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随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22:37 来源:随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01次

随州市统计局

2006年4月1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克难奋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内在活力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9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701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27.02:41.81:31.1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27.97万吨,比上年增长7%;油料6.07万吨,比上年减少11.8%;棉花1.07万吨,比上年减少19.3%;蔬菜136.59万吨,比上年减少9.5%;茶叶1188吨,比上年增长21.1%。

畜牧、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出栏肉猪133.78万头,比上年增长4.5%;出笼家禽2387.71万只,比上年减少1.7%;出栏羊38.49万只,比上年增长6.6%;禽蛋产量7.73万吨,比上年减少2.1%;水产品产量7.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2.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32%,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5%。稻谷播种面积110.7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1%;油料播种面积29.6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4%;棉花播种面积8.86千公顷,减少21.9%;蔬菜播种面积为36.81千公顷,下降12.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4.81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2.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6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农村用电量2.0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28亿元(生产法),按生产法和分配法加权平均计算为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l.05%;国有企业增加值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0.35%;集体企业增加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45%;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4l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5%。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5%;重工业增加值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50%。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5.4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44%,与上年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累计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4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9%,实现利润3.4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69%。

建筑业快速发展。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8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7.45%。工程结算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4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城镇以上投资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房地产投资4.5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私人建房投资2.87亿元,比上年减少5%;农村私人建房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减少24.3%;农村私人生产性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五、国内贸易、物价和对外经济

2005年,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4%;餐饮业5.33亿元,比上年增长8.90%:其它行业7.48亿元,比上年增长6.3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9%,烟酒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上涨4.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跌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7.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跌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价格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42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出口139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2%;进口25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58.1%。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47%。实际利用外资17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国税收入5.28亿元,比上年减少1.5%;地税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国地两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5亿元,比上年减少5.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58亿元,比年初增加22.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22亿元,比年初增加19.2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92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工业贷款余额3.26亿元,比年初减少0.61亿元。

七、交通、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826.9万吨,比上年增长8.2%,货运周转量6684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3%;客运量1509万人,比上年增长5.1%,客运周转量6280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43150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35490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43.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4.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08万户。报刊发行总量2544万份。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2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1%;实现旅游总收入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旅游创汇4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活动更加活跃。全年争取科技项目22个。取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三等奖)。全年专利申请52件,签订技术合同86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32万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市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129所,在校学生23.71万人,在校教职工1.24万人。全市普通小学232所,在校学生15.21万人,在校教职工0.77万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年末全市文化机构49个,剧场2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20.53万册。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广播人口覆盖率97.3%;电视人口覆盖率95.34%。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体育馆2座。全市运动健儿在省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各种奖牌13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市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次。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226家,卫生机构床位数3813张。卫生技术人员6919人。其中执业医师2079人、执业助理医师761人。注册护士1951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53.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2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5‰。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5年,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2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479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23元,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6.8%,其中工资性收入914元,增加139元;家庭经营收入2241元,增加60元。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6%。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2.6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的人数12.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9.7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8.46万人。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控制新污染源、解决企业污染、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共投资1293.5万元进行了污染源治理,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3%,全年工业用水利用率26.8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9%,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