技成果被省科技厅登记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完成恩施州第十一届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全州共有39个项目分别获得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州专利申请量82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47件,外观专利14件;专利授权数31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恩施玉露》等14项特色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定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水稻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等7项发布为州、县级农业地方标准;8个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26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艺术创作取得较好成果,大型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获得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高奖项音乐类大奖,来凤南剧团创作的大型南剧《西南卡普》参加了全省第八届“楚天文化奖”评奖及“八艺节”重点剧目选拔;坚持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州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完成演出1615场,比上年增加298场;全州88个乡镇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转制为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申遗专项经费130万元,上报“申遗”材料29个。公共图书馆、农村电影“2131”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州各种电影放映单位全年放映电影586部、14636场,观众567万人次,收入73万元。新闻出版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州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3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54%,有线电视用户数21.73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落实防艾配套经费96.5万元,发现并治疗活动性结核病人3894例,完成改灶降氟2.6万户;农村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州新建村卫生室56个,整顿规范村卫生室203个,咸丰、恩施、建始、鹤峰4县市相继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4县市平均参合率为74.8%,筹集资金5421万元;妇幼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全州孕产妇死亡率61.12/10万,较上年下降25.63/10万,住院分娩率72.56%,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94.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7‰。

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47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医疗机构住院17.38万人,增长24.9%;出院17.30万人,增长22.5%。

年末全州有各类卫生机构541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数7244 张,卫生技术人员970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业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湖北省第12届运动会上,我州代表团共参加青少年类、职工类、少数民族类、农民类、残疾人类、公安类等25个大项的比赛,取得金牌31块、银牌22块、铜牌25块,团体总分953分的好成绩。全民健身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深入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87.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2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2.5%;乡村人口300.6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7.5%。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9.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20万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年共出生人口37077人,出生率为9.60‰;死亡人口18868人,死亡率为4.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2元,比上年增加528元,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61元,增加360元,增长6.9%;恩格尔系数37.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96元,增加1261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48元,增加205元,增长1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2元,增加 205元,增长11.7%;恩格尔系数50.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统筹城乡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8万人;1.22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0.44万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8万人,其中劳动保障部门组织5.61万人;组织各类就业培训7.9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发证2.51万本;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各种再就业补贴4410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参保人数增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3.76万人;年末全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2.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0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7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7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0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1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36万人。

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50852万元(含清收历年欠费),增长40.9%;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3758万元,增长27.3%。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下拨救灾资金2890万元、救灾棉被5500床,对近30万灾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给予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人月平120元调至150元,全年共安排低保资金4287万元,对4.69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实施了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安排资金1153万元,对全州10.34万名农村特困户实施了救助。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全年共救助城乡大病困难群众2504人,救助资金422万元,人平救助金额1685元。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州15370个五保对象,已实行集中供养13225人,集中供养率为86%,落实五保供养经费2126万元。社会慈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州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募集捐款218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9亿元,筹集公益金6186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功能显著提升。围绕构建“半小时城镇经济圈”和“三大城镇带”的城镇体系新构架,继续实施全州城镇建设“13311”战略和“城镇建设管理年”活动,启动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建设工程,全州列入示范工程的8个镇和42个行政村起步良好。全州城镇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年末全州城镇化率为22.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98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一批道路、桥梁隧洞、供水供气、广场市场、园林绿化、公共交通、城市景观等市政公用重点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各项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长度425公里、5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2%,城市园林面积984公顷,各类公园12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1平方米;公共汽车运营车256辆,出租汽车1474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2.9%。

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环境监督管理加强,污染整治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全年环境保护投入1.48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0.78%。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69.4%;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465万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巴东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恩施市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完成总体工作量的80%。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全州14家水泥企业中有12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投入运行。全州关闭各类污染企业4家。城市空气监测工作全面展开,8县市城区8至12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标率为95.5%,恩施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优良率为92.3%。

2006年全州工业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排放总量593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72万吨,比上年增长3.1%;氨氮排放总量1624吨,比上年削减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31万吨,增长11.8%;烟尘排放总量9587吨,增长14.1%;工业粉尘排放量6658吨,削减43.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38万吨,增长9.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989万吨,增长4.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2.2%,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40起,比上年增加111起;死亡254人,比上年减少69人;受伤351人,比上年增加83人;直接经济损失1425万元,比上年减少157万元,下降1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34人,比上年的1.87人减少0.53人,下降28.3%。

注:1、全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2002-2006年分年度的全州生产总值(即图表1)、第一产业增加值(图表2)、工业增加值(图表3)中2002-2004年数据是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修订后的数据。

3、全州户籍总人口指标为公安部门统计数;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为城建部门推算数,城镇人口的统计范围包括全州6县城关镇、2市的街道办事处和31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为统计部门推算数;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为计生部门统计数。

4、2006年全州工业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指标,与2005年相比,统计口径发生变化,2005年将14家医院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纳入总计中一并统计,2006年是将医院数据独立出来未纳入总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