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湖北

鄂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5 10:10:33 来源:鄂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53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武汉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2000年增长71.9%,“十五”年均增长10.4%,超出“十五”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9.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53.65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6.9:48.0:35.1变化为2005年的16.1:47.4:36.5。按总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3908元(折合1716美元),比上年增长11.9%,是2000年的1.4倍。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2%。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3.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7.7%。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水产品、畜禽、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效应进一步凸显,水产品、禽畜产品、瓜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油料等农作物获得较好收成,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5.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民营企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47.1%。工业产品产销率99.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实现增加值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比2000年增长96.1%,“十五”年均增长14.4%。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三大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9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8.3%,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对全市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建筑业增长较快。200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0%。2005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城镇投资52.83亿元,增长25.9%;农村投资1.83亿元,增长78.9%。“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98.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3%。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6%;第二产业投资29.6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19.75亿元,增长62.5%。全年施工项目258个,新开工项目207个,比上年分别增长27.1%和50.0%。“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27个,过千万元项目71个,投资均超十亿元的鄂钢二期技改工程和武钢球团矿项目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十五”时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到位等因素的推动下,鄂州房地产业快速扩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住房消费得到实质性启动。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十五”累计完成投资16.5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35.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4.8%上升到"十五"时期的11.0%;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6.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1.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6%;销售额达到5.20亿元,比上年增长70.7%。

五、国内外贸易

内贸消费品市场活跃。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他行业零售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5.5%。住房、汽车、旅游等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继续升温。

对外贸易出现新变化。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8%。完成海关出口5703万美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1.6%。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宽,出口国家达到54个,全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4家,比上年增加8家,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增加,全年对外输出劳务205人次,比上年增长12.0%。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8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受工业经济、市场消费强劲增长拉动,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货物周转量14.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铁路增长15.4%,公路增长10.1%,水运增长21.5%。完成旅客周转量8.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增长5.0%,公路增长14.3%。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9亿元,增长7.6%;电信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7.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20万户,比上年增长17.1%;移动电话用户33.50万户,增长18.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8万户,比上年增加0.46万户。

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10亿元,增长8.4%,旅游外汇收入250万美元,增长23.3%。全年旅游总人数11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比2000年增长116.7%,年均增长16.7%,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国地两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75.9%提高到2005年的93.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7.2%提高到2005年的9.1%,收入质量稳步改善。

金融存贷适度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3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6.7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15亿元,比年初增加2.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1.24亿元,比年初增加6.23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62.26亿元,比年初减少3.0%,收支相抵,货币净投入6.29亿元,比年初少投7.71亿元。

商业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0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给付支出8553万元,增长13.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2005年,全市在校大学生8126人,比上年增加1118人;普通高考实际录取6687人,占参考人数的72.8%,本科上线率达43.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招生9420人,比上年增加1128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67.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24925人,毕业生6159人。初中招生20429人,在校生58503人,毕业生20625人。普通小学招生10397人,在校生82818人,毕业生20825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00.0%和97.5%;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0%和98.0%。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普及,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工活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五年中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8项,专利申请211件,获得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奖18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市场繁荣。2005年,全市文体民间组织80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63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市群众文化数据库和民族民间艺人档案正式建立。全年共完成勘探面积2.20万平米,出土文物230余件。“周周乐”广场文化形成品牌,参与面、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市、乡、村有线电视联网全面开通,数字电视建设顺利启动,广播电视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加强。2005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528张。卫生技术人员39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04人,注册护士1351人。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63/10万、13/10万、25/10万的低水平,“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得到化解,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我市运动健儿在湖北青少年运动竞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9枚,足球获全省第四名;在全国高水平人才基地举重比赛中,勇夺2枚金牌。向省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4名。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了游泳、门球、足球等20余项赛事活动,掀起了群众性体育健身热潮。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总人口106.01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为9.54‰;死亡人口0.59万人,死亡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为3.95‰。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6.82万人,乡村人口49.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6%。

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56.3万人,比上年净增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全省4.3%的目标控制数。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277元,比上年增长11.8%,比2000年增加3441元,增长50.3%,年均增长8.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7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3495元,比上年增长7.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8.5%,农村为45.2%。全年城镇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到325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达到270元,人均居住面积达36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福利事业成绩突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52万人,比上年增加0.7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2.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08万人,比上年增加3.7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53万人,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387人,10032户,比上年减少5360人,1656户;实施农村定期救济18208人,12908户,比上年增加10562人,7747户。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3269张,收养各类人员97.68万人天。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4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1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5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总人口口径计算。